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戰將——42軍軍長吳瑞林中將02(2 / 3)

吳瑞林召集師團領導進行情況分析,他認為,從整個戰場形勢來看,對敵是不利的,對我是有利的。美國與協從國之間,美軍與南朝鮮軍之間,美軍內部官兵之間,士兵中白人與黑人之間矛盾都有發展,敵陣營矛盾重重,這對我軍是有利的。雖然我軍本身也存在著不利因素。比如在第二次戰役中,9兵團由於裝備、服裝未解決即造成部隊凍傷,增加了參加第三次戰役的困難,同時,參加第三次戰役的6個軍,都經曆了前兩次戰役,戰鬥傷亡和非戰鬥減員未得到補充,戰鬥力有所削弱。

為了爭取有利形勢,進一步擴大敵人內部的矛盾,並在戰鬥前進中克服自己的弱點,中央軍委、毛主席和彭總審時度勢,適時而堅決地發起了第三次戰役,戰士們士氣很高,思想準備比較充分,42軍從上到下進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戰士們紛紛表示,要從思想上重視敵人,克服一切麻痹大意的思想,把敵人在“三八線”的設防,當做真的、十分牢固的“銅牆、鐵壘”來打;要英勇頑強,鬥智鬥勇,力爭突破,爭取火線殺敵立功受獎。

吳瑞林深知,要完成此次戰役任務,突破道城峴天險是戰役的關鍵,為此,他要求各部隊開展有針對性的爬山、滑雪的訓練。125師進行登山訓練,每人手持鎬、鍬,在冰山上挖坑,每步一坑,行軍部隊,每人帶一些稻糠或草木灰,並備用繩子,可扶繩而過。這樣就把上冰雪山天險的問題解決了。訓練、演習的結果證明突破道城峴是可行的。126師練習在冰河上走路,直練到走路既輕快,又無聲。他們還練習破敵人的鐵絲網和鹿砦的技術,要求動作敏捷、準確和把握性大。戰士們進行破鐵絲網和鹿砦的演習,做得很認真和細微,他們還準備了在必要時,用火炮打鐵絲網和鹿砦的辦法。

吳瑞林看到,42軍的物資供應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戰士們的衣服都穿破了,鞋子也穿掉了底。沒有鞋子穿,他就發動戰士們打草鞋子並做出決定,要求每個班扯掉兩床棉被做棉襪子,棉花襯在裏麵,外非包上油布。允許每班扯掉兩塊油布,把腳包起來,當鞋子穿。或者用草填充到油布袋裏當鞋子穿。吳瑞林說,這些都是戰士們的發明,他作為軍領導非常支持。大家動手,開動腦筋想出的辦法非常管用,有了“鞋子”度過嚴寒,保護了雙腳,戰勝了物資上的困難,給部隊突破“三八線”,提供了有利條件。

根據敵情和我情的分析,吳瑞林迅速定下作戰決心和作戰部署。他命令124師將天險道城峴作為主要突破點,因為此處是敵人兩個師的結合部,隻有險峻難行的小道一條,敵人思想麻痹,甚至認為這是“天險”,誌願軍插翅也飛不過去,因此設防薄弱,南朝鮮軍3師隻在山口設一個炮樓,沒有防禦工事,沒有鐵絲網,也沒有地雷,惟一的一條冰山小道,也是天然的險境。

另外,在道城峴天險處的俘虜是374團抓到的,情況熟悉。在第二次戰役中攻取寧遠時374團的表現突出,故讓374團任第一梯隊,124師372團做第二梯隊,370團任第三梯隊,采取連續進攻的辦法。66軍的一個師也做第三梯隊。此時吳瑞林指揮的兵力在“三八線”東線有9個團的雄厚實力。

吳瑞林命令126師將娥萍岩作為突破點,因為126師在娥萍岩也抓到俘虜,摸清了情況,此地是敵人南朝鮮軍首都師兩個團的分界線,設有鐵絲網和鹿砦,有一條小川,但由於有河水,地濕不可能埋地雷。他命令配屬的66軍在金化以南選擇敵人結合部為突破點,同時還命令朝鮮人民軍也做好突破“三八線”的準備工作,配合誌願軍作戰。

彭德懷司令員對吳瑞林的戰役部署非常關心,親自找到吳瑞林聽取了他的當麵彙報。

彭總問吳瑞林:“為什麼選擇道城峴作為突破口?你的信心如何?”

吳瑞林說:“道城峴是敵人的強點,也是敵人的弱點。敵人為什麼認為是強點呢?因為道城峴是座冰山,通到山頂上僅有一條小路,一條冰雪結成的小道。敵人認為我們是無法爬上去的,故而他認為是強點。為什麼說這又是個弱點呢?因為道城峴又是敵人兩個師的結合部位,沒有設防,沒有鐵絲網,沒有地雷、鹿砦,可以強攻。我對部隊進行了訓練,特別是學會了爬冰山的訓練,我們能克敵製勝。”

吳瑞林又說:“敵人倚仗天險,思想麻痹,我們把敵人的崗哨的哨兵抓來了,故意扔下幾雙鞋子,製造了假象,讓敵人認為哨兵開了小差。”

最後,吳瑞林又補充說:“以上是我們準備的第一手突破‘三八線’的做法。此外還準備了第二手的做法,就是道城峴萬一不能實現突破的話,我 126師在娥萍岩肯定能突破。我把3個師一齊投入,從娥萍岩打進去,這樣雄厚的兵力,不管什麼樣的敵人,也會被打垮的。”

聽了吳瑞林的彙報,彭總麵帶笑容,嚴肅中帶有慈祥的口氣說:“好!我同意你的意見,批準你的部署。”

彭總回頭對誌願軍參謀長解方同誌說;“命令可以發了!”

解方參謀長說:“是。”

征得彭總的同意後,吳瑞林迅速對各師、團的部署情況進行了檢查,他看到,戰役部署全部都落實了,各級指揮員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1950年12月31日,這天是除夕,天空陰沉沉的,鵝毛一樣的大雪漫天飄飛。當時,“三八線”附近寒風呼嘯,大雪紛飛,氣溫驟降到零下20攝氏度。吳瑞林指揮的42軍要攀越海拔600米至l000米的道城峴、峨洋岩等障礙。這種不良的天氣和地理環境給誌願軍的進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吳瑞林命令各師、團領導深入基層一線指揮部隊,自己也靠前指揮。

12月31日晚18時,總攻開始了。吳瑞林指揮第42軍涉過水平川,進入進攻出發地位,在炮兵第44團的支援下,向敵人發起進攻。於31日18時20分一舉突破南朝鮮軍道城峴、蛾洋岩陣地。第42軍擔負迂回任務的第124師372團4連,提前插入敵後,以雙腿賽過敵人的汽車輪子,插到濟寧裏,切斷敵人退路。在敵人退卻的部隊和增援部隊的夾擊下,打退敵人10多次進攻。

吳瑞林指揮的42軍124師372團4連,是這次戰役中的“尖刀英雄連”,該連在國內解放戰爭時期就是榮立戰功的連隊,入朝作戰又榮立過不少戰功。戰役發起總攻時,4連官兵紛紛寫了請戰書,字裏行間,充滿了他們的豪言壯語:“美帝國主義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雖然擁有號稱‘銅牆鐵壁’的‘三八線’的堅固工事,但是我們4連不怕他們。”4連的白文林、冷樹國戰鬥小組更是表現出色。戰鬥發起後,戰鬥小組的每個人都配帶了二三百發子彈,背五六個手榴彈,手持全一色繳獲美軍的自動步槍,每人還預備了兩雙草鞋。戰鬥中,他們猛插敵人心髒,越冰川、爬雪嶺,活捉南朝鮮軍2師的美上校顧問等4人,繳獲一輛美式吉普車和美上校顧問的左輪槍,還有兩支卡賓槍。戰士們越戰越勇,捉到俘虜後,都換上了敵人的衣服,繼續向敵區猛插,如入無人之境。退卻下來的敵人亂哄哄地擁過來了,增援的敵軍也到了,竟把他們夾在中間。白文林、冷樹國率領著戰鬥小組,橫衝直撞,連續擊敗了敵人六七次進攻。在此十分危急的時刻,4連趕到了,在連長率領下,展開戰鬥,截斷了南朝鮮軍2師、5師逃回漢城之退路。

由於在這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372團4連受到王瑞林和彭老總的表揚和親切接見,並在全軍通報表揚。彭老總稱讚他們說:像白文林和冷樹國這樣英勇機智的戰士,都可提拔二至三級使用,同時,彭總指定白文林和冷樹國參加誌願軍回國代表團,向黨中央、毛主席和全國人民彙報戰績。

1月1日3時30分,124師即突破了天險道城峴,向縱深發展。突破敵陣地後,他們不顧山高雪深,不怕敵機威脅,兼程前進,沿途打破敵人10次阻擊,於1日12時前出到濟寧裏以南的石長裏地區,切斷了南朝鮮第2師的退路並繼續向上南淙、下南淙地區突擊,2日,協同第66軍主力將該地區之敵殲滅,圓滿完成了由敵退路圖殲敵人的任務。

第42軍主力在突擊中,於加平以北花峴裏、中板裏、赤木裏地區殲滅南朝鮮軍第2師一個多營,隨後向加平方向發展進攻。加平之敵已南逃,42軍主力部隊於2日10時占領加平。

1月1日淩晨2點, 126師和66軍的一個師,在娥洋岩和金化取得突破。126師376團的9連,總攻前一天夜晚即滲透到敵人後方,配合主力攻擊,對突破“三八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76團9連是一支屢立戰功的連隊,在攻克孟山戰鬥中曾立下戰功。他們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和南朝鮮軍作戰,鬥誌昂揚,從不膽怯,是一支守必固,攻必克的優秀連隊。此次戰役,為了做到知己知彼,戰前連長帶著排、班幹部和戰鬥英雄,到前沿陣地去觀察地形。指導員用前兩次戰役中戰鬥立功的事跡,進行戰前動員教育,鼓勵戰鬥士氣。樹立起全連必勝的信心,努力爭取實現他們的誓言。戰鬥打響後,376團9連在元旦的前夜一直插向敵人的心髒,擔任起切斷敵人退路,消滅敵炮兵的任務。他們翻雪山,涉冰河,通過敵人封鎖線,越過地雷區,進入中佳溪,首先殲滅了南朝鮮軍一個班。在水入裏東南高地,奇襲南朝鮮軍第17聯隊“白骨團”的第75戰防炮連陣地,消滅敵人40餘名,繳獲戰防炮4門,卡車6輛,打亂了敵人的炮兵係統。隨後又打垮了敵人三次反撲,給主力部隊進攻造成了有利條件。因而,獲得了“中佳溪英雄連隊”的稱號。

吳瑞林命令126師377團9連,擔任消滅敵人炮兵的艱巨任務。元旦前夜,該連官兵冒著嚴寒,披著大雪出發了,淌過4條冰河,翻過20多座山嶺,到達了機山裏敵人的山炮陣地,以3人傷亡的極小代價殲滅南朝鮮軍一個炮兵連,打死打傷敵軍17名,活捉敵軍71名,繳獲山炮7門、高射機槍6挺、卡賓槍40餘支、汽車11輛。他們利用奪來的山炮打擊敵人,保證了主力部隊順利地攻開突破口,創造了小部隊殲滅敵人炮兵的模範戰例。

與第42軍協同作戰的第66軍的勁頭特別足,主力部隊踩著兩尺多深的積雪,克服敵人設置的雷區和鐵絲網、鹿砦等障礙,突破了國望峰、華嶽山、高秀嶺等陣地,然後,向南朝鮮軍防禦縱深猛突,先後占領修德山、上紅磧裏、下紅磧裏、上南淙、下南淙等地,在第42軍第124師協同下殲滅了南朝鮮軍第2師第31、第32團和南朝鮮軍第5師第36團大部,以及南朝鮮軍炮兵第24營。42軍在兩個點上迅速突破,上下一致萬眾一心,所向無敵,都按預定計劃完成了任務。

朝鮮人民軍第2、第5軍團的5個師,於戰役發起前越過“三八線”,分別向洪川、橫城、原州方向滲透迂回前進,其第12師於31日晨前出到洪川西南之新垈裏,威脅了敵人後方,迫使南朝鮮軍第3師南逃。戰役發起後,該兩軍團其餘部隊繼續越過“三八線”,隨主力向南攻進。朝鮮人民軍雖然裝備尚未特別補充,但是他們對地形、民情熟悉,語言相通,在大雪的掩護下以小部隊滲透到敵後,在沒有炮火的支持下,完全以小部隊插到敵人後方活動,配合正麵部隊的攻擊,把敵人打亂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至此,南朝鮮軍在“三八線”防線上的部隊爭相南逃,整個防線便士崩瓦解了。關於敵人南逃的情形《韓國戰爭史》一書中說:“聯合國軍士兵扔掉所有重炮、機關槍等支援火器,爬上卡車向南疾馳。車上人擠得簡直連個小孩子都不能再擠上去了,甚至攜帶步槍的人也寥寥無幾。他們隻有一個念頭——‘把那可怕的敵人甩掉幾英裏’。拚命跑呀,控製不住的‘後退狂’蔓延開了。”

至此,吳瑞林指揮42軍、66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東線,全線突破,向縱深發展,號稱“銅牆鐵壁”的“三八線”被誌願軍以迅速勇猛的攻擊所摧毀。該戰役,誌願軍第42軍受到中央軍委毛主席和誌願軍首長彭德懷司令員的嘉獎。

6. 美軍氣急敗壞,撤掉了侵朝總司令麥克阿瑟,換上少壯派李奇微。吳瑞林指揮所部奮勇進擊,取得了橫城地區反擊作戰的勝利,挫敗了敵人向北進攻的囂張氣焰。

中國人民誌願軍經過連續三次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美國發動侵略戰爭,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譴責,暴露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其所進行的戰爭非正義的性質,使其陷於孤立。誌願軍突破“三八線”,奪取了漢城。迫使南朝鮮偽政府和美軍第8軍軍部都撤到洛東江以南的大邱、釜山、光州一線的狹窄地區。中朝軍隊的勝利迫使美侵略軍同其幫凶軍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化。但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在軍事上為了挽救其敗局,繼續向朝鮮增加兵力和裝備。在東線遭受沉重打擊的美陸戰1師、美7師、南朝鮮軍3師從海上逃到洛東江南麵集結,休整補充,逐漸恢複了戰鬥力。

吳瑞林率領42軍連續參加了一、二、三次戰役,部隊未得到休整補充,部隊體力疲勞。朝鮮人民軍雖得到了一些補充,士氣亦很高漲,但還未恢複到原來的水平。

在我軍的連續打擊下,美帝國主義撤掉了在朝鮮的總指揮麥克阿瑟,換上少壯派李奇微為在朝美軍的總司令。他新官上任,趁我連續三次大戰役未得休整,組織兵力對我軍實行反攻。

1951年1月14日,毛澤東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敵人在大邱、釜山地區作頑強抵抗,要待我們打得他們無法再打下去了,方才退出南朝鮮。”

果不其然,1月25日,新任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策動新的全線進攻,並揚言“五天打過漢江!”企圖將誌願軍逼退到漢江和“三八線”以北地區。

吳瑞林認為,從戰場形勢來看,第三次戰役之後,戰爭是停止不下來的,必須做長期作戰的準備。為此,吳瑞林決定派人回國內留守處,將42軍留守處幹部學校中儲備的幹部和解放戰士,進行動員和教育,號召他們到前線去立功受獎。此次,共動員了3200多人。又對留守機關和軍、師司政後機關,實行精兵簡政,將精減下來的老戰士和幹部200多人,補充到部隊中去,重點是補充到戰鬥連隊,充實戰鬥力。

吳瑞林對於有些戰鬥減員太大的單位實行了整編合並。如原一個營有四五個連,減員太多,就編成二三個連隊。保存了幹部,保存了各連排的架子,又充實了基層單位的戰鬥力。在建隊中,在戰鬥中表現好的連、排、班級幹部和老戰士,都提拔起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