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行善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1 / 1)

原文

常熟徐鳳竹栻[13],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夜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

是歲,鳳竹果舉於鄉,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14]不怠,修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嘉興屠康僖[15]公,初為刑部主事,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幹人,公不自以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16]鹹頌尚書之明。

公複稟曰:“輦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宜五年差一減刑官,核實而平反之。”

尚書為奏,允其議。時公亦差減刑之列,夢一神告之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上帝賜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譯文

江蘇常熟有個叫徐鳳竹的人,他的父親向來很富有。碰到荒年時,他的父親就率先免去他應收的田租,作為全縣其他人的榜樣,再用他自家的糧食救濟窮人。有天夜裏,他聽到有鬼在門口唱道:“絕不說謊!徐家秀才,一定做舉人!”鬼持續地呼叫,夜夜不停。

這一年,徐鳳竹去參加鄉試,果然中了舉人。徐父非常高興,更加努力地做善事,積功德;又修橋鋪路,施齋飯供養出家人;凡是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用盡心力去做。後來他又聽到鬼在門前唱道:“絕對不撒謊!徐家舉人,做官直做到都堂!”結果徐鳳竹後來做到了兩浙巡撫。

浙江嘉興有位叫屠勳的人,起初在刑部做主事,夜裏就住在監獄。他總是對囚犯重審,結果發現一些被冤枉的人。屠勳沒有自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而是秘密地把此事上報給了刑部尚書。後來朝審時,刑部尚書以屠先生提供的信息來審問那些囚犯。囚犯們沒有一個不心服的。因此,尚書就將屈打成招的犯人釋放,計有十餘人。當時京城上下都稱讚尚書明察秋毫。

後來屠勳又向尚書稟報說:“天子腳下,尚且有那麼多被冤枉的人,可想而知,全國該有多少!所以應該每五年派一位複核官,到各省去細查囚犯犯罪的實情,確實有罪的,定罪要公平;若是冤枉的,應該翻案重審,減輕罪責或者釋放。”

刑部尚書就上奏皇帝,皇帝準了他的建議。在派到地方的複核官中,就有屠勳。有天晚上,屠公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命裏本應無子,但因為你提出減刑的建議,正與天心相合,所以上帝賜給你三個兒子,將來都可以做大官。”當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應塤、應坤、應埈三個兒子,果然都做了高官。

度陰山曰

兩個例子說的是一回事:人應該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做善事,確切說,行善要量力而行。比如徐鳳竹的老爹,他救濟別人,是先把田租拿出來,然後才是原有財產的一部分。再比如屠勳,他的行善也是循序漸進的,先是在中央,然後是地方。

其實行善,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多大能力就行多大善,整個社會才能和諧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