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你說得好啊,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是和毛主席、毛澤東思想分不開的。”
這時,胡耀邦大步走到了跟前:“真沒想到,你和彭真同誌在這裏談工作。”
鄧小平:“耀邦同誌,你們會上出現新的情況了嗎?”
胡耀邦:“出現了!會上有個別人對你提出了批評。”
鄧小平:“我舉雙手讚成,絕不允許給批評我的人小鞋穿。這是因為我是犯了不少錯誤的,包括毛澤東同誌犯的有些錯誤,我也有份,隻是可以說,也是好心犯的錯誤。”
彭真:“講得好啊!小平同誌為我們這些老家夥樹立了自我批評的榜樣。”
胡耀邦:“另外,喬木同誌把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四年寫了二千五百字,辦公廳發給了七位常委。除個別同誌借口沒有經過常委討論,不讚成加上外,多數同誌表示同意。”
鄧小平:“既然有個別同誌不讚成,先不加,等到大會討論之後再說。”
旅遊局局長辦公室
包玉剛:“你是知道的,我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我應該對生於斯、養於斯的中國做點事。”
盧緒章:“歡迎,歡迎啊!”
包玉剛:“我是搞遠洋航運的,中國不僅人口眾多,而且資源又很豐富,更重要的是海岸線長,發展航運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
盧緒章:“我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包玉剛:“等我考察後再談。另外,為了支持國內的造船業的發展,我準備購買中國造的船。”
盧緒章:“我代表小平同誌向你說聲:謝謝!”
包玉剛一怔:“什麼?你能代表鄧小平先生?……”
盧緒章:“能啊!他還希望你能給我當參謀,盡快把中國的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呢!”
包玉剛:“真的?”
盧緒章:“老弟,你應該知道我的為人嘛!”
包玉剛微微地點了點頭:“你當年在重慶、上海是做大買賣的,應當知道門麵的重要吧?”
盧緒章:“當然知道!”
包玉剛指著辦公室:“這間房子是你這個局長呆的嗎?”
盧緒章:“現在是百廢待興,開始起步的時候嘛!”
包玉剛再次搖了搖頭:“請告訴我:你這個旅遊局長有幾個五星級飯店啊?”
盧緒章:“一個也沒有!”
包玉剛:“這怎麼行呢!”他凝思片時,“這樣吧,我贈給你一千萬美元,先建一座辦公大樓和一座飯店。”京西賓館小會議室一位年過七旬的屈老:“既然是建國以後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為什麼不寫近四年這一段?應該寫嘛,要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之前是繼承‘文革’路線,之後走上正確的道路。”
一位中年學者:“我讚成屈老的意見:一、近四年一定要寫;二、以三中全會為界,分兩段。前一段講錯誤,如搞‘繼續革命’、‘兩個凡是’、個人崇拜等;後一段要講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績。”
一位年過六旬的童老:“而且還要把各行各業取得的偉大成績寫充分,不然就不公道。我聽說中央有人不同意寫,這是毫無道理的事嘛!”
人大會堂小會議室
一位中年學者:“我們不僅要寫這四年,而且還要寫十一屆三中全會重要的曆史地位。我個人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的‘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因此,不同意寫這四年是完全錯誤的!”
一位年長的學者:“據我所知,不同意寫近四年曆史的真實目的,是怕揭三中全會以前這兩年的短,也怕歌頌三中全會以後這兩年的長。一句話:全都寫清了,擔心坍台!”
在鬱教授、牟記者的畫外音中疊印出有關的曆史資料:
鬱教授:“一九八0年十一月十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華國鋒提出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黨內的其他職務,並對粉碎‘四人幫’以來的工作作了檢查和解釋。與會的二十八位同誌都講了話,對華國鋒四年以來的工作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評價和批評。”
牟記者:“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三項決議:一、向十一屆六中全會建議,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二、向十一屆六中全會建議,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三、在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前,暫由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委的工作,由鄧小平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都不使用正式名義。”
鬱教授:“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和討論的同時,在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導下,由彭真同誌負責完成了對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陰謀集團審判前的準備工作。從是年十一月二十日起,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公審,經過兩個月零五天的審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陰謀集團的骨幹成員終於受到國家法律的製裁!”
牟記者:“同時,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決定:《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決議(討論稿)》參照討論中提出的意見進行改寫。在政治局討論並原則通過後,將仍在四千人範圍內再討論一次,在再次修改後提請六中全會討論通過。一九八一年的春天是美好的,但是依然是很不平靜的……”
鄧小平會客室
鄧小平:“總的看,這次修改的《曆史決議》稿還不錯,隻是對毛澤東同誌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作進一步修改。”
胡耀邦:“據我所知:還有一些從事理論工作的同誌向我反映,他們不讚成這個稿子。”
鄧小平:“我認為讓他們讚成是很難的!”他沉思片時,“我們應該講清楚,現在的方案集納了方方麵麵的意見,是一個為大多數同誌認同的稿子,我們隻能尊重這個多數。”
胡耀邦:“是!王震同誌在新疆工作還順利吧?”
鄧小平:“我收到了王震同誌的報告:喀什、阿克蘇等州縣的幾千名支邊青年聚集在阿克蘇,強烈要求回上海安家落戶。這真是教訓啊!”
靳.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會議室
王震:“我受中央的委托,和大家一道來解決新疆問題的。中央的精神是清楚的,一是要搞民族大團結,再是在新疆工作的漢族同誌要安心。這也是小平同誌對大家的期望!”
在王震的講話聲中緩緩搖出:漢族、維族、哈薩克等民族的黨、政、軍幹部。
王震:“在座的同誌,主要是隨我來新疆的老同誌,有不安心在新疆繼續工作的嗎?”
“有!”幾個漢族幹部有情緒地答說。
王震:“一個一個地講你們的理由。”
一位年近六十的幹部:“三一!‘年前,我是跟著您進疆的;您離開之後,我又根據黨的需要,繼續留在新疆工作。應當說,我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新疆。可是現在呢,不說為什麼,就要把我們轟回內地。我們的心真是寒透了!”
“對!我們的心真是寒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