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皇子的家庭教育中,父皇的以身示範,皇室子孫的耳濡目染,猶如春天的和風細雨一樣潤物無聲,皇子們受家庭長者以身作則的教育,在言行上都會受到父皇等人的很大影響。
總的來說,清代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它既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集封建製度之大成;既經曆過康乾盛世的輝煌,也經曆過鴉片戰爭的奇恥大辱。
相對公允地看,清朝後期的沒落,主要是由於社會條件、世界形勢所造成的,即使如光緒等幾個後期皇帝也都相對勤政。清代前期的帝王和皇子,基本都朝乾夕惕,勵精圖治,身體力行,基本沒有昏聵之君,沒有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緣於成功的皇子教育。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子教育是相對成功的,清代的皇子們在學習、見識、意誌、能力等方麵都比較出色,基本上都具備了成為皇帝儲君的素質,從他們中間選拔出來的帝王在中國曆史上的素質是比較過硬的。這是清代皇子教育相對成功的一個力證。
小貼士
如果要總結一下清代皇子教育的成功經驗或成功特色,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皇子學校上書房的極其嚴格的教育教學管理。
與以往朝代不同的是,清朝從雍正開始擯棄傳統的太子東宮教育模式,采用上書房教育作為皇位繼承製的基礎,一方麵防止了各位皇子爭儲而引起的政治紛亂和殘殺;另一方麵,它側重儒學典籍,立身行己,進德修業,讓皇子們修身養性,文武之才皆備。清代的帝王多相對勤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青少年時期所經曆的嚴格的訓練。
(2)注重滿漢文化的並蓄。
愛新覺羅氏以騎射定天下,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先後創製了舊、新滿文。因此滿文、滿語和騎射被視作立國之根本,成為皇子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注重對本民族文化繼承的同時,儒家文化也成為皇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是皇子必修的科目,儒家思想也日漸成為皇子教育的主導思想。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思想應該成為教育的主題,現代家長注重文化課而忽視思想教育往往會使教育舍本逐末。
(3)皇子教育中對家庭教育的一貫重視。
清朝曆代皇帝都十分重視對皇子的言傳身教,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檢查皇子學業,時時培養他們優良的道德品質,而且盡力讓皇子們有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這在中國封建曆史上是少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長隻有矯正自己的言行才能讓孩子變得更有素質、有禮貌,這也是家長應該注意的。
(4)洋教師的參與以及對科學知識的重視日漸加強。
清初的皇子教育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皇子教育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加強。從康熙聘請洋教師教授皇子科學文化知識開始,一直到清末從未間斷。雖然洋教師傳授的科學文化知識在整個教育係統中仍處於次要地位,沒有發揮巨大作用,但對開闊皇子們的學識視野無疑是起過巨大作用的。這是清以前曆代所不能比擬的。注重孩子興趣的開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被過度重視文化課的家長所忽視,創新能力是事業成功的主要條件,家長忘了這點,難免不造成悲劇和慘劇發生。
總之,清代的皇子教育是成功的,皇帝們的成功教子經驗、皇子們的成功學習經驗、師傅們的成功教學經驗,對我們今天依舊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