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在經曆了人生太多的苦難之後,我們才會警覺除卻人類自身和我們自己的苦難外,我們身邊的另一類生命所遭際的苦難與不幸。它們麵臨的殘酷境遇,恰恰是我們帶給它們的。比之人類,它們的弱小,它們的無辜都使我產生深深的憂慮。
兒童的天性中是最喜愛小動物的,而兒童的天性中又是最能毫無顧忌地戕害弱小生命的。這是兒童天性的悖論。我在這種悖論中長大……
蟋蟀“比爾”及其他
童年的夜晚,仿佛遍地響著蟋蟀的叫聲,那此起彼伏、抑或是無休無止地聲音使夜晚充滿了誘惑。
在這些夏日的夜晚,我總是和弟弟、申子哥他們一起溜出家門,拿上手電筒,或順著牆邊、或來到一片長滿灰灰菜的土地裏逮蟋蟀,我們那時不叫它們蟋蟀,而是叫蛐蛐兒。白天,我們早已做好了各種不同大小的裝蛐蛐兒的泥罐子。泥罐子做得精致而光滑,內裏掏著一些拐彎抹角的洞,地道似的,我們企圖讓逮住的蛐蛐兒住進去有家的感覺。泥罐子上麵我們做著泥蓋,防止蛐蛐兒逃跑;泥蓋上留著瞭望口,好觀察它們在房子裏的動靜。
我們撬石搬土,在一些潮濕的地方尋找我們心中的“勇士”。這些“勇士”都是公蛐蛐兒,我們能認出公母,我們甚至能根據鳴叫聲音大小來辨別它們的性別和年齡。我們常常能逮住一些被我們稱為“王子”、“公爵”的漂亮英俊的公蛐蛐兒,也能逮住一些叫“關公”、“趙雲”的英勇善戰的公蛐蛐兒。我們不要母蛐蛐兒,因為母蛐蛐兒不會“戰鬥”,它們從不參與“男人們”的戰爭。我們有嚴格的規矩,誰逮住的蛐蛐兒算誰的,裝進各自的泥罐兒,以待第二天“決鬥”。泥罐兒可以互相贈送,但決不允許相互偷蛐蛐兒,誰偷誰是“美國”,立即不再跟他玩。那時正值抗美援朝時期,人們把壞人壞事都稱為“美國”。
有一次申子哥的弟弟偷了我弟弟的“趙雲”,且不小心把“趙雲”強健的腿弄掉了一隻,我弟弟大哭起來。我弟弟的“趙雲”剽悍英俊,它有著漂亮的黑褐色,腦袋上兩隻細長的觸須就像大將趙雲手中兩支百戰百勝的長槍,他還有兩條強勁健美的後腿,決鬥時兩腿蹲得很長,很有力!它的兩隻尾須翹起,像扇起的兩翼黑色披風!夜間,它鳴叫的聲音也特別嘹亮,能從弟弟睡覺的屋子傳到我睡覺的屋子,“姐,聽見了嗎?趙雲——”弟弟在那間屋子裏喊。“聽見了——”我扯起嗓子愉快地回答。我和弟弟因有“趙雲”而驕傲著。現在,“趙雲”殘廢了,弟弟和我都哭得不吃飯。
申子哥執仗正義,揍了他弟弟一頓之後,隨之將他的“關公”賠償了我弟弟。他弟弟好幾天被我們罵成“美國”,不理他。“關公”是我們仰慕敬畏已久的蛐蛐兒,它不僅有黑裏透紅的身體,而且十分的勇敢頑強,每次決鬥,它不是咬斷對方的腿,就是把對方的觸須給拔下來,弟弟的“勇敢者1號”和“勇敢者2號”都曾在“關公”陣前斃命。申子哥將紅色“關公”賠給我們,那一刻,我們對申子哥也充滿了敬畏。後來,申子哥成為我們“家屬院”十幾個孩子的“王”。
一開始,我是認不準公蛐蛐兒和母蛐蛐兒的。有一次,我把自己逮住的一隻肥碩的大蛐蛐兒裝進我的蛐蛐兒罐兒裏,罐兒裏有一隻弟弟送我的蛐蛐兒,這隻蛐蛐兒名叫“比爾”,弟弟給它起的名字——弟弟在看一本連環畫,“比爾”可能是連環畫裏的什麼人物。“比爾”在與申子哥他們的蛐蛐兒決鬥時,表現得不英勇,總是退讓、逃跑,於是弟弟把它送給了我。我想,我那隻肥碩的大蛐蛐兒進去後,三下五去二會把“比爾”打得落花流水的。沒想到,相反的事情發生了:我的大蛐蛐兒和“比爾”非常友好,它們用長長的觸須相互碰了碰,然後又很久地碰著不動,像是在緊緊地握手。過了一會兒,它們的身體開始接觸,先是擁抱,不久,尾與尾便接在了一起。很久很久,它們都很安詳、很平靜。不像我在弟弟和申子哥的罐兒裏看到的現象:來一個“不速之客”,立即“吱吱”地咬起來,直到缺胳膊斷腿。其實,更多的時候,我是不喜歡看到這種場麵的。我主要是覺著斷了腿的蛐蛐兒,身體一定很疼。
我把罐兒捧給弟弟和申子哥看:“看呢,它們不打仗……”我豁著牙嘻嘻地笑著——我直到11歲兩隻前門牙都沒長出來,媽說我總用舌頭舔的過。要按現在的說法可能是缺鈣。
誰知弟弟和申子哥他們看完之後,相視著一笑——他們笑得很靦腆很難看的樣子,然後說:“母的……”然後又說:“連呢……”我長大之後回憶這句話時,我想他們當時可能是說“戀呢”。說完,他們就不由分說把我的那隻大蛐蛐兒捉住,惡狠狠地分離了它們,並一揚手把它摔出老遠,他們說:“不要母的……”我那隻大蛐蛐兒肯定被摔死了。
第二天一早,我發現“比爾”也死了。它歪倒在罐兒裏,腿腳僵直,很痛苦的樣子。
我那一天也很難過,其實,也說不清為誰。為我那隻母蛐蛐兒還是為“比爾”?還是為別的什麼……
黃兒
黃兒是舅奶奶家的一隻母狗。我看到它時,它已很老了,沒人記住它的年齡。它有點枯瘦如柴,肚子總是吸得扁扁的,脊梁的肋骨很突出,尾巴也不蓬鬆卷曲,總是有氣無力地拖在身後,一點也不好看,像隻可憐、孤獨的老狼。我跟它開始有感情是在小妹生下之後,小妹拉巴巴後,隻要母親喚一聲“黃兒,喔——”,它就迅速地跑來,把地上的巴巴舔得一幹二淨。然後走到門檻外邊,一聲不吭地坐在那裏望著我們。有時它望我們望很久,有時,我發現它眼角有淚水流下來,很蒼老的淚水。
“媽,黃兒在哭……”我對母親說。
“它想它的孩子……”母親說。
我們住的這山裏,人煙很稀,好幾裏地才有一兩戶人家,沒有人家就沒有黃兒的同伴。黃兒這一生隻有一次愛情,是山裏那個賣貨郎路過舅奶奶家時,他隨身的那隻雄健的公狗和黃兒相愛了。後來,黃兒就懷孕了,生了三隻小狗娃。黃兒還在哺乳期時,舅爺爺就把三隻毛茸茸的小狗娃偷走,換了幾煙鍋鴉片。黃兒失去了兒女,日夜狂吠不止。舅奶奶拿熱毛巾給黃兒敷奶,它的奶因沒有小狗娃吃奶水已腫脹得通紅。“老剁頭的,害死黃兒……”舅奶奶罵舅爺爺。“你狗都不如!你有本事屙啊……”舅爺爺是咒罵舅奶奶不會生養。黃兒終於痛苦不堪,瘋狂地出走了,好幾天沒有回來。夜裏,舅奶奶聽見它在後山上狂吠,它在找它的孩子。7天後,它無望地回來了,瘦成一把骨頭,再沒“返醒”過來……“返醒”是鄂西的土語,指“恢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