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寓居天津未清閑(1 / 1)

潘複於1928年隨奉係失敗而下台,到天津英租界當寓公。在他的豪華公館裏,整日裏高朋滿座,熱鬧非凡。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來津時,潘複就是在府上會見了他。潘複請司徒雷登帶話給蔣介石,願在軍政方麵效力,還為燕京大學捐了2萬元,把支票交給了司徒雷登,但潘複始終沒能出山。

潘複寓居天津的時候,結交廣泛,經常與當時的北洋軍閥政要在一起打牌、聽戲,在家中大宴賓客,廣結各方人士,幾乎每星期必在潘家聚餐一次,潘複的私家別墅是朝野官僚政客們的聚會之地,也成了在津朝野官僚的“俱樂部”。

潘複下野之後,經常出入他家豪宅的有張學良、李景林、張宗昌、吳毓麟、張廷諤等。和他往來最密切的是吳毓麟。吳毓麟是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生,曾留學歐美,曆任候補知府、海軍練習艦教習、水師提督署洋務委員、京榆鐵路監工員、陸軍部考功官、郵傳部幫辦、海軍視察等職。潘複和吳毓麟一直來往密切,幾乎每周都要聚餐。除了聚餐,還要打牌和聽戲。通過吳毓麟,潘複結識了時任大總統曹錕秘書長的王蘭亭,以至於王蘭亭成了潘府的常客。後來潘複逐漸與曹錕有了來往。後來曹錕重組內閣,潘複有意出任財政總長,但不知為什麼,最後竟沒能如願。

下野之後,潘複就在天津做起了真正的寓公,晚年的日子雖然熱鬧,但顯然不再像從前那樣奢華了,隻是作為張學良的顧問,每月有一些工資,另外就是包下了長蘆鹽業的業務。昔日的官場生涯,整日忙忙碌碌,晚年做寓公的日子卻簡單多了,他在天津也常做慈善事業,30年代天津發大水,因為他家地勢比較高,所以全家人都準備了開水,給因發水而無家可歸的難民喝,無論怎樣,他還是常懷一顆悲憫之心的。

在北洋政府的32任國務總理中,潘複在任時間最長,卻也是最後一位。這位生於山東濟寧的清末舉人,曆經北洋時期中國的政壇風雲,在最後一位內閣總理任上,書寫了人生最複雜、最起伏、最鮮活的一段歲月。

潘複在北洋各派係人物中,他資曆不深能力不強,但卻多年身居要職,於政壇風雲變幻中遊刃有餘如同那段複雜的曆史一樣,在後來人的記載和評論中,潘複也是一個複雜的人。其在北洋政壇上的翻雲覆雨,及所做之事皆真真假假,充滿爭議。

1936年9月12日,潘複在北京逝世,後葬於天津,終年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