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時……)

鬱教授坐在飛機上,隔窗鳥瞰滾動著雲海的長空,送出深沉的畫外音,並疊印出有關的曆史資料:

鬱教授:“鄧小平在王震的陪同下於八月十日視察新疆。他同各族人民進行了親切交談,幫著他們解決了很多具體的困難。從此,新疆各族人民邁步走上了奔向小康的光明大道。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二日,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期間,再次論述了經過多次修改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隨著牟記者的畫外音漸漸化入過去時……)

大會主席台

鄧小平:“總的來說,這個決議是個好決議,現在這個稿子是個好稿子。我們原來設想,這個決議要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文化大革命’,評價毛澤東同誌的功過是非,使這個決議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曆史決議所起的作用,就是總結經驗,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我想,現在這個稿子能夠實現這樣的要求!”

在鬱教授、牟記者的畫外音中疊印出相關的曆史資料:

牟記者:“鄧小平為了逐步解決幹部終身製,建議設立顧問委員會。他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接著,他又著手解決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九月三十日,葉劍英委員長向新華社記者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九條方針政策……”

鬱教授:“隨著一國兩製偉大構想的提出,香港於一九九七年回歸祖國也提上了日程。為此,英國這個老牌殖民主義者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試探,妄圖把香港這個東方明珠牢牢地掌握在大英帝國的手中。”

牟記者:“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大,關於興辦特區―尤其是深圳特區的建設,也招來很多非議。加之沿海地區因走私成風而導致腐敗現象的加劇,一些心存疑慮的同誌把矛頭指向了興辦特區的方針、政策上……”

鄧小平辦公室

鄧小平:“喬木同誌,你看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了吧?”

胡喬木:“看了!同時,我還看了有關沿海一帶走私犯法活動的通報,真是感到觸目驚心。”

鄧小平:“是啊!我們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不過才兩年的時間,就有相當的多的幹部被腐蝕了。”

胡喬木:“聽陳雲同誌說:當前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

鄧小平:“那個時候,貪汙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萬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現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更為嚴重的是,在這兩年當中,有大量的白銀、黃金走私到香港,使國家損失了大量的外彙。”

胡喬木:“必須嚴格執法,從重處理,方能起到以傲效尤的作用。”

鄧小平:“單靠這一手還不行!要靠兩手才行:一手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要告訴我們的同誌,這是一個長期的經常的鬥爭。”

胡喬木:“這件事情搞不好,會失去一定的民心,甚至還會被人當成攻擊改革開放的靶子。”

鄧小平從桌上拿起一份材料:“這是穀牧同誌前幾天報來的材料,說有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查經濟犯罪的原因,就查到了興辦特區上來。”

胡喬木:“我也聽說了,深圳辦特區,是導致經濟犯罪的源頭,不堵死這個源頭,社會主義就一定會變顏色!”

鄧小平:“這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嘛!你是理論家,要從理論上闡述清楚經濟犯罪的原因。”

鄧小平辦公的魔院

鄧小平和穀牧相對坐在藤椅上,二人嚴肅地交談著。

穀牧:“說到對興辦經濟特區的非難―尤其是對毗鄰香港的深圳特區的非難那就多了!有人說特區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飛地’,是香港市場上‘水貨之源’的銷售地;也有人說特區是中國走私的‘通道’,甚至比擬為舊中國上海的‘租界’等等。總之,他們把社會上一切腐敗的現象都歸罪於建設經濟特區。”

鄧小平:“你是如何看待這些責難的呢?”

穀牧:“我認為這些責難,給特區創辦工作增加了困難。我作為分管經濟特區和對外開放工作的負責人,深感壓力不小,很有些‘秋風蕭瑟’的味道。”

鄧小平:“言重了!你應該記得,對於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的意見,尤其對興辦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舉辦主要是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貿關係的經濟特區,老祖宗馬克思、列寧沒有講過,社會主義國家也無此先例,它是一項重要的創舉和試驗,不出些問題那才叫不正常呢!”

穀牧:“我看‘極左’思潮也在起作用。”

鄧小平:“這也是難免的!另外,中國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人們對於同資本主義打交道存有戒心,對特區有疑慮和非議,也是可以理解的。”

穀牧:“我讚成你的意見!”

鄧小平:“你打算怎麼辦呢?”

穀牧:“我堅決執行中央委托給我的任務,把興辦特區和對外開放推向前進!”

鄧小平:“好!有哪些具體措施?”

穀牧:“我準備在第二、第三季度花較大的工夫,對經濟特區進行調研,對廣東、福建進行實地考察,然後召開有關座談會,向中央做出有說服力的報告。”

鄧小平:“很好!還有什麼問題嗎?”

穀牧:“香港風傳中國到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英國人反對,股票波動很大。如果香港的經濟出現了麻煩,深圳就會受到衝擊。”

鄧小平:“你放手去做,香港問題由中央來解決。”

人大會堂貴賓室門口

鄧小平站在門口靜靜地等待著。

包玉剛和盧緒章一塊兒攙扶著年邁的包兆龍走來。

鄧小平迎上去,緊緊握住包兆龍的雙手,熱情地:“真誠地歡迎老先生來北京看看。”

包兆龍:“鄧先生,您日理萬機,還擠時間接見我們父子,真是不知道該如何謝謝您啊!”

鄧小平:“說謝謝就遠了!”他轉身指著貴賓室,“請!”

資賓室

鄧小平坐在沙發上:“包玉剛先生,你們父子創建這樣龐大的海上王國很不容易啊!”

包兆龍:“主要是玉剛的功勞。”

包玉剛:“鄧先生有所不知,一九五五年,我才開始有第一條船,是八千七百噸。經過二十七年的奮鬥,我已經擁有二百一十條船,總噸位是二千一百萬噸。這其中包括中國造的六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