能屈反伸(2)(1 / 1)

再譬如,你要堅持真理,直道而行,就會有種種的阻力,或作不配合的旁觀,甚至還有別有用心的使絆。你怎麼辦?是吵架嗎?是一味地揭露別人無恥無知以維護自己的高明嗎?那最後是非是清楚了,跟著真理走的人在哪裏?當然,從根本上說,特別是拉開時空距離來看,人心總是向善的,人們必定會朝著合理與真理的方向走。但問題是,你麵對的是當下,不是千古,你把周圍一眾人等都得罪了,怎麼去實現這個直道?又怎麼體現出自己的高明?所以,有時從原有的立場後撤,謙虛地承認自己的堅持或有問題,最後反能使你實現自己的想法。正如我們把頭低下,不是說我們想做鴕鳥,我們不過是為了調整一下狀態,好讓自己接下來伸得更直。這就是老子教我們的“如何”。

其他相類似的還有:你隻有讓自己虛空起來,不主己見,你才有可能誌得意滿;你隻有自居於敝敗破舊,你才能光景長新。老子說,這個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全都可以從大自然中體悟到。如果你還不能體會,那再去看看路口那塊窪地吧,去看看窪地邊那棵老樹吧。你一定以為它已經荒敗枯死了,你沒想到一片荒敗中,它居然有如此生機勃勃的演出,落盡了枝葉,正催發出新芽。

這個世界,多了去的是教人“應該”的人,能教人“如何”的則不多;教得好,像老子一樣的,更是少而又少。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22章)

注釋:枉:屈,彎曲;直:正也。諸本亦作“正”。“正”、“直”可互訓。:一作“窪”,低陷,凹下。

今譯:委屈反能保全,彎曲反能展直,低窪反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能致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