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將星——誌願軍副司令洪學智上將(1 / 3)

洪學智(1913~ ),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3師8團班長、排長,紅四方麵軍第10師29團連長、營政治委員,第274團政治處主任,紅31軍第93師政治部主任,紅4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支隊長,第4大隊副大隊長,太行軍區軍政大學第4團團長,抗大第5分校副校長,蘇北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參謀長、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3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國防工辦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副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授予他上將軍銜,1988年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再次授予他上將軍銜。一個軍人曾經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將行列裏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1.在那場為捍衛人類和平事業而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人物中,從組建班子到板門店簽字,洪學智經曆了自始至終的全過程。他協助彭總指揮作戰,為保衛彭總的安全殫精竭慮。

幾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使洪學智的軍事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成為我軍一名耀眼的將星。當時毛澤東發給誌願軍的電報開頭多是“彭鄧洪韓解杜”,洪學智作為其中的“洪”,是彭德懷的左膀右臂,起到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1950年10月22日,洪學智和他的戰友們趁著夜色來到了朝鮮的國土上。進入朝鮮的第二天上午,誌願軍司令部機關全體人員趕到了誌願軍總部駐地——大榆洞。下午,13兵團指揮機關也按毛澤東的電令趕到大榆洞與彭德懷會合。

大榆洞位於朝鮮北部平安北道,是一處金礦,坐落在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裏,溝中有一條小路,兩側是一些簡易工棚。殘秋季節,溝兩側的雜木林樹葉脫盡,陣陣寒風在山崗上遊蕩。在南山一道小溝裏,有一個大礦洞,原是金礦開采地,由於礦洞裏積水潮濕,不能利用,誌願軍總部機關便在洞口附近搭了些木板房,開始了作戰指揮工作。13兵團指揮機關開到大榆洞後,不久即與誌願軍司令部合並,成為誌願軍司令部。

誌願軍司令部成立後立即進行了任務分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分管幹部和政工;洪學智為副司令員,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韓先楚為副司令員,解沛然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入朝之後的第一仗,這天中午就餐時,由於溫玉成指揮的40軍與敵進行了意想不到的遭遇戰,彭總一言不發,邊吃邊沉思。飯後,洪學智、杜平等幾個人跟隨彭總身後,走進了山腰上那間作為誌願軍指揮機關的小木屋。

在一間大一些的木板房裏,彭德懷召集鄧華、洪學智等人開會,研究作戰方案。大家圍著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坐下。彭總沒說話,徑直走到掛滿地圖的牆壁前,用一隻長柄放大鏡在地圖上來回移動著。一會兒,彭總轉身對旁邊的人說:“好事多磨,恐怕又要改變計劃囉!”

大家都讚同地點點頭。

這時,從遠處傳來了沉重的隆隆聲,接著又響起了尖厲的防空號音。彭總的警衛員闖進來說:“首長,敵機來了,快走!”

“慌什麼?你自己去!”彭總不高興地吼了聲。在場的人相互看了看,都為彭總的安全著急。

“你們怎麼不走?都去防空洞!”彭總向大家揮了一下手臂。

“彭總,你不走,我們就都陪著你。”洪學智笑著說。

“你們這些人哪,夠嗆!”彭總無可奈何地笑笑,隨大家朝防空洞走去。

所謂的防空洞,就是一個礦洞,陰暗潮濕,空氣渾濁。彭總嫌悶得慌,總是站在洞口望天。

這時,一架轟炸機從礦口上方呼的一聲飛了過去,根本沒把彭總的那間木板房子辦公室放在眼裏。彭總風趣地說:“它沒有下蛋嘛!草木皆兵。”一下子把洪學智等人都逗笑了。

在第二次戰役即將發起的時候,彭總辦公室和誌願軍總部機關呈現出一派緊張繁忙的景象。戰爭環境下,條件十分艱苦。彭總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經常熬通宵。有時閉上眼睛打個盹就算是休息過了。同誌們既欽佩他的精神,又擔心他的身體,但大家都了解彭總的脾氣,除了洪學智以外,誌願軍總部的工作人員沒有人敢過多地勸彭總離開工作崗位去休息一會兒。

在國內戰爭時期,不要說在總部機關,即使是在軍師機關,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朝鮮戰爭中,特別是在戰爭初期,不要說在軍師機關,就是在彭總身邊和總部機關工作的同誌,也一樣麵臨著生與死的考驗。在誌願軍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前方和後方,安全和危險,是沒有什麼絕對分界線的。

當時,為了盡量不暴露誌願軍主力入朝的目標,誌願軍司令部曾一度規定各部隊不準用輕武器打美軍飛機。因此美軍飛機橫行無阻,猖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美機不但可以擦著房頂、樹梢飛,還可在山溝裏鑽來鑽去,搜索目標,見人就打,見車就炸,甚至見到地麵上的一垛草,一頭牛,一條狗,一隻雞,一縷炊煙,也要打上幾梭子彈。誌願軍總部進駐大榆洞短短的一個月中,曾多次遭到美軍飛機的空襲。但由於誌願軍總部及時總結經驗,采取了嚴格的防空措施,加強了對空偵察,所以損失不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和他的後任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在每次較大的進攻前總要派出大批飛機進行偵察和轟炸。就在麥克阿瑟發起“聖誕節前返鄉”攻勢時,夜幕還未降臨,誌願軍總部的哨兵看到有幾架美軍偵察機突然在總部駐地上空盤旋了幾次,有時飛得很低,引起了人們的警惕,大家估計美機可能翌日要來轟炸。當晚,解方參謀長召開有關防空準備的緊急會議,作了幾條明確規定,要求總部機關在第二天4點鍾以前一律開飯完畢,按時進入指定的防空地區。

第二天拂曉誌願軍總部機關的同誌都擠在涵洞後麵的一個石洞子裏,可就是沒見到彭總進來,總部幾位領導同誌很焦急,要政治部主任杜平去請彭總。杜平說:“我去可以,但請洪副司令員去更好些,他在彭總麵前比我的辦法多。”

洪學智摸準了彭總的脾氣,知道他難請,路上就動開了心思。到彭總辦公室後,見彭總正聚精會神地看地圖,洪學智就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幾個人在洞裏研究第二次戰役怎麼打,請你參加。”果然,彭總二話沒說,跟隨洪學智來到了防空洞。

彭總進防空洞不久,幾架美軍轟炸機掠過總部上空,接連扔下許多銀白色發亮的東西,有的同誌喊:“美機又撒傳單了。”話音沒落,轟的一聲巨響,一股狼煙衝天而起。這時,大家才知道那發亮的東西不是什麼傳單,而是凝固汽油彈。看來,敵機昨天是偵察好了目標的,幾發凝固汽油彈直接命中彭總辦公室,頓時木屋濃煙升騰,化作一片火海。

“好險!”有人頓時叫了起來。要不是洪學智把彭總“騙”進洞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飛機飛走了。這時,突然有人發現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還在裏麵沒能撤出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在場的同誌焦急萬分,但麵對熊熊大火束手無策。

就是在這次敵機空襲中,毛岸英同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是因為洪學智的機智,使彭德懷司令員得以躲過這場劫難。

對於彭總和誌願軍總部的安全,洪學智最為擔心的是防空問題。誌願軍沒有製空權,敵人的飛機可以隨時來轟炸,司令部的安全都受到威脅。中央幾次發電報,要注意防空,特別要保證彭德懷同誌的安全。當時,不僅因為誌願軍沒有製空權,總部的防空設備差,更因為彭總對革命戰爭極端負責,常常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工作起來連吃飯都要靠身邊工作人員提醒。在他看來,防空是對他的幹擾,不到萬不得已,他總不願意進防空洞。

一天晚上,洪學智和誌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在一個小洞口上坐著,點了一隻蠟燭,一麵下象棋,一麵等電報。他們正下得帶勁兒呢,敵機來了。

離他們不遠處的溝裏是個夥房,那兒支著一口燒飯用的大鐵鍋,燒鍋的火沒有完全熄滅,還有火星,給敵機發現了,敵機便朝他們這邊飛來了。由於敵機飛得很低,離地麵很近,帶起的風嗚嗚地響,聲音大極了。很快,敵機投了五六枚炸彈,那炸彈下落的聲音,尖澀淒厲,難聽極了。洪學智以為把那廚房打掉了,後來一看,沒打掉,炸彈擦著他們的洞飛過去,落在山溝裏。敵機從他們頭上俯衝過去,很快又打了個轉兒,朝他們洞口這個方向俯衝過來。韓先楚一見,喊道:“不行,炸彈對著洞口來了。”

說完,洪學智扔下象棋就往洞裏跑。那洞也不深,大約有三四米。洪學智躲到洞子盡裏頭,對韓先楚說:“老韓,這個廚房可是造孽了。”還好,最後他們倆誰也沒傷著。

不過,又過了一天,還是出事了。誌願軍司令部住的那個礦洞很大,東麵有個大洞口用沙袋子給堵住了,西麵還有個小窟窿,沒有堵東西。

那天晚上,有個偵察參謀,點著蠟燭在離那個小洞口幾米遠的洞裏整理材料,敵機飛來了。參謀自以為是在礦洞裏,沒有注意。敵機發現了亮光,對著亮光猛掃了一陣機關槍,那個參謀不幸犧牲了。

據洪學智將軍回憶,在成川香楓山誌願軍後勤部,有一位科長,也是晚上在洞裏被美機打死了。

有一天,防空警報突然尖厲地響起來。誌願軍總部的幾位領導正好都在彭總的辦公室內,大家動員彭總去防空。可是彭總隻是說:“你們先走,我馬上就去。”洪學智知道,大家先走了他就不會走,便和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們要走就一起走,要見馬克思就一起去!”彭總笑著說:“我這個人雖然命苦,但是大難不死呀!入朝後胃病、關節炎、痔瘡一齊來攻,可又奈我何?你們呀,又天天要我防空,還能爬到牛肚子裏去!我真叫你們逼得沒辦法,走就走吧,到防空洞去!”

不久,防空警報再次響起,總部工作人員各自從幾個不同的地方來到彭總辦公室附近的山洞,進洞一看,發現彭總沒有來。機關的同誌去請彭總,接連去了兩趟,不但沒把彭總請進防空洞,還被彭總“訓”了一頓。洪學智見狀,對這位機關的同誌說:“你再跑一趟,去了就說這是黨支部的決定!”這一招果然很靈。彭總聽後把電報文件裝在包裏往腋下一夾,向防空洞走來,大家止不住望著彭總笑,彭總搖著頭說:“真拿你們沒辦法。”

為了保證誌願軍總部及彭總的安全,洪學智和鄧華商議,先給彭老總搞一個防空洞。要搞防空洞,就得在靠近彭總辦公的地方挖洞、炸山,於是一個工兵連在彭老總住處不遠的地方開始施工。施工炮聲驚動了彭德懷,這對彭總集中思考問題難免有幹擾,聽說是給他挖防空洞,他很不高興,還說“要把部隊攆走”。

彭德懷找來洪學智,不高興地對他說:“你個洪學智,是不是沒有事幹了,在山下瞎鼓搗什麼?”

洪學智解釋說:“這不是瞎搞,這是為防空,我要保證你的安全!”

彭總說:“我的防空不要你管!”

“彭總,這話就不對了,我是執行中央的命令,中央要管的。”彭德懷不好再說什麼。

彭總說:“你什麼都不管,光管這個嗎?”

洪學智理解他的心意,就召集挖洞的同誌說:你們挖好炮眼一齊放,不要零星放炮,以免影響彭總的工作。

就這樣,防空洞也就挖成了。

防空洞挖好不久,就發生了誌願軍總部被炸事件。那天下午,幾架美軍飛機在誌願軍總部上空轉了一圈,炸壞了坡上的變電所。天快黑時,又來偵察,洪學智立刻警覺起來,他想:“平時敵人總是先偵察,後轟炸的,明天要在這裏開會,研究下一步的作戰方案,這裏會不會挨炸喲?”他找到鄧華,一起研究了明天防空的事情,同時將情況向彭總報告。

第二天,作戰會議沒有開多久,敵人的飛機就來了。彭德懷住的房子遭到一陣狂轟濫炸,一枚汽油彈正好落在了他住室的頂上,房子很快燒掉了。

那天,彭德懷一天沒有說話,坐在防空洞裏像是一尊雕塑。洪學智去叫他吃飯,他才抬起頭來,說:“洪大個子,我看你這個人還是個好人哪!”

洪學智處處為彭總安全著想,彭總自然是很明白,很領情的。誌願軍總部被炸,彭總幸免於難後,又一次幽默地對洪學智說:“老洪,你是個大好人呀!”

“我本來就是好人嘛!”洪學智笑著答道。

彭德懷動情地說:“這次美機來下蛋,要不是你老兄,老夫今天休矣哉!”

2. 誌願軍千方百計鞏固提高後勤保障能力,敵人也在處心積慮地破壞誌願軍後勤補給線。三登庫區被炸,彭德懷說:“這簡直是犯罪呀!”作為主管後勤保障的副司令員,洪學智更是痛心不已。

抗美援朝戰爭發起之初,誌願軍是倉促入朝作戰的,這也是人民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次出國作戰,後勤補給遇到了很大困難,這始終是困擾彭德懷司令員的一塊心病。特別是誌願軍經三次戰役後,傷亡較多,兵員一時補充不上,而後方供應線又長達數百裏,在美機不停的攻擊下,後勤供應出現嚴重問題,誌願軍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幾乎無法繼續作戰。彭德懷決心立即返回北京麵見毛澤東盡快解決。

1951年2月24日,軍委擴大會議在中南海居仁堂總參謀部會議廳召開。彭德懷首先介紹了誌願軍在朝鮮前線作戰中物資、生活、兵員等各方麵存在的嚴重困難,他希望國內軍隊和地方都要全力支援。

當會議討論到具體問題如何落實時,有些幹部強調國內機構剛剛建立,許多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彭德懷本來就對蘇聯拒絕提供必需的空軍、高炮部隊的援助惱火,在這內部會議上卻又出現這種強調困難的情況,立刻火冒三丈。他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吼聲在居仁堂回蕩:“這也困難,那也困難,我看就是你們愛國,難道誌願軍戰士們就不知道愛國嗎?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傷亡了那麼多戰士,他們為誰犧牲?為誰流血?現在既沒有飛機,高射火炮又很少,後方供應運輸條件根本沒保障,武器、彈藥、吃的、穿的,經常在途中被敵機炸毀,戰士們除了死在戰場上的,還有餓死的、凍死的,他們都是年輕的娃娃呀!難道國內就不能克服困難嗎?”

彭德懷的發怒,令居仁堂裏氣氛肅然。此後,北京等許多大城市的幹部群眾晝夜為誌願軍趕製炒麵,迅速送往朝鮮,暫解了誌願軍的斷糧之苦。以後隨著條件的改善,國內的支援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1951年3月底至4月初,朝鮮北部嚴寒消失,進入陽春季節,誌願軍逐步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繼續阻止遲滯敵人的進攻。

4月6日,誌願軍黨委在金化郡上甘嶺召開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誌願軍14個軍的軍長,隻有38軍和60軍的軍長未到,會議還邀請了朝鮮人民軍部分指揮員參加。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部署第五次戰役,同時,對如何加強運輸,克服“三八線”以南無糧區的困難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

為了順利完成第五次戰役任務,彭總號召各兵團、各軍和後勤部門,必須盡最大努力,紮紮實實做好後期保障工作。特別是糧食彈藥,不可疏忽大意。彭總指出:“對於後勤工作,再三重複一句,要特別認真,對東線五個軍的糧食供應,如果一天沒有飯吃,再好的計劃都完了。如這次打勝了,全體指戰員的功勞算一半,後勤工作算一半。”

彭總講話以後,洪學智就戰役的後勤保障發了言。洪學智說,第三、四次戰役,我誌願軍隻有六七個軍,還打了勝仗。這次增加到14個軍,炮兵由4個師增加到11個師,工兵增加到9個團,還有4個坦克團第一次參戰,誌願軍的兵力成倍增加,再加上朝鮮人民軍,完全有力量打一個大勝仗。同時,由於部隊數量增加,誌願軍的後勤保障難度也增大了。到4月初,誌願軍已屯積糧食3000萬斤,彈藥3至5個基數,但就怕到時運不到第一線,戰士們吃不上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洪學智要求後勤部門和各部隊都要努力改進運輸,加緊屯積糧彈、汽油等物資。戰役發起時,各參戰部隊自帶五天幹糧,另由各後勤分部準備五天幹糧,隨部隊跟進。同時須用一切努力,克服南進時300裏無糧區的困難,使部隊能不斷獲得糧食、彈藥供應。為了克服運輸上的困難,各部隊在作戰中,應預先組織一批司機,並利用俘虜,搶救繳獲的汽車。還要在駐屯範圍內,分段修路,遇有破壞,隨時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