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姓,相傳是上古時期“四嶽”的後裔。所謂“四嶽”,是堯帝和舜帝時所設立的一種官職。其職責是分管四方諸侯,其實就是四方部落的首領,可見“四嶽”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

嶽姓,就是“四嶽”官的後代,是取官職為姓而形成的。

後來,嶽姓人大多居住在山東的山陽地區(今山東金鄉西北),那裏出現了許多嶽姓的名門望族,所以嶽姓人的家譜中,堂名都是山陽。隨著時代的發展,嶽姓人逐漸向各地遷移,現在已分布在全國各地。

一、郡望堂號

嶽姓郡望主要有山陽郡和鄴郡。

山陽郡:①漢置郡,晉改為高平國,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金鄉西北四十裏)。②今江蘇省淮安,晉山陽郡、山陽縣在此。③今河南省焦作市東,漢置縣。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

鄴郡: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鄴(今河北省臨漳西南)。東魏都鄴,以相州為司州。北周再為相州。北周末,楊堅毀鄴城,遷州治於安陽,本在今安陽南,隋移今安陽市。自此安陽亦有鄴城之稱。唐改相州置郡,治所在安陽,轄今河北、河南、山東間地。金為彰德府。

嶽姓的堂號主要有“山陽堂”、“馮翊堂”、“蘭雪堂”、“賜葛堂”、“純孝堂”、“精忠堂”、“報本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