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上,洪學智要求工兵指揮所立即派部隊加修熙川經德峴裏、寧遠、孟山到陽德的公路,要使這條公路成為誌願軍極重要的運輸補給線。
洪學智非常清楚,正當誌願軍加緊進行戰役準備,鞏固提高後勤保障能力時,敵人也在千方百計地破壞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線。
當時,洪學智最為關注的是平壤以東、成川以南的三登庫區,這是鐵路沿線上一個比較隱蔽的小車站,是誌願軍後勤一分部庫存作戰物資主要的卸車點和轉運站。按照後勤保障計劃,在第五次戰役發起後,位於三登的後勤一分部將擔負第39、第12、第15、第66、第63軍後期保障的艱巨任務。從2月初到4月上旬,三登一線共卸糧食、被服、副食品等物資700多車皮。截至4月8日,除大部物資運走以外,還存有170多車皮物資,其中有150車皮物資堆放在三登北、西兩麵約15華裏的山腳處和溝岔裏。
4月8日,敵機發現了目標,從早晨6時至下午4時,4架敵機輪番轟炸,結果150車皮軍用物資,被炸著火的約有90車皮,經部隊冒險搶救,最後搶出大約6車皮,總共損失約84車皮。其中損失生、熟口糧260萬斤,豆油33萬斤,單軍衣和襯衣48萬多套,還有大量其他作戰物資。
彭總得知這一情況後,連聲說:“損失這麼多軍用物資,犯罪,犯罪……簡直是犯罪呀!”
作為主管後勤保障的副司令員,洪學智對三登被炸所造成的嚴重損失更是痛心不已。他和同誌們一起分析三登被炸的原因,以吸取教訓。客觀上,三登的後勤一分部本身沒有足夠的運輸能力,難以及時疏散物資,也缺少保障部隊,就連起碼的高炮掩護也沒有,一旦被敵機發現,就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主觀上,三登這個小站,洞小物資多,一時運不完,沒能及時大量分散和隱蔽,對敵人可能的破壞活動估計不足。
三登被炸後,彭總感到後勤供應的壓力,提議召開一次誌願軍黨委會,專門研究和討論後勤供應問題。他說:“供應問題首先是運輸問題,這個問題在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上討論過了。從三登被炸來看,供應問題還有另一個重要方麵,即如何減少損失和消耗,保證物資能盡量用於戰爭。這是此次戰役的要求,也是從戰爭的長期著想。”
5月3日,誌願軍黨委召開黨委會,專門研究後勤保障問題,洪學智在會上詳細分析了各軍在武器彈藥、車輛和各種軍需物資方麵的情況,指出了部隊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武器彈藥來說,有的部隊在戰場上隨繳、隨換、隨丟,多餘的不上交,補充兵員後,又說所缺武器甚多,要求上級補充。在加平和橫城以北地區,繳獲的榴彈炮和幾千發炮彈,無人搬運,直到部隊轉移,除加平拉出6門好炮外,其餘都不得不毀壞。砥平裏戰鬥,糧彈萬分困難,後勤部門設法送去之後,各軍轉移時都丟了一些。有的軍按情況可運出來,也丟掉了,部隊轉到華川後又馬上向上級要。車輛的損失更是驚人。據不完全統計,誌願軍入朝以來已被打掉大小汽車4000台,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沒有認真分散隱蔽造成的。由於損失大,管理又不好,造成現有車輛不足,發揮作用不夠。
當洪學智講到各軍、裝甲師和後勤分部車輛損失的數字和情況時,解方參謀長插話說,誌願軍司令部機關也注意不夠,在大榆洞和空寺洞誌願軍總部,先後被打掉汽車35輛。
洪學智著重就第五次戰役的物資準備情況進行了分析,他說,從三登、陽德、物開裏為車運起點,送往各軍駐地,共需汽車2240輛,前勤部隊能出動的汽車隻有1300輛,還差40%。而第一線的11個軍,有近2000輛汽車,有的留在後麵搬東西,有的派出收容掉隊人員,有的當作活動倉庫,反而叫喊無運輸力,要求前勤送到駐地,還要送到師。有的送到師以後,適逢轉移,又要送到新的位置,影響前期運輸計劃甚大。
彭總同意洪學智的分析,嚴肅地說:“在我們某些部隊和一些同誌中,存在著嚴重的遊擊習氣和本位主義。這是一種對戰爭、對人民缺乏負責態度的表現,必須迅速糾正,堅決克服。”
洪學智全麵細致的分析,對誌願軍總部統一對後勤保障的認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7日,誌願軍黨委就後勤供應問題下發了重要通知,講明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對加強後勤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通知指出,誌願軍的後勤工作,包括供應運輸,傷員救護,愛護物資,搶救繳獲的物資等,是戰役準備時期一切工作的首要環節。戰爭是人力物力的競賽,尤其對具有高度技術裝備的美軍作戰,如果沒有最低限度的物資供應,要想戰勝敵人是不可能的。當前的情況是,美軍掌握了製空權,誌願軍車輛不夠,而百萬大軍的物資供應都須從國內運來,後勤工作極為困難和複雜。在誌願軍的作戰物資有限、運輸很困難的情況下,應十分注意節約和愛惜,盡量減少損失,不丟一槍一炮一彈,不浪費一米一物。凡戰場繳獲的武器、彈藥、通訊器材等,一律收集,認真打掃戰場。
通知要求各部隊加強對後勤的領導,把後勤列為議事日程第一項,經常研究,及時解決困難問題,並指定同級幹部中的一個副職,專門領導後勤工作。對各級後勤機構亦應加強,凡不稱職的幹部應堅決調換。
通知分析認為,當前供應的困難,主要是運輸問題。各級首長和後勤機關,要盡量設法減少車輛損失,很好發揮自己的運輸力量。應教育部隊和司機愛護車輛,提高行駛速度,遵守交通規則,自動協助修路,從各方麵改善運輸。今後車輛來源困難,主要靠戰場補充,各級後勤組織部分司機,隨第一梯隊師團行動,繳獲後即可充分利用。為鼓勵多搞車輛,決定一個連搶出10輛汽車交後勤,全連立功一次,每輛車獎物資代金30萬元(舊人民幣)。各部隊申要物資,須根據任務與自己的運輸力量來確定,不必要得過多。領到後應迅速分發,以免損失。特別在轉移時,應有所準備,盡量減少損失。
為此,洪學智要求各部隊對後勤工作進行一次全麵檢查,徹底揭發部隊中不愛惜物資,不重視繳獲物資,遇到困難就大喊大叫的惡劣現象,迅速克服後勤工作中無組織、無紀律現象,並采取有效辦法,加強後勤領導,健全後勤組織,盡力發揮自己的運輸力量,使全軍在供應工作上有一個新轉變。
為改善運輸供應,在洪學智的建議下,誌願軍後勤在實行固定兵站線和供應站製度的同時,在汽車部隊實行分段包運責任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第五次戰役前,運輸線路長,又往往是臨時派車,搞突擊北運,直達運輸,容易造成途中指揮失控,車輛周轉慢,遭空襲事故多等現象。洪學智與後勤部門在實踐中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即在汽車部隊實行包運製,根據任務,將車隊固定點線,便於熟悉道路和掌握敵機活動規律;將任務分段包運到車隊、班組。每段距離以汽車一夜行程為限,使駕駛員得到休息。這個辦法在部隊加以推廣後,很受歡迎,普遍提高了汽車部隊的積極性,加強了對人員和車輛的管理,減少了損失,運輸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誌願軍黨委關於供應問題的重要通知發出不久,第60軍從前線來電說,該軍已進入戰役發起前的待機地域,有的部隊已斷糧斷炊,開始用衣服換糧食、搞飯吃,請速給予補給。
彭總看完來電,嚴肅地對洪學智說:“老洪,怎麼搞的?還沒有打響就餓肚子,怎麼得了,你趕快派人去檢查。”
洪學智卻微笑著輕聲說:“彭總,你別生氣,先把飯吃完。60軍報告的情況不屬實,我手上有個統計。他們還有三到五天的糧食,我已派人去看了,請你放心!”
彭總仍然不放心。晚飯後,他又讓辦公室主任楊鳳安親自到60軍去一下,看看糧食問題是怎麼回事。
楊鳳安受領任務後,立即由誌願軍司令部出發,在吉普車裏顛簸了一整夜,翌日拂曉抵達60軍司令部作戰值班室,聽60軍軍長韋傑、政委袁子欽介紹了情況。其真實情況是,部隊到達新駐地後,還存有三天的糧食。有的單位出現了用衣服和毛巾換朝鮮老鄉的雞和酸菜吃的事,他們是擔心糧食少了,部隊違反紀律,才給誌願軍司令部發了電報。袁子欽政委請楊鳳安轉告彭總放心。
楊鳳安連夜返回誌願軍司令部向彭總報告,已睡在床上的彭總聽了彙報後,連聲說:“還是洪副司令員說的對呀!你馬上去報告他。”
第二天清晨吃早飯時,彭總用紙包了個梨,提前坐在飯桌前。一會兒,洪學智來了,彭總把梨遞到洪學智麵前說:“老洪,還是你說的對,是我錯怪你了,給你一個梨吃,向你賠梨(禮)!”
“彭總,你這樣講,我過意不去,梨我也不敢吃。你怕部隊餓肚子,是高度的革命責任感,你這種精神,我應該向你學習一輩子。”洪學智笑著對彭總說。
早已坐在飯桌旁的鄧華副司令員也笑著說:“洪副司令員,你講得很對噢!我舉雙手讚成。”
彭總揚了揚手:“你們這些人都比我會講話。人到齊了,我賠了梨(禮),快拿飯來,咱們邊吃邊談吧!”
3. 第五次戰役發起前,洪學智進京麵陳周恩來副主席,向中央軍委建議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周恩來當即拍板表示同意。彭德懷親自點將,洪學智任後方勤務司令。
從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階段,也是誌願軍戰略反攻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誌願軍在既無空軍掩護,又無坦克支援,僅有少量炮兵的情況下,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將戰線從鴨綠江邊推回到400公裏以南的“三八線”附近,並以近20萬人的戰鬥減員為代價,殲滅“聯合國軍”23萬餘人,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基本達成了出國時的戰略目標。
但是,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國軍隊也麵臨很多困難和問題,最突出的是後勤補給的困難。
誌願軍入朝以來,每個戰役,都有許多部隊吃不上飯,彈藥接濟不上,服裝補給困難等問題。第一次至第三次戰役期間,糧食供應僅能達到需要量的25%。第四、第五次戰役時,雖然運輸工具增多,後勤組織加強,情況有了改善,但因後續部隊和特種兵的到來,糧食供應量仍隻能達到50%。
1951年5月7日,誌願軍總部專門發出關於加強後勤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一定要把後勤工作列為黨委議事日程的第一項,經常研究後勤情況,及時解決問題。
5月26日,當誌願軍正在北撤時,彭德懷以誌願軍黨委名義致電中央並高崗,電報說:“根據各軍反映,目前部隊有些幹部情緒消沉,對戰爭的長期性、艱苦性感到厭倦,認為沒有相當飛機、大炮、坦克配合,很難甚至不可能大量殲滅敵人,埋怨飛機不出動,技術兵種未配合,對於四、五次戰役未取得很大勝利表示不滿,相當普遍顧慮供應的困難得不到解決,因而對戰爭的前途表示懷疑……”
彭德懷詳細地向中央報告了當時誌願軍後勤保障情況。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誌願軍前進最遠也隻能達到80~90公裏,可就這個距離對誌願軍來說也已經勉為其難了,戰役稍稍一向縱深發展,運輸線延長,供應和轉運傷員就顯得十分困難。第二階段中朝軍隊停止進攻後,曾原地停留兩天等待補給,轉運傷員,結果仍補充不上,造成了轉移行動初期的被動。由此也可以想見,在未解決空中掩護和後勤保障困難的情況下,想一氣嗬成,實施大迂回包圍,向敵深遠縱深發展突擊,殲滅敵重兵集團,將“聯合國軍”趕下海,是不現實的。
鑒於戰場的實際情況,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實施了重大的戰略轉變,在作戰原則上,堅持持久戰的思想。
從6月初開始,誌願軍開始在各部隊進行長期作戰和持久戰的教育,同時,開始形成和完善新的後方勤務工作體係。這是誌願軍後勤工作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轉變。作為協助彭總指揮作戰的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十分關注部隊的後勤供應工作,早在中朝軍隊剛發起第五次戰役前,洪學智就回到北京,向中央軍委彙報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的設想。
在北京,他對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彙報說,誌願軍後勤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應不上,物資在鴨綠江邊屯集如山,卻運不到部隊手中。前三次戰役,部隊是在挨餓受凍的情況下打敗敵人的。如果供應得好,勝利會更大。戰士們有三怕,一怕沒飯吃,二怕沒子彈打,三怕負傷後抬不下來。
應周恩來的要求,洪學智對這些問題又進行了具體分析。他說,敵人的參戰飛機已由1000多架增加到了2000多架,並由普遍轟炸轉向破壞我運輸線。而我們沒有防空力量,全部高炮高射機槍加起來才800多門,還不如人家遠東空軍飛機的一半。公路運輸線長達數百公裏。第三次戰役時,部隊一前進,前麵兵站和後麵兵站相距三四百公裏,形成中間空虛,前後脫節。另外,後勤高度分散,也沒有自己獨立的通訊係統,常常聯絡不上。敵人還派遣大批特務潛入我後方指示目標轟炸。
洪學智把敵機轟炸三登庫區的情況向周恩來做了詳細彙報,他說,僅敵人這一次轟炸,就燒毀了誌願軍84節車皮物資,後方的物資最多隻有70%運到了前線。
聽了彙報,周恩來十分嚴肅地說:“美帝國主義欺負我們,瘋狂到了極點。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在他們的海空優勢下,我們卻打到了”三八線”。美軍這是第一次在世界上吃敗仗。不過誌願軍要想不吃虧,就得研究對付敵機的辦法。”他沉思了一會兒說:“中央軍委考慮,要盡快出動飛機,當然,我們的飛機有限,隻能給敵機造成一點混亂,振奮一下士氣。”
洪學智說,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在空中、地麵、海上、前方、後方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戰場範圍廣,情況變化快,人力物力消耗大,現在歐美國家都實行大戰略後勤,50裏以前是前方司令部的事,50裏以後就是後方司令部的事,戰爭不僅在前方打,也在後方打。現在美軍在我後方實施全麵控製轟炸,就是在我們後方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規模,不僅決定了我們前方進行戰爭的規模,而且也決定了前方戰爭的成敗。後方勤務要適應這一特點,需要軍委給我們增派防空部隊、通信部隊、鐵道部隊、工程兵部隊等諸兵種聯合作戰,而且需要成立後方戰爭的領導機關——後方勤務司令部,以統一指揮後方戰爭的諸兵種聯合作戰,在戰鬥中進行保障,在保障中進行戰爭。
洪學智說:“前線將士都盼望我軍出動飛機。”
周恩來說:“中國有飛機,但飛機參戰還不是時候,你這個當副司令的,應該是很清楚的。”
這時,洪學智想到,飛機要吃航空煤油,如果用朝鮮戰場現有的運輸力量來供應,就是把一切軍需彈藥都停運,也不見得行呀。後方供應製約著戰役的規模。
洪學智對周恩來說:“彭總讓我向軍委彙報,我們想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接著,他又具體闡述了成立後方勤務司令部的基本思路。
周恩來非常讚同洪學智的想法,他向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彙報後,中央很快批準了這個設想,要求誌願軍後勤司令員要由誌願軍一個副司令員兼任。
出於對洪學智的了解和信任,彭德懷司令員點了洪學智的將。
彭德懷對洪學智說:“前方是我的,後方是你的……”
5月19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加強誌願軍後方勤務工作的決定》,同時,正式決定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張明遠任副司令員,東北軍區後勤部長周純全任政治委員。
洪學智上任後,在這個崗位上幹出了大名堂,他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誌願軍後勤保障工作得到了全麵加強。
4. 敵人的“空中絞殺戰”被粉碎。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不得不服氣地說:“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了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1951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誌願軍在準備發起第六次戰役的前夕,朝鮮北方發生了幾十年未見的特大洪水災害,整日大雨滂沱,一個勁地下個不停。河水暴漲,高的達7至9米。剛剛被任命為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員的洪學智,焦急地關注著誌願軍各部隊的後勤供應情況。這時的誌願軍前沿陣地上,到處是爛泥和積水,工事不斷坍塌,道路橋梁不斷被衝毀,洪學智從各部隊彙總上來的數字看到,鐵路橋梁被衝毀94座,鐵路線被衝毀116處,中斷運輸最長者達45天,最短者13天。公路橋梁也有一半被衝毀。連日暴雨,山川橫流,對誌願軍的後勤供應無疑是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