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命數不是定數(1 / 2)

原文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餘敬禮之。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餘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裏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1]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

餘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餘遂啟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鬱海穀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

餘遂禮鬱為師。

孔為餘起數:縣考[2]童生,當十四名;府考[3]七十一名,提學考[4]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複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5],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

餘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餘食廩米九十一石五鬥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餘竊疑之。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餘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鬥也。餘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譯文

後來在慈雲寺,我遇到一位老人,相貌非凡,長須飄飄,如同神仙,我對他很是恭敬,並以禮相待。老人問我:“你應是官場中人,明年就可以考中秀才,現在為何不讀書呢?”

我就把母親叫我放棄讀書而學醫的事情告訴他,並且詢問他的姓名、籍貫。老人回答:“我姓孔,雲南人。我得到北宋時期邵雍先生皇極數的真傳,命中注定應該傳給你。”

於是,我就領了這位孔先生到我家,將事情原委告知母親。母親告訴我:“要好好對待老先生。”我們多次試驗他的占卜之術,事無大小都能應驗。我於是動了讀書的念頭,和我表哥沈稱商量,表哥說:“鬱海穀先生在沈友夫家裏設館教書,我送你去他那裏讀書,這樣非常方便。”

於是我便拜鬱海穀先生為老師。

孔老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命裏所注定的數。他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第二年,我去考試,果然三處考試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樣。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成為貢生,在哪一年應當被選為四川一個縣官,在做縣官三年半後,便該辭職回老家。到五十三歲那年的八月十四日醜時,就會壽終正寢,可惜我命中沒有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