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段由血與火凝鑄而成的曆史。誌願軍勇士抱著炸藥包躍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情景,已定格在曆史的拷貝中。陣地上誌願軍那鏗鏘有力的聲音:“敵人凶猛,我們要更凶猛!堅決不讓敵人前進半步!”至今仍令人熱血澎湃,心潮激蕩。

什麼叫戰火燒到了家門口?什麼叫唇亡齒寒?為什麼要抗美援朝?為什麼說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對於沒有親身經曆過朝鮮戰爭的人們來說,通過閱讀本書,也許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思考。

多少年過去了,當年戰敗的許多美國軍人,以及傾其畢生精力研究這場戰爭的美國軍事家,至今對朝鮮戰爭的結局仍感到困惑。為什麼在朝鮮戰場上能夠湧現出那樣的誌願軍將領?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誌願軍戰士?為什麼他們能在陣地上戰至最後一人而無所畏懼?西方國家的所謂軍事專家甚至胡說什麼“這很可能是他們服用一種特殊藥物的作用”。其實,這種“特殊藥物”,就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幾十年革命戰爭中鍛造出的優良傳統和頑強作風,是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毅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湧現出了許多指揮若定、英勇善戰的指揮員。他們的大智大勇令敵人喪膽,他們的謀略智慧為後人稱道,他們的作戰理論與實戰經驗已成為我軍建設和發展的寶貴財富。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將如雲,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群體,像彭德懷、楊得誌、楊勇、鄧華等著名高級將領,他們的事跡已廣為傳頌。因篇幅所限,本書隻收錄了這個優秀群體中的10位戰將。期待著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向讀者介紹其他誌願軍將士的動人事跡和精彩人生片斷。

本書中的洪學智將軍是誌願軍副司令員,聶鳳智將軍是空軍司令員,其餘八位將軍都是誌願軍軍長。他們在書中的先後順序基本是以誌願軍各軍的編製序列排列。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軍史戰史資料、將帥回憶錄、報告文學、研究論文、英雄故事文集以及公開出版的各類圖書,有些已在書後的主要參考書目中列出,有些也可能有所遺漏。在此,謹致誠摯的謝意。

因水平有限,加之手頭資料不夠豐富,書中錯漏及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