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常借指高官或顯貴。
[11]馮琢庵(1558—1603):名琦,號琢庵,山東臨朐人,明萬曆五年(1577)進士。曆任編修、侍講、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等職。
[12]韓琦(1008—1075):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詞人,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進士,後與範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經英宗至神宗執政三朝。神宗即位後,韓琦堅辭相位,連判永興軍、相州等地,上疏反對“熙寧變法”。
[13]徐鳳竹栻:徐栻(1519—1581),字世寅,號鳳竹,明代常熟人。1547年進士,曆任江西、浙江巡撫等職。
[14]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
[15]屠康僖:屠勳(1446—1516),字元勳,號東湖,諡康僖,浙江人。1469年進士,最高官職為刑部尚書。
[16]輦下:輦,天子的專車,輦下象征著京城。
[17]伽藍:佛教寺院中的護法神。
[18]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比喻地位低下,借作妻妾之稱。
[19]中峰和尚:元代高僧明本,俗名孫中峰,浙江人。
[20]正眼:正知、正見的眼睛。
[21]端曲:端是直的意思,曲是不直的意思,所謂端曲,就是直曲之意,意為如何判斷直曲。
[22]狂狷:激進與潔身自守。語出《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大意是,找不到行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們交往,一定隻能和勇於向前及潔身自好的人交往!勇於向前的人努力進取,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去做壞事!
[23]德之賊:敗壞道德的人。語出《論語·陽貨》,原句為:“鄉原,德之賊也。”所謂鄉原,指的是貌似恭謹,實際與流俗合汙的人。
[24]流弊:相沿而成的弊端。
[25]呂文懿公:即呂原,字逢源,號介庵,今浙江嘉興人。1442年進士,內閣大臣,諡號文懿。
[26]三輪體空:又稱三輪清淨。三輪,一般指能、所、物(法)。如以布施來說,施者、受施者、所施之物為三輪,三者不執著,就是三輪體空。
[27]與人為善:語出《孟子·公孫醜上》。原文為:“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意思是,選取、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完善修補自己的品德,這就是同別人一起行善。所以,君子沒有比同別人一起行善更好的了。
[28]存心:語出《孟子》,自覺存養人的先天道德本性,存有某種心思的意思,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居心。
[29]圭璋:兩種貴重的玉器。圭,長條形,上尖下方。璋,形狀像圭的一半。
[30]恫瘝:病痛、疾苦。
[31]顛連:困頓不堪,困苦。
[32]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33]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塵與六根相接,則染汙淨心。
[34]正法:釋迦牟尼所說的教法,別於外道,意為正確的法則。
[35]格論:精當的言論,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