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你的意見呢?”
陳雲:“一、我國鋼材曆年靠大量進口,鋼鐵工業技術、裝備與管理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十分落後,引進一個世界先進水平的鋼鐵工廠是必要的。”
鄧小平似放心地點了點頭:“對,對!”
陳雲:“二、時下寶鋼已經開工,質量良好,合同已經草簽,設備正在陸續到達,要幹,而且幹到底,這個決心不能動搖,否則損失會更大,後果難以設想。”
鄧小平有些激動地:“好,很好!”
陳雲:“但是怎麼幹到底,我準備親自去上海搞調查研究。”
在鬱教授、牟記者的畫外音中疊印出相關的曆史資料片:
牟記者:“陳雲同誌在讀了穀牧同誌批轉的《關於寶鋼建設工作安排的報告》後,他認為建設寶鋼應基本立足於國內,買技術,買專利, 自己生產設備,隻進口關鍵設備。接著,他於五月三十一日離京南下上海。十分慶幸的是,我作為記者隨陳雲同誌南下上海調查研究。”
鬱教授:“陳雲同誌到達上海之後,聽取上海市委有關同誌的意見,並召開了方方麵麵的座談會。同時,他還請薄一波同誌聽取各方麵的意見。他經過分析、論證,一個周密細致的決策方案形成了!……”
鄧小平辦公室
鄧小平激動地:“陳雲同誌,你在討論和批準寶鋼建設的會議上講得很好!其中‘幹到底,舉棋不定不好’,我舉雙手讚成!”
陳雲:“為了排除幹擾和阻力,恐怕你還得要親自出馬,為寶鋼建設打氣。”
鄧小平:“我會這樣做的!”
陳雲:“穀牧同誌南下廣東、福建的情況怎樣?”
鄧小平:“很好!”他轉身取來兩份材料,“這是穀牧同誌以及廣東、福建兩省的報告。等國務院討論以後,再以中央文件下發全國。”
陳雲接過材料翻了翻,笑著說:“這樣一來,你心中的兩塊石頭就算落地了。”
鄧小平:“對!你這次南下,還看到和聽到一些什麼新的情況?”
陳雲:“有啊!包產到戶在大江南北顯示了它的威力,春季作物大豐收,夏季作物豐產在望。”
鄧小平:“但是,中央一些主管農業的負責同誌還是抱著農業學大寨不放,對一些實行包產到戶的省市自治區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其中,萬裏同誌成了他們攻擊的對象。”
陳雲:“把話說到底,他們在農業走什麼路的問題上還是在堅持‘兩個凡是’的立場。”
鄧小平點了點頭。
陳雲:“另外,從北京到上海,仍然繼續著理論務虛會的討論。那些堅持反對毛主席、拋棄毛澤東思想的所謂理論家,他們打著思想解放的招牌,頑固地宣傳他們的觀點。”
鄧小平:“其目的是要我們的黨放棄四項基本原則,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
陳雲:“為了統一全黨的思想,我看又到了你出麵說話的時候了。”
鄧小平微微地點了點頭。
陳雲:“作為老戰友,我送你兩句話: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
鄧小平:“你的意思……”
陳雲:“有勞有逸,擠出一些時間休息。”
鄧小平動情地:“謝謝!你送我的這兩句話記下了。”
懷仁塵會議室
胡耀邦侃侃而談:“在把那股懷疑、否定以至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歪風打垮之後,還是要繼續解放思想;而貫徹、執行三中全會的主要阻力,還是來自我們幹部的思想僵化。”
鄧小平坐在沙發上一麵抽煙一麵思索。
胡喬木:“我們還必須看到:解決‘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在全國上下又凸現出來。國際上也等著看我們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
鄧小平:“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呢?”
胡耀邦:“建國三十周年就要到了,我建議由葉劍英委員長作一個重要講話,表明中央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
胡喬木:“我同意!”
鄧小平:“我的意見是:這篇講話要對過去三十年作一個總結。對三十年中的問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問題,作出一定限度的說明,但又不是全麵的總結,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慶祝講話。”
胡耀邦和胡喬木讚成地點點頭。
鄧小平:“這個講話要有一些新內容,要能講出新水平。”
胡耀邦:“可不可以這樣說:這個講話不但不應受十一大的限製,而且還應為十二大召開做些理論上的準備。”
鄧小平點點頭:“先由喬木同誌組織一個寫作班子,盡快拿出一個可供討論的草稿。等兩會結束之後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