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譯文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要我放棄考取功名的學業而去學醫,說學醫既能養活自己,也可以幫助他人。而且,精通一門手藝並因此成名,這也是父親從前的心願。
度陰山曰
袁了凡的母親要他放棄參加科舉而去學醫,這反映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家庭的基本思想:讀書人要麼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然後做官,要麼去學醫,這就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因為這兩種職業都是救人性命的,良相用法度救人,醫生用醫術救人。元朝的儒家知識分子戴良認為:“醫以活人為務,與吾儒道最切近。”
袁了凡隻用了區區幾十個字就把中國士人的良知自然而然地白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