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夜,27軍推進至豐岩裏以北判官岱、下珍富裏一線。此時,美3師已由西線調至豐岩裏地區,並有北犯跡象。彭德清決心以第81師繼續阻截殲滅由縣裏南逃之敵,軍主力進至豐岩裏以北地區,阻擊可能北援之敵並相機割殲美3師一部。
20日,美3師一股向80師239團高陽山陣地反撲。第239團依托簡易工事頑強堅守,該團戰士叢樹盛以23發子彈擊斃敵人16名。來犯美軍遺屍三四十具敗退下去。全師進入指定位置後,各團按原部署占領有利地形,監視豐岩裏之敵。
第79師235團在明洞與美3師1個團遭遇,該團的指導員李樹森率一個排連克三個山頭,無一陣亡。次日,敵人向我陣地反撲,1連傷亡較大。李樹森沉著鎮定地指揮部隊堅守陣地三天兩夜,最後剩下15人,子彈打光後用石頭與敵戰鬥,連續打退敵人7次衝擊,殲敵300餘人,守住了陣地。
彭德清指揮第27軍戰至5月20日,西線敵軍為擺脫被動局麵,開始向誌願軍展開反攻;東線之敵已在下珍富裏和豐岩裏一線布防。此時,27軍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已經連續進行了兩次進攻作戰,部隊甚感疲勞,且給養、彈藥即將耗盡,後方供應困難;又值雨季已近,再戰不利。第27軍於20日奉兵團命令,停止對當麵之敵的進攻行動,放棄原擬割殲美3師一部的計劃,迅速調整部署,準備受領新任務。5月21日,彭德懷司令員決定迅速結束第五次戰役,主力後撤休整,另尋戰機。
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彭德清指揮第27軍勝利突破當麵之敵防禦陣地,並按時攻占指定地區,圓滿完成對敵穿插迂回阻截任務,特別是第81師控製砧橋要點,對戰役勝利起到很大作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27軍共殲敵(大部為南朝鮮軍)3658名,繳獲大批物資和武器彈藥。
6. 整個機動防禦作戰,第27軍在工事簡陋、糧彈匱乏、指戰員們極度疲憊的情況下,英勇抗擊擁有現代化裝備之敵的陸空立體進攻,遲滯了敵人北犯。
1951年5月22日,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後,彭德清接到第9兵團電令:“為爭取主力集結休整,利於今後作戰,決心轉移華川以北地區。27軍應派一個師利用昭陽江和華川湖節節抗擊敵人,軍主力轉至金城以東地區休整。”
彭德清命令第80師擔負這一重要的阻擊任務,把炮兵第16團、戰防炮第401團3個連和另2個師屬工兵連劃歸該師指揮。彭德清要求80師,在上衣岩、大龍山、孔洞、毛老穀、自隱裏一線以北地區布防,切斷洪(川)春 (川)公路與洪(川)自(隱裏)公路,在昭陽江以南構築三道防禦陣地,進行寬大正麵的機動防禦作戰,求得阻敵一個月時間。
為便於主力轉移,彭德清還決定,派出第79師偵察連和一個步兵營、第 81師偵察連和一個步兵連,由第79師236團參謀長喬正才指揮,控製豐岩裏以北的上梨峴、鷹峰山、福穀、雲頭洞、清溪洞、長津坪一線陣地,在15公裏寬的正麵上機動阻擊敵人,並積極對敵進攻和擾襲,掩護主力轉移。
可是,部隊尚未開始轉移時,敵情突變,美軍和南朝鮮軍利用誌願軍補給困難的弱點,集中13個師兵力實施多路反撲。彭德清奉兵團指示,指揮27軍主力於23日18時按時開始轉移北進,擔負阻擊任務的第80師以及第79師喬正才指揮的6個連也分頭行動,向各自預定阻擊地域開進。
24日,美軍第3師自豐岩裏一帶北犯,美軍第2師以第187空降團戰鬥群為主體的一支特遣部隊,在 30輛坦克引導下,突破友鄰第12軍自隱裏陣地,沿洪(川)麟 (蹄)公路繼續北犯,插至誌願軍縱深於論裏地區,敵人先頭分隊陸續越過陰陽裏,北犯至昭陽江渡口九萬裏、富坪裏地區。
彭德清得悉敵人已控製九萬裏渡口,並繼續在該地區增大兵力的情況後,當即令偵察連繼續監視九萬裏之敵,令第80師堅決切斷洪麟公路,而以第79師一個團和第81師兩個團乘夜攻殲插入我縱深之敵,奪取九萬裏渡口。
傍晚,偵察連向彭德清報告,美軍在九萬裏地區實施空降,兵力迅速增加。根據情況判斷,敵人企圖舉行一次大規模戰役反擊,很可能繼續攻占麟蹄,控製交通要點,分割我軍於昭陽江以南。
彭德清看到,部隊糧彈將盡,並有大批傷員、物資等待後運。戰場上,很多誌願軍兄弟部隊以及朝鮮人民軍集在一起,道路擁擠,部隊行動困難,原定的阻擊、轉移行動已不能按原計劃實施。
彭德清當機立斷,迅速改變作戰決心,根據當前情況進行機動作戰。在報經兵團首長和誌願軍司令部同意後,他命令第 80師繼續西進執行阻擊任務,堅決掩護兄弟部隊轉移。命令第79師 237團控製桃水庵一帶陣地,向西北防禦九萬裏地區之敵;第235團以一部先行渡過昭陽江,控製九萬裏至麟蹄公路段上的加路裏要隘,阻敵繼續北犯,團主力占領鷹峰山、所峙裏一帶陣地,向西組織防禦;第236團占領車逾、城隍坪一帶陣地,向南阻擊敵人,保證軍主力及物資傷員向麟蹄方向轉移。
接到彭德清的命令後,第80師迅速行動,於西進阻敵途中穿越洪麟公路,此時正值美軍第2師特遣部隊沿公路洶洶北進。80師發覺這一意外情況後,當即令第239團在鬆亭、於口村一帶占領陣地,截斷南北公路,阻擊北犯之敵的後續部隊;令第238團在於論裏一帶占領陣地,防止北進之敵回返,並做殲滅突入我縱深之敵的準備。
公路上,美2師空降187團的坦克分隊,伴隨一支摩托化部隊,企圖穿過加裏山東麓390高地,直插北漢江口九萬裏渡口,與已越過誌願軍防線的一股摩托化部隊會合,切斷北漢江以南我軍轉移的道路。
第80師命令239團7連在昭陽江南岸麟蹄至自隱裏公路旁的390高地上構築防禦工事,阻擊美軍,爭取時間,掩護部隊向北漢江以北安全轉移。7連4班的任務是扼守公路,打擊敵人坦克。
在敵坦克開到陣地前20米處時,班長譚炳雲跳出工事,投出反坦克手雷,因炸在炮塔上,沒有奏效。他沉著冷靜,緊接著投出了第二顆手雷,炸毀了這輛坦克。由於距離太近,他的頭部被手雷的碎片擊傷。當戰友給他包紮時,敵人第二輛坦克又開上來了,他推開戰友,忍著傷痛衝了上去,又炸毀了第二輛坦克,並擊斃了企圖從坦克內向外逃跑的兩個美軍。接著,他又擊毀了敵人一輛汽車,打死了兩名駕駛員。敵人第二次進攻時,開來了6輛坦克,譚炳雲帶領戰士們運動到第一輛坦克的側後,用手雷將其擊毀。後麵5輛坦克慌忙掉頭逃竄。100米後的20多輛坦克和30多輛裝滿了美國兵和彈藥的汽車不敢再向前開,也一起狼狽地逃了回去。敵人8個小時不敢前進,誌願軍從漢江南岸從從容容地橫渡過江,安全轉移。
英勇的239團7連4班班長譚炳雲連續擊毀敵人3輛坦克和1輛汽車,將公路堵塞,使北犯之敵阻滯於27軍陣地前不能前進達8小時之久,為27軍部署防禦和轉移人員物資爭取了寶貴時間。27軍副軍長詹大南根據敵情變化,當機立斷,解除第80師阻擊任務,連夜轉至楊日以北,使第80師免受了損失。
從24日上午開始,敵人以兩個連兵力在飛機坦克配合下猛攻第79師陣地,79師236團、237團與敵激戰竟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黃昏時分主動轉移至二線陣地。之後,敵人全線向北進攻,東路之敵攻占加真浦裏和鬆亭,西路之敵進占美達洞。79師掩護部隊退至鷹峰山、城內洞一線繼續頑強抗擊敵人,並及時組織後運傷員。至26日,在完成阻滯敵人三天的任務後,主動撤出戰鬥。
27日,美軍第2師空降187團在大量坦克配合下,沿昭陽江岸猛攻79師第235團3營守備的加路裏、開運裏一線陣地。華東三級人民英雄遲浩田任該營教導員、代營長,他一麵在前沿進行政治鼓動工作,一麵指揮部隊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擊毀敵坦克3輛、汽車8輛,殲敵400餘人。此時麟蹄已被敵一個營占領,27軍江南部隊麵臨退路被切斷的危險。彭德清當即重新調整部署,令第81師已轉至麟蹄以北的部隊堅決扼守鬆亭裏、西湖裏一帶各要點陣地,確保麟蹄以東渡口的控製,同時令江南部隊盡快與敵脫離接觸,迅速北撤過昭陽江。根據彭德清的命令,第81師在完成阻敵一天、掩護我江南部隊轉移任務後,於28日黃昏前陸續撤出陣地。
整個機動防禦作戰,第27軍先後組織了6個防禦地區。在工事簡陋、糧彈匱乏、又無炮火支持的情況下,指戰員以極度疲憊之軀,忍極度饑餓之苦,英勇抗擊擁有高度現代化裝備之敵的陸空立體進攻,遲滯了敵人北犯速度,並殲敵1952人,為戰役全局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艱苦攻防戰鬥中,第27軍發揚善打進攻戰、攻堅戰和吃苦耐勞的傳統作風,圓滿完成了突破李偽軍防線和穿插迂回、攔截逃敵的任務。在險惡形勢麵前,第27軍各級指戰員顧全大局,嚴守命令,密切掌握戰場情況,及時調整任務,主動靈活,以變應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交替掩護轉移,使部隊未遭受重大損失。並在楊口、麟蹄以南富坪裏、縣裏地區英勇抗擊敵人進攻,將敵阻於昭陽江南北地區,有力地掩護了誌願軍傷員後送和主力轉移。
1951年6月初,第27軍奉命將陣地移交朝鮮人民軍接替,全軍先後轉至昌道裏、金城地區進行整訓。
1951年7月10日,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毛主席製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戰略方針。7月10日,彭德清率第27軍接替第20軍一線防禦任務,以確保金城地區安全,配合談判鬥爭。接防後,第27軍與美7師、美24師展開長達兩個月的防禦作戰,粉碎了敵人所謂“夏季攻勢”,完成了防禦縱深陣地構築任務。
1952年9月19日,根據誌願軍司令員的指示,彭德清第27軍的元山防務移交第24軍接替。9月22日,27軍曾如清政委召集團以上幹部黨委擴大會議,傳達誌願軍總部的命令和兵團的命令,準備班師回國。10月2日,彭德清將第27軍防務正式移交給兄弟部隊第24軍。
回國之前,彭德清軍長和曾如清政委專程到朝鮮首都平壤,拜會了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元帥,受到金首相的熱情接待和鼓勵。金首相對第27軍入朝兩年的功績給予很高的評價。彭德清在朝鮮戰場上戰功卓著,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兩枚,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
彭德清率領光榮的27軍滿載祖國“最可愛的人”之榮譽離朝回國。10月20日,第27軍第80師先頭部隊跨過鴨綠江,踏上祖國的土地,26日前全部抵達通化站集結,10月25日由輯安起運南下,浩浩蕩蕩越過山海關、濟南、徐州、上海,於30日相繼抵達鬆江、嘉興、嘉善等車站,安全返回兩年前的駐地。
回國以後,彭德清於1952年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政委,參加了指揮解放一江山島戰役。
1955年12月,毛澤東在視察上海黃浦江時,在“申港一號”輪船上對彭德清說:“一江山島登陸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聯合作戰是成功的!”
1958年,彭德清受命擔任福建海軍前指指揮,參加炮擊金門之戰。當時彭德清指揮護衛艦8艘、登陸艇8艘、岸炮35門。8月23日,海軍岸炮協同陸軍炮群對金門諸島開火,炮擊80分鍾,發射炮彈2600餘發。24日,海軍岸炮炮擊敵艦船,被擊傷的敵“台生”、“中海”號登陸艦外逃,彭德清命令出動6艘魚雷艇追擊,海戰中,敵“台生”被魚雷擊沉。9月1日,敵“美堅”號登陸艦在3艘獵潛艦護送下,向金門輸送人員和物資。彭德清命令魚雷艇、炮艇出擊,攻擊“美堅”號,後將敵獵潛艦“沱江”號擊沉。9月7日,敵“美” 字號登陸艦2艘,在美國海軍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護送下進入料羅灣,彭德清指揮海軍岸炮將敵“美樂”號登陸艦炸成兩段,從此美國艦艇未在金門露麵。9月13日,我炮艇在海上繳獲敵水陸戰車1輛。10月19日,美軍派出1艘登陸艦參加運輸,並派出3艘驅逐艦為台灣軍隊護航,但隻停在公海,未敢越雷池一步。彭德清一點麵子也沒給美軍留,指揮5個連的岸炮火力炮擊台灣艦艇90分鍾,敵“中”字號登陸艦3艘被擊傷。在41天的時間裏,彭德清組織指揮了四次海戰,還組織了數十次岸炮炮擊,擊沉敵艦船5艘,擊傷27艘,斃傷敵600餘人。
彭德清1964年起任國務院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彭德清在生前撰寫的《懷念老首長宋時輪同誌》中,對在朝鮮戰場的經曆有過動情的回憶,並記錄了他訪問美國時一段趣事。彭德清寫道:
1979年,我率領中國航運代表團赴美參加新中國成立後中美海上首次通航儀式,我親眼看到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對中國人民誌願軍是欽佩的。代表團在參觀訪問時,陪同的美國朋友(美貿促會負責人)和我真是一見如故。他說:“過去我們都是軍人。”我說:“我曾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我們可能在朝鮮打過仗。”他說:“我們知道,不打不成交啊!”我笑著說:“你們美國軍隊不行,隻靠飛機大炮,我們誌願軍擅長夜戰。當我軍衝上去,美軍就垮了!在長津湖畔柳潭裏,美陸戰1師被誌願軍打敗了。在新興裏,美軍1個加強步兵團和1個炮兵營被我27軍殲滅了。”“哎呀!你再殲滅多點也把我消滅了!”我問為何?他說:“那時我在朝鮮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豈不是也要被你們消滅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們在參觀美國工程兵多年經營的裏比斯運河時,陪同參觀的美國友人說:“今天守備運河部隊要鳴放禮炮歡迎你。”我們在遊船上果真聽到17發禮炮鳴響,表示向中國人民誌願軍致敬。這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光榮,也是中國人民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