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修行就兩個字:修、等(1 / 1)

原文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23],即此便是實學。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譯文

至於以修身養性來等待命運的升華,這是積累德行並祈禱上天的事。說“修”,就是要把身上的過錯和壞事都治療消除;說“等”,意思是隻要有一絲的覬覦之心,一毫的迎合之意,都應徹底鏟除。到此地步,直接進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是實學。

你還不能達到無念頭的境地,但隻要修持《準提咒》,不必特意去記,也不必去記念了多少次,隻是不要間斷,修持得非常純熟,在修持時如同不修持那樣平常,在不修持時卻又如修持一樣。等修到念頭不動時,就靈驗了。

度陰山曰

孟子所說的“修身以俟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要時刻修養德行,不可做半點罪惡的事,等待天意。這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人能立命,關鍵在兩個字:一個是修;一個是等。

所謂“修”,就是對付一些過失罪惡,要像治病一樣,把它們完全去掉。

所謂“等”,就是在修之時和修之後不可有一絲一毫的非分之想,也不可讓念頭亂起亂滅,定要把它們完全斷絕。隻有達到這一地步,才算是達到了先天不動念頭的境界。這才叫真的立命功夫。

可正如雲穀禪師所說的,袁了凡還無法達到這種境界。大多數人都和袁了凡一樣,始終無法做到心無雜念(沒有絲毫的非分之想,念頭不起),如此就必須念《準提咒》。

念《準提咒》的方法是:不必去記遍數,一直念下去,不要間斷。

念到極熟時,口中念時,自己卻沒覺得在念,這叫作持中不持;不念時,心裏卻覺得在念,這叫作不持中持。隻有把咒念到這種程度,才是把我、咒、念打成一片,自成一體。如此就不會有雜念進來,所念的咒肯定就會靈驗。

至此,雲穀禪師對袁了凡的立命講說全部結束,當我們回顧這幾段立命的講說時,我們很容易就發現,立命就是沒有思慮下的行善。善就是命,不思善、不行善和有思慮就是惡。

立命就是立個沒有閑思雜慮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