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隻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雲穀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譯文
一定要每天都清楚自己錯誤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這些錯誤;一天不知錯誤,就會在這一天中安於自以為是、自我滿足的狀態;一天沒有過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沒有進步。天下聰明俊秀的人實在不少,但他們道德上不用功去修,事業不用功去做,就隻因為“因循”兩個字,得過且過,不想前進,耽擱一生。
雲穀禪師所教的立命的學說,實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希望你認真研究,盡心盡力去做,不可放縱自己。
度陰山曰
有的人活了幾十年;有的人隻活了一天,重複了幾十年。後一種人的活法叫作因循。
“因循”後麵有個“守舊”。因循守舊的本意是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精神。但將之挪移到人生修行和立命上,因循守舊就有了別樣的解釋:我們必須要死守一套,在死守這一套的基礎上不停創新。
死守的那一套,就是內心的良知,創新就是要日日不停地讓良知光明。而讓良知光明的有效方法就是自我反省。每改正一次錯誤就等於一次創新。
我們絕不能在死守良知上有所創新,比如今日光明良知,明日就停止。我們也決不能再因循錯誤,遇到錯誤要改正,才能做嶄新的自己、最好的自己。隻有時時刻刻翻新自己,讓自己每天都在德業上進步,今日的自己一定要強過昨日的自己,戰勝昨日的自己才是立命的大功告成。
其實,改過就是戰勝昨天的自己,你若要不斷提高人生境界,就要不停地讓今天的自己打敗昨天的自己。據說人的好運和壞運周期為五年,好運五年後就會跟來壞運五年。不過,當你每天都不停改變自己時,好運會延續,壞運會遲到或者永遠不到。
[1]邵子:北宋人邵雍(1011—1077),字堯夫,諡康節。邵雍是宋明理學的先驅,同時,他還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占卜師。他以《易傳》為基礎,以象數為中心,創立先天易學,並在此基礎上,用元(129600年為1元)、會(每元12會)、運(每會30運)、世(每運12世)等時間概念推算出了天地的演化和曆史的循環,這些思想都在他的《皇極經世書》中。確切地說,邵雍既能占卜雞毛蒜皮的人間小事(比如鄰居來敲門,他就能占卜出人家來借斧子),又能推算出天地萬物之生命運程。
[2]縣考:即縣試。由知縣主持的考試,試期多在二月。
[3]府考:即府試。科舉製度中由府一級進行的考試,試期多安排在四月。
[4]提學考:即提學試。因考試由提學道主持,故稱提學試。提學道,學官名,專管地方教育文化的最高行政長官。
[5]補廩:明清科舉製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生廩生,稱為“補廩”。
[6]妄念:虛妄的意念。佛教意為凡夫貪著六塵境界的心。
[7]定數:一定的氣數、命運。
[8]心:妄想心,與“妄念”同義。
[9]釋迦大戒:此處指佛教中的五條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10]“求則得之”:語出《孟子·盡心上》。原句為“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大意是,仁、義、禮、智並非從外麵求得,而是我與生俱來,於是求就能得到,舍棄就會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