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3C��1924年,直奉戰爭中,張作霖獲勝入關。潘複抓住機遇,把大注押在奉係張作霖一方。因為靳雲鵬與張作霖是兒女親家,所以張作霖對靳雲鵬的親信潘複,也自然就倍加賞識。張作霖任命奉係重量級人物張宗昌為山東督軍,潘複見時機已到,對張宗昌竭盡逢迎之能事,被張委任為山東督署總參議。
軍閥張宗昌當上了山東督軍,他念念不忘1920年曾被陳光遠打敗的事,此時陳光遠已經下台了,雖無權無勢,但非常有錢。頭腦靈活的潘複,看出張宗昌想趁機敲陳光遠的竹杠,便從中調停,在家中布置了一個飯局,邀請張宗昌和陳光遠前來聚餐,結果張宗昌和陳光遠盡釋前嫌,各得其所,皆大歡喜,張宗昌得贈款20萬元,陳光遠得到了平安,而潘複也從中獲利不薄。
為了追附奉係,潘複除通過靳雲鵬接近張作霖外,還緊緊抓住孫傳芳這條線,想辦法接近張作霖的公子張學良。號稱“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在江西被國民革命軍打敗,倉皇逃到天津,暫在潘府住下。因潘與孫是同鄉,潘複不僅對孫好吃好喝好待承,還為其找出路。潘複通過張宗昌,結交了正在勢頭上的張作霖,又由孫傳芳發起,與張學良、張宗昌、潘複等人結了金蘭之好。而由於有了這股人脈,潘複緊緊與奉係捆綁在一起,由此才能在1927年被張作霖任命為內閣總理。
1926年,潘複隨張宗昌進京後,先是獲得了全國河道督辦的職位,主管全國水利事宜,後來出任財政部總長,把財權緊緊攥在手中。
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北洋政府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張作霖在沈陽指揮張宗昌、孫傳芳、吳佩孚、閻錫山等人對抗北伐軍,潘複則穿梭於沈陽、天津、濟南之間,電報聯絡於千裏之外,成為張作霖的最高謀士和高參。
為挽救其即將垮台的命運,張作霖欲最後一搏,他攜總部人員進關,在天津召開軍事會議,張宗昌和孫傳芳、閻錫山等人擁戴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成為北京軍政府的元首。此時,潘複仍為內閣的財政總長。顧維鈞組閣後,潘複改任交通總長。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組織了中華民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職,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宣布就職。張作霖身邊的一些老派人物主張請靳雲鵬再次組閣擔任總理,但實力派人物張宗昌卻堅決反對,念及多年的交情,張宗昌邀集孫傳芳等一同推薦潘複組閣。張作霖則未表反對,兩天之後即任命潘複為內閣總理兼交通部總長。由此,潘複的官場之中達到了頂峰,在“安國軍政府”的地位僅次於張作霖,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國民黨軍北伐的步伐不斷加快,使張作霖北京軍政府轄地日益縮小,財政困難。當時這個軍政府的統治區已經小得非常可憐,哪還有什麼款項可籌?潘複任命老朋友閻澤溥為內閣的財政總長,就是要靠他解決軍政府的籌款問題。除此之外,潘複還召集外交、財政、海關等各界開會,成立“關稅自主委員會”,自兼主席。並派員赴南京政府洽商,關稅自主前,通知駐華使團,開始征收海關過渡稅,使稅銀有所增加。
步步進逼的國民黨軍已進入山東滕縣界,張宗昌退至山東鄒縣。1928年5月3日,日軍在濟南奸淫擄掠,屠殺中國軍民萬餘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五三”慘案。孫傳芳致電潘複說:“南北於爭,濟南事變,日人侮我太甚,本人受良心之督責,不願再事內爭。”潘複同意孫傳芳之舉,下午即向張作霖彙報,並勸張順應潮流,通告停戰。5月30日夜,張作霖召開軍政府最高級緊急會議,接納潘複、孫傳芳等人的勸告,以大元帥名義下退卻令,並指定退至的具體地點。
6月2日,張作霖通電宣告退出北京。同時,北京軍政府召開最後一次國務會議,潘複看到大勢已去,不可挽回,遂表示“退讓賢能,即日出京,院中事務交許寶蘅暫時負責”。
6月3日3日晚6時,潘複與張作霖一起,乘坐在英國定做的黃色大型厚鋼板防彈汽車,開往火車站,汽車由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沙頓駕駛,隨行的人員除潘複以外,還有靳雲鵬、閻澤溥、日籍顧問町野等人。張作霖乘坐的專車共22節,張個人專用的80號包車在中間,包車廂後是餐車,前邊是兩節藍鋼車,潘複等人在兩節藍鋼車中,專車前麵還有一列壓道車。
6月4日,張作霖的專車在皇姑屯被日軍預埋的炸彈炸壞,張被炸死。潘複因隨張的首席日籍顧問町野等已在天津下車,得以幸免。潘複與奉係軍閥共榮共損的關係,就此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