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多年,陸戰1師的作戰處長鮑澤上校還心有餘悸地說:“幸虧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和通訊設備,否則陸戰1師決不會逃離長津湖……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也揮之不去的噩夢。”
4. 下碣隅裏的無名高地爭奪戰,楊根思高舉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在張翼翔率領的20軍,湧現出了誌願軍特級戰鬥英雄。
美軍陸戰1師從柳潭裏撤出後,一路向南潰逃,直指下碣隅裏。其實,下碣隅裏隻是位於長津湖南端的一個很小的村鎮,由於通向北、西、南幾個方向的道路在這裏彙集,是長津湖南端的交通中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美軍在由南向北進攻時,在這裏建立了後方補給基地,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的師指揮所也都設在這裏。在下碣隅裏的東北側,有一個高度約150米的高地,被稱為1071高地,是扼守下碣隅裏的製高點。
駐守下碣隅裏的美軍作戰部隊為兩個營的兵力外加一個營部,分別是美陸戰1師的陸戰1團第1營和第3營,以及陸戰7團第2營營部。
擔負進攻下碣隅裏任務的是張翼翔所率20軍第58師,第9兵團首長指示58師,以上坪裏地區作為後方陣地向下碣隅裏全麵展開進攻,11月27日東線反擊戰役發起後,58師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對下碣隅裏實施了包圍。
為了確保下碣隅裏的安全,在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的提議下,在這裏修建了一個簡易的軍用機場,在下碣隅裏周圍構築了長達6.5公裏的環形陣地。為了加強107l高地的火力,美軍還從高地的北端開始,在其北麵配置了陸戰7團反坦克炮兵連,並將炮兵第11團的一個連放在了高地的西北側。
戰鬥打響了。擔負包圍殲滅下碣隅裏美軍任務的第20軍58師第172團從南麵包抄了敵人的後路,第173團則從東麵向1071高地方向進攻,第174團作為全師的預備隊。黑暗成了誌願軍最好的掩護。為了保證戰鬥的順利進行,戰士們克服了崎嶇山路帶來的困難,肩抬人扛馬拉,硬是把一些大炮運到了前線。
大炮怒吼了,誌願軍的炮火開始對美軍的陣地實施猛烈的轟擊,一顆顆複仇的炮彈砸向美軍的前沿陣地,猝不及防的美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炮火持續了將近半個小時,美軍精心布置的防禦陣地被炸得一片狼藉。
炮火延伸射擊之後,172團的戰士們迅速抵近到美軍陣地的前沿,衝著已看好的攻擊目標一邊扔手榴彈,一邊用衝鋒槍掃射。遭到打擊的美軍反應過來之後,調動了所有的迫擊炮、火箭筒、機槍、坦克炮等火力瘋狂地向誌願軍進行射擊。
勇敢的誌願軍戰士們在迫擊炮火力的支援下,不顧傷亡,奮勇前進。經過短暫的爭奪,很快就衝破了美軍的陣地前沿,然後迅速組織力量鞏固陣地。
鑒於1071高地的重要性,58師命令172團3營向該高地發起進攻。圍繞著1071高地以及周圍的幾個小山頭,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很快,3營攻占了下碣隅裏外圍的製高點1071高地。戰士們居高臨下,用步槍就可以打到下碣隅裏蠢動的敵人。敵人妄圖拔除這把刺入他們咽喉的刺刀,拚死反撲,於是猛烈的爭奪戰就在這裏展開了。
在1071高地及其附近的山頭,172團3營9連打得英勇頑強,最後全連打得隻剩下了30多人,都帶著不同程度的槍傷、燒傷和凍傷,仍然堅守著陣地。隨著美軍越來越瘋狂的攻擊,情況變得十分危急。在這關鍵時刻,戰士們協同配合,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鞏固了陣地。
在1071高地附近有一個無名高地,是卡住下碣隅裏向南的惟一通道,是敵我雙方控製公路的必爭之地。它猶如一把尖刀刺入了敵人的咽喉,急於逃命的美軍瘋狂反撲,妄圖重新將它奪回。這個無名高地因戰鬥英雄楊根思而被後人永遠銘記。
楊根思是58師172團3連連長,戰鬥打響時,他正帶著自己的連隊,在一個隱蔽的小山穀裏集結待命。他決心去找營長請戰。營首長命令他們守住這個無名高地:“不許敵人爬上1071高地寸步,堅決把敵人消滅在無名高地陣地之前!”楊根思沒有絲毫猶豫,他親率第3排把守這個無名高地。
11月28日晚,楊根思率3連第3排及加強的一挺重機槍,奉命接替6連1排連續堅守無名高地。他把兵力和火力布置好以後,對全排戰友說:“同誌們,在反抗美國侵略者的正義戰爭中立功吧!”
敵人的反撲開始了。密集的炮彈像雨點般地落在小高嶺上,沉重的爆炸聲、尖利的彈片呼嘯聲響成一片。敵機擲下的凝固汽油彈在猛烈燃燒。敵人在重炮、飛機掩護下一個跟著一個地往上爬。美軍為了排除對下碣隅裏的嚴重威脅,對無名高地進行了輪番的反撲。開始是重炮、飛機掩護著疏散的隊形,一個兩個往上爬。楊根思對戰友們說:“讓敵人上來,到四五十米時,步槍瞄準打,機槍點射!”美軍在誌願軍這種沉著的打擊下,沒爬上來一個人,卻倒下了第一批屍體。
美軍的反撲持續著,一次接著一次,倒下的屍體迅速增加。楊根思帶領的一排人也因英勇傷亡而逐漸減員。敵人多次反擊無效,集中了重炮和B29型重轟炸機,將爆炸彈、手榴彈,甚至汽油,都倒向這座小山頂。鋼鐵、石塊、煙火滿山飛揚。
就在這時,敵人從三麵發動了集團衝鋒。楊根思率領全排勇士嚴陣以待,沉著地等待敵人衝到30米近時,擲出一陣排手榴彈,接著一陣湯姆槍掃射,密集的敵人就接連地滾下山去。數十架敵機依舊分批在輪番轟炸,炮擊也未停息,美軍用成噸的鋼鐵來對付這一排誌願軍戰士,但是戰士們仍然互相鼓勵著:“堅決守住陣地,敵人上來一個,就消滅他一個!”
接著,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楊根思指揮戰士奮勇衝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鍁展開拚殺。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湧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麵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後,再次將美軍擊退。
戰鬥愈來愈激烈,楊根思的一個排已經隻剩下幾個人,彈藥也快打完了。
29日上午10時,美陸戰1師發起8次衝擊後,陣地上172團的戰士隻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麵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衝鋒。楊根思率領戰士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八次進攻。
此時,增援部隊尚在途中,美軍又發起了第九次衝鋒。這也是最後一次的反撲。楊根思看到,誌願軍人員傷亡殆盡,不可能再次守住陣地了,他最惦記的是將那挺貴重的重機槍帶走交給後麵的部隊,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兩名快耗盡體力的傷員受命帶著重機槍離開時,冒著炮火站直了凍餓數天的身子,給連長楊根思行了個軍禮作為永別。
楊根思依然堅守著陣地,發誓“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決不向敵人屈服”。這時40多個敵人已經爬近山頂。在這危急的時刻,楊根思握起了一包10斤重的炸藥,拉響了導火索,向敵群衝去。一聲轟響,楊根思壯烈地與美軍同歸於盡。第58師宣教幹事範執中,在指揮所連夜寫好訃告,用電報發回了58師師機關。1950 年12月24日,新華社發出了“不朽的楊根思英雄排”的通訊電稿。
楊根思用自己的肉體和鮮血守住了1071高地東南屏障的無名高地。英雄就這樣與敵人同歸於盡,為部隊向下碣隅裏的敵人發起總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多少年以後,美國的許多軍人和軍事家在反思朝鮮戰爭時仍不能理解,為什麼在朝鮮戰場上能夠湧現出像楊根思這樣的誌願軍戰士,他們能在陣地上戰至最後一人而無所畏懼,胡說什麼“這很可能是他們服用一種特殊藥物的作用”。其實,這種“特殊藥物”就是共產黨領導軍隊在幾十年革命戰爭中鑄造出的優良傳統和頑強作風。
楊根思於1922年11月6日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一個雇農的家庭裏,自小受地主壓迫,祖父及父母被地主、軍閥逼死後,他流落在上海、蘇州一帶當苦工,於1944年參加新四軍,走進了革命的隊伍。
1945年春,在浙西地區與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的自衛戰中,楊根思用手榴彈炸死敵哨兵,被評為戰鬥模範,同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初期,他在圍殲泰安守敵的戰鬥中,用18顆手榴彈消滅屋頂之敵,占領製高點,再次成為戰鬥模範。這期間,楊根思發現爆破技術在攻城戰鬥中有巨大威力,便主動報名學習。1946年10月,在魯南郭裏集戰鬥中,他連續三次把拉雷送到敵地堡前,為全殲守敵立了頭功,被譽為“爆破大王”。1947年除夕之夜,在齊村戰鬥中,楊根思連續爆破守敵碉堡群,還俘虜了近一個排的敵人。在隨後的“新式整軍”中,楊根思被華東野戰軍領導機關授予“一級人民英雄”稱號。1948年末,在淮海戰役中,楊根思率領一個加強排突入敵陣,以少勝多,又一次成為“三級人民英雄”。
1950年9月,楊根思從上海去北京參加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大會,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誌的接見,和各地的英模交流了經驗,他備受鼓舞。回部隊後即被任命為連長。
入朝參戰前夕,剛晉升為連長的楊根思,拿出多年積攢下來的津貼費,交給司務長,請全連幹部和支部委員班長骨幹吃了一次飯。席間,他號召全連幹部骨幹,人人要做“為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而戰”的模範。
進入朝鮮,一路上所見到的都是美國飛機狂轟濫炸所造成的慘相。所過之處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幾乎見不到一間完整的房子,走在街上,煙熏火燎,嗆得人都睜不開眼睛。到處都可以看到橫臥的屍體,聽到傷員的呻吟聲。楊根思發誓:“一定要狠狠地打擊美國侵略者”,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現了人生諾言。
楊根思的成長經曆,是誌願軍千千萬萬個英雄戰士的典型代表。他出身於苦大仇深的農民,又當過工人,受過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代表了他們的根本利益,因此,楊根思這樣的戰士才能義無反顧、舍生忘死地去浴血拚搏。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整個誌願軍隻有兩名特級英雄),命名他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在朝鮮這個1071高地上,至今立著一塊刻有“永垂不朽”四個大字的紀念碑。1955年在楊根思的家鄉興建了“楊根思烈士祠”,後改名為“楊根思烈士紀念館”,張愛萍將軍題寫了館標,現改為“楊根思烈士陵園”。陵園內有陳毅元帥手書的碑文“楊根思烈士碑”和楊根思塑像,園中還立有豎碑一座,鐫刻著彭德懷元帥的手跡“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誌願軍的模範指揮員——楊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5. 張翼翔指揮20軍部隊奮力追擊,美軍陸戰1師殘敵在海空軍的掩護下,從興南港上船狼狽逃竄。誌願軍收複元山、興南港。
楊根思犧牲之後,美軍繼續向1071陣地發起攻擊,172團戰士們在楊根思精神的鼓舞下,頂著美軍鋪天蓋地的炮火,組織了4個連的兵力,牢牢地堅守著這塊灑滿了烈士鮮血的陣地。
打紅了眼的美軍,不斷地使用飛機和坦克輪番進攻,陣地前沿早已變成了黑乎乎的一片焦土,美軍始終未能攻下這個高地。這時,172團3營與團指揮所之間的聯係被中斷了,與陣地上的各連也聯係不上,陣地上的指揮員已大部陣亡,堅守在陣地上的4個連裏,隻剩下一位連長和兩位指導員,傷病員數量急劇增加,幾乎陣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凍傷,但是戰士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誌,以必勝的信心堅守著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