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8時,197師591團向祈雨山方向追擊敵人,途中遇南朝鮮軍500餘人企圖阻止該團南進。該團立即開始攻擊,占領陣地後,斃傷敵120餘名,打了一個很漂亮的小型阻擊戰,其餘敵人在航空兵掩護下向龍山洞撤退。該師590團在向寧邊推進途中,發現敵人約1個營,這股敵軍在20餘架飛機配合下,對590團陣地反擊,連續三次,均被擊退。最後,該股敵人在飛機和炮火的掩護下向西南退卻。
在197、198師阻擊殺敵的同時,蕭新槐指揮的66軍另一主力196師,奉命擔任扼守泰川以北陣地的任務。至27日黃昏,為斷敵退路,配合兩個兄弟師殲敵。蕭新槐命令196師(含197師593團),從劍山、馬場洞、上坪洞地區出發,沿大寧江西岸向南朝鮮1師11團進攻。
196師立即行動,於28日淩晨插至安心洞,與南朝鮮1師、英27旅各一部展開激戰。該師587團指揮靈活、作戰迅猛,在敵兵力為其數倍、情況不明、地形不利的情況下,先投入5個連,繼而全團齊上,作扇麵推進,迎敵猛撲,斃敵300餘人。為防敵炮火殺傷,587團指以5連堅守安心洞以北狹窄山地,主力隱蔽於以西的鬆柏洞。敵軍整日以飛機、火炮轟擊,但該團傷亡不大,陣地未失。28日21時,夜色濃重。196師繼續南進,師主力徒涉大寧江。至29日拂曉,全師到達博川以北地區。
戰至29日,198師分多路進擊,主力進至南湖洞、楊五裏一線,197師按照蕭新槐的命令,負責插斷寧邊至軍隅裏的公路,該師在進擊途中,殲滅自雲山向博川沿公路撤退的美25師37團一部。
在西線誌願軍多路殲敵之際,司令員彭德懷考慮到: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為堵住戰役缺口,急調預備隊土耳其旅由價川向德川,美騎兵1師由順川向新倉裏方向,實施機動。估計敵軍有可能命令其西線各部退向清川江南岸,於元山至安州間狹窄地帶組成防線。為防止出現這種態勢,鞏固德川、寧遠、孟山有利戰略地區,發展戰役勝利,彭德懷決定集中力量,首先殲滅美9軍2個師,並以有力的一部挺進順川,斷敵退路,爾後在敵撤退時實施全線猛追和側擊,殲滅部分敵軍。
至11月28日,由於西線各軍堅決執行命令,攻進迅猛,一路克服饑渴、疲勞、山高路險等困難,及時趕到至關重要的地域三所裏,因此實現了彭德懷對退卻之敵構成第一層包圍的計劃。西線誌願軍發起全線反擊,在德川、寧遠方向打開了戰役缺口,使聯合國軍右翼完全暴露,並切斷了美9軍由軍隅裏、三所裏向順川南逃的退路,從而震撼了敵軍的整個陣勢。
11月29日,西線敵軍各部全線退卻。見此情景,彭德命令誌願軍各部抓住各自當麵之敵加緊攻擊。12月1日,“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在清川江以北的各部已退往平壤、三登地區;清川江以南各部見從三所裏、龍源裏突圍無望,便遺棄大量輜重轉向安州突圍。“聯合國軍”受到沉重打擊後,於12月3日再度後撤,西線部隊撤出平壤,東線部隊撤往鹹興,然後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
12月4日午夜,彭德懷司令員根據毛澤東當日電示,決定組織部分兵力,對敵再行攻擊和追殲。至12月24日,“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全部被打退到“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役結束,麥阿克瑟“在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企圖徹底破產。
在第二次戰役中,蕭新槐率66軍仍位於西線作戰,指戰員敢打敢拚,英勇頑強,機動、獨立作戰較第一次戰役有顯著進步。66軍在實施戰役任務的部署上積極、主動,各級指揮員力求斷敵後路,全殲敵人,基本上完成了誌願軍司令部賦予的作戰任務。
3. 穿插作戰,迂回突擊。在“三八線”上立功過元旦,以強勁的攻勢搗毀敵軍的縱深防線。
第二次戰役結束時,正值1950年的年底,朝鮮半島寒冷的季節已經到來,一眼望去,到處是鋪天蓋地的白雪。蕭新槐率66軍奉命集結於元山市以西,破邑以南地區,進行休整和補充,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休整尚未結束,蕭新槐接到了誌願軍總部發起第三次戰役的作戰指示,誌願軍將組成左、右兩個縱隊,66軍與42軍並加強1個炮兵團,組成誌願軍左翼突擊集團即左縱隊,由42軍軍長吳瑞林、政委周彪指揮。在永坪至馬坪裏36公裏地段突破。其中,66軍主力由龍沼洞至馬坪裏、園坪裏27公裏地段突破,爾後向濟寧裏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會同42軍殲滅當麵南朝鮮2師,配合主力行動,並策應人民軍2、5軍團南進,達成任務後視情向春川方向發展進攻。
接到命令後,蕭新槐立即對66軍各師進行了任務分工:196師由龍沼洞至石龍山地段突破,插至官廳裏,殲滅南朝鮮32團,爾後向愛奇洞、中澗村進攻,配合197師和42軍124師殲滅南朝鮮31團、36團。
197師由馬坪裏至園坪地段突破,集中主要兵力向上、下紅磧裏和濟寧裏突擊,協同196、124師圍殲南朝鮮31團、36團,另以一部兵力直插春川方向阻敵南逃。為加強該師力量, 198師592團調撥該師指揮。
198師(欠592團)由大利裏及其以西渡過北漢江,向春川以北的南朝鮮5師進攻,配合西線主力作戰,並策應左翼人民軍2、5軍團南進。
達成上述任務後,各師分別渡過北漢江向春川、加平、清平川方向攻擊前進。
各師明確任務分工後,進行了緊張的戰前動員,然後於12月20日由休整地向南開進,占領進攻出發地。
1950年12月31日,誌願軍按照預定計劃,左右兩個縱隊全線向敵軍在“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第三次戰役打響了。
蕭新槐率領誌願軍左縱隊兩個主力軍之一的66軍,於 31日17時完成全線進攻的炮火準備之後,命令各師的先頭團發起進攻。為了達成進攻的突然性,蕭新槐要求各師先頭團的行動,要在沒有炮火準備的情況,悄悄接近敵人,爾後突然發動衝擊。
“三八線”地區的夜晚,天地間白茫茫,積雪與飛雪淡化了夜的色彩,同時又模糊了層巒迭嶂的層次與地貌。在66軍正麵地段,即東起龍沼洞,西至馬坪裏、園坪裏27公裏一線的地區,將展開血與火的較量。
1950年12月31日,這一年的最後一個傍晚,迷迷茫茫的風雪仍在持續,而地麵已雪深過膝,氣溫降至攝氏零下20多度。
在蕭新槐的指揮下,66軍的攻勢行動開始了。
196師586團派出尖刀突擊隊,運用夜摸戰術,首先在冰天雪地中肅靜而奮力地運動,迅速向中峰山敵人前哨陣地前進。很快抵近了陣地外圍的鐵絲網,他們用磨過的銳利的刺刀三劈兩撬,將鐵絲網打開一道豁口,繼續向山上運動。後續部隊沿著尖突擊隊勇士開辟的通路,衝上中峰山。
586團剛剛衝上中峰山就遭敵阻擊,雙方短兵相接,近迫肉搏,戰士們斃傷敵人十幾名,終於打開了通向華嶽山的大門。
攀登華嶽山,道路更高險。586團的戰士們前進中的動作幾乎隻有兩種:一爬一滾。爬上去,時而又滾下來。他們很快又改變動作,一推一拉地前進,即用刺刀在冰凍的崖壁上搗孔,以作踏腳的依托,下麵的人向上推頂,上麵的人向上拉拽,艱難地攀登,快要接近頂峰時。突然,“嗒嗒嗒”的尖嘯聲伴著彈丸而來,主峰上的敵人在用機槍進行阻擊。三挺機槍居高臨下地射擊,將戰士們壓製在沒有回旋餘地的崖頭。
在這緊急關頭,586團的三名勇士靈機一動,想到常用的“打敵側後”戰術,立即避開正麵,繞到一側向山頂攀登。三人避開敵人的阻擊,登上了山頂。他們在雪地上悄悄地匐匍移動,接近敵人之後,奪過機槍轉向敵人猛烈地、不停地掃射。山頂守敵遭到陣地內部的突如其來的打擊,紛紛逃離陣地,不敢回頭反擊。
華嶽山是“三八線”上最高的製高點,也是最寒冷、最險峻、易守難攻的目標,586團奪取了華嶽山之後,率先突破了“三八線”。
在196師發起攻擊後,197師(含198師592團)也分別按預定的時間、任務、戰法和地域實施進攻。該師589團率先突襲高秀嶺、313高地及其附近地區之敵。高秀嶺與313高地相毗連,兩處山體相連,是敵軍在“三八線”地區的防禦要點之一,敵軍在589團正麵與右側布設了強大火力,在左側前沿預設了多層附防禦設施。如果高秀嶺和313高地為敵人控製,就會影響到66軍的整體作戰,威脅向敵縱深進攻的友鄰部隊,成為66軍側後的禍患,蕭新槐命令197師,要迅速拿下這兩個陣地。
197師派出589團尖刀營隱蔽接敵,不料突遭敵人多挺輕、重機槍和幾十門火炮同時射擊,火力猛烈而密集,致使尖刀營初攻受阻,再攻又無法壓製敵人強大火力。尖刀營指揮員按預想的方案,選派三名戰士組成尖刀小組,避開敵人凶猛的火力,由原定的從右側突襲,改為從左側向高秀嶺攻擊。在1951年元旦這天奪取了高秀嶺,站在了“三八線”的高山頂上迎接了新年的第一天。在尖刀小組攻奪高秀嶺的同時,該營3連也從左側進攻,控製了313高地。隨後,589團迅速占領了芝岩裏,突破任務至此達成。
589團攻占了高秀嶺、313高地和芝岩裏後,590團在團長王誠的率領下,沿右翼打入,求得全殲華嶽裏、濟寧裏地區之敵。王誠率部由高秀嶺直插華嶽裏,華嶽裏有南朝鮮軍一個聯隊的隊部和一個榴彈炮營。團長王誠再三指示尖刀連1連說:“要插得猛,跑得快!慢了,敵人就會坐上汽車跑掉。”
尖刀連一路狂奔,進到紅磧嶺上,抓來兩個俘虜一問方得知,華嶽裏的敵人準備在天黑以後撤退。連長立即命令道:“咱們快幹,千萬別讓敵人跑掉了!”
華嶽裏的守敵,除去炮兵,光步兵就比590團的尖刀連多10倍,而且裝備好,彈藥充足。尖刀連遠道趕來,對此地地形、敵人兵力部署都弄不清楚。連長果斷決定,給敵人來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把敵人搞個蒙頭轉向。戰士們火速前進趕到了華嶽裏,乘敵人不備,馬上向村子衝擊。一陣激烈的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打得敵人七零八散。重機槍和迫擊炮排瞄準山包上的敵人一陣猛轟。趁敵人火力減弱的刹那間,我們的戰士猛虎般地衝過去,一下子就俘虜了200多名敵人,其中還有南朝鮮軍第36聯隊的美國少校顧問。
在590團成功穿插的同時,592團由團長鄒林、政委倪子文率領,編入197師戰鬥隊形內,於2日6時進到梧月裏以南,擔任春川方向警戒。591團作為師第二梯隊,由團長劉續昆率領,隨590團跟進,向縱深攻擊,除一部占領高秀嶺外,團主力進到芝岩裏、草鞋洞地區,擔任機動任務。
198師(欠592團)於30日拂曉前,經大利裏渡過北漢江,進至榆村裏、濃洞、石隅地區,於31日晚與66軍另兩個師一起發起進攻。594團於31日19時向古吞上裏、水利峰之敵進攻,1月1日3時30分攻占陽通裏北山至四夜嶺一線陣地,守敵大部逃脫。2日12時,團先頭分隊始進到柳浦裏以南,15時進至春川,形成尾追南朝鮮五師之勢。593團於1日拂曉前攻取500、600、514高地。戰至1月4日,198師主力奉命集結於花溪裏、上下司府院一線。
蕭新槐指揮第66軍各師,在風雪彌漫、山險水凍和敵陣寬廣深厚的“三八線”地區,與誌願軍各軍並肩作戰,晝夜攻插堵追,英勇無畏,戰術機動靈活,以強勁的攻勢搗毀了敵軍250公裏寬正麵、60公裏縱深的防線,迫使“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從1月3日起紛紛後撤,由北向南狼狽逃竄,李奇微親臨漢江大橋橋頭指揮這場撤退。
彭德懷鑒於敵軍無意組織抵抗,撤退速度甚快,有可能放棄漢城或退守漢江南岸,決定乘勝追擊,擴張戰果。至1月8日,在誌願軍各軍的多路迅猛追擊下,“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退到北緯38度線附近的平澤、安城、堤川、三陟一線。為避免前進過遠陷於不利地位,彭德懷適時決定停止追擊,結束這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是誌願軍入朝作戰以來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蕭新槐率領66軍取得了較大進步,戰果較前兩次戰役突出,共殲滅南朝鮮軍3200餘人,圓滿完成了誌願軍總部賦予的作戰行務。戰役結束後,蕭新槐率領66軍返回金化、上甘嶺地區集結,休整待命。
4. 66軍參加第四次戰役,堅守五音山。反突擊作戰中,在橫城地區浴血奮戰27晝夜,英雄壯舉,可歌可泣。
蕭新槐指揮第66軍經過第三次戰役後,論經驗、論戰績,一次比一次好,全軍指戰員增強了再接再厲的必勝信心。
就在66軍休整期間,毛澤東主席致電彭德懷司令員,就第三次戰役結束後的戰鬥準備發出指示,電報說:“我軍必須立即發起第四次戰役,以殲滅2萬至3萬美李軍,占領大田、安東之線以北區域為目標”;“我軍沒有補兵,彈藥也不足,確有很大困難。但集中主力向原州打下去,殲滅幾部分美軍及四、五個南朝鮮師的力量還是有的”。彭德懷收到毛澤東的電報後,當即決定誌願軍各軍停止休整,隨時作好戰鬥準備。
從1951年1月15日開始,“聯合國軍”就開始進行試探性進攻,1月25日起,由西向東逐步展開大規模進攻。誌願軍各軍轉入休整後,一直對敵保持警惕,但沒有料到敵軍的大規模進攻會來得這麼快。當判明“聯合國軍”全線發起進攻,是要重占漢城,壓迫誌願軍回到“三八線”以北的企圖後,彭德懷司令員決定並報經中央軍委批準,立即發起第四次戰役,從東西兩線實施反擊。西線由誌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東線由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
根據誌願軍司令部的命令,蕭新槐率領的第66軍編在由鄧華指揮的東線集團,其任務是:先以一部兵力進至橫城以北上高岱、五音山地區,阻擊敵軍由上茶峰裏向洪川方向的進攻,與在注邑山、德村裏、東穩橋地區擔任阻敵任務的42軍一起,掩護東線集團主力於龍頭裏、陽德院裏、洪川及橫城以北地區集結;爾後會同友軍舉行反突擊,殲滅橫城地區之敵。
蕭新槐對各師的部署是:198師進至五音山地區,堅決阻擊美2師、南朝鮮8師各一部的進攻,保障集團主力占領集結位置;196、197師經橫城以東,直插上下加雲、德高山、曲橋裏地區,切斷橫城至原州公路,會同友軍實施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