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庭訓格言》是清代阿哥們必須遵循的重要家規,給阿哥們生活的裏裏外外都樹立了應該遵循的規範。這便是清代皇家爸爸們的育兒智慧,所以現代的我們育兒一定要有心,比如可以向雍正學習——寫日記,以後直接當成育兒的教材。像《庭訓格言》之類的書,家長不妨讀一讀,向康熙學學怎樣做一個好家長,怎樣教育好子女,都大有益處。
二、身體力行,皇帝爸爸的表率作用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為教育十分重要,清代帝王們很清楚這一點。故而,清代皇室除了有上麵提到的家規之外,對皇子們成長影響更大的,恐怕要算是皇帝爸爸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所起到的表率作用了。
1勤學苦讀的康熙爺
以康熙帝為例,他非常強調皇子們要勤奮好學。當然除了用“天威”來震懾皇子們之外,他主要靠表率的作用來教育兒子們。他自身就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的人。
康熙五歲入書房讀書,簡直是晝夜苦讀,不論寒暑,甚至廢寢忘食。而且他還特別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時,“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這孩子真誠實,不要說欺騙別人,就是自己他都不會欺騙,在讀書上從來不打折扣。所以後來他要求皇子讀書,讀滿百遍,還要背誦,這正是他在教育皇子方麵的榜樣作用。
康熙繼位後,學習更加勤奮,甚至讀書過度勞累而嘔出血來。他讀書不是為消遣,而是為“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國、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所以康熙的諸多子孫在他的影響下,多博學之才,基本沒有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2勤政細心的雍正帝
到了雍正朝,雍正更是為皇子們樹立了一個極其勤政的形象。
雍正皇帝處理朝政,自早至晚沒有停息,他白天同臣下接觸,議決和實施政事,晚上批簽奏章。他於日理萬機之中,親自書寫朱諭、朱批,每日書寫很多,少則數字、數十字,多則上千字,往往援筆立就。有人統計,他在奏折中所批之字多達十多萬。緊張之時,常常到夜深人靜,搞得精力疲憊。他的勤政習慣自始至終保存,年年如此,寒暑無間。即使在吃飯休息之時,意欲休息,但一想起前賢箴言,就不敢浪費一寸光陰,又勉勵自己警戒驕盈,勤於政務,其勵精圖治的精神幾乎處處可見。父親都這麼努力這麼辛苦了,做皇子的豈有偷懶之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上書房上學的時間是淩晨三點到五點,這也是皇帝早朝的時間,因為皇帝做得到,所以皇子們也就能夠毫無怨言地早起學習。我們今天的某些家長,著實應該向康熙、向雍正看齊,如果你跟孩子說:“兒子,早點起床吧,好好背書,一天之計在於晨啊!”而自己卻躲在溫暖的被窩裏睡懶覺,哪怕你把早起讀書的好處講得天花亂墜,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他隻會看到你在睡懶覺。
雍正皇帝還為皇子們樹立辦事認真仔細的榜樣。臣下的疏忽大意,草率從事,掩飾過錯,他都能火眼金睛地看出來。雍正十年閏五月,江西巡撫謝曼有兩個折子,一個說冬雪頗足,春雨亦調;一個說麥收情況不如往年。雍正仔細看過批複道:既然雨水一直充足,麥收為何減少,二者必有一處不實,著明白回奏。又譬如大將軍年羹堯奏一折,大學士都已經議複,後來竟然又出現了相同內容的折子,大學士又行上奏,雍正察覺,馬上批評大學士們“漫不經心”。隻要是重複的奏報,雍正雖然日理萬機,但是最終都能準確地挑出來。
總之,雍正皇帝,朝乾夕惕,勵精圖治,身體力行,為皇子們做典範,他的兒子乾隆皇帝非常勤政,其中就明顯存在其父示範作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