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了不起!包先生,你幫我們合作搞的那幾條船,有希望搞好吧?”

包玉剛:“我想不會有問題的。我個人認為:中國造船廠雖說已經不錯,但還要引進先進的新的技術,才能造好船,造大船。”

鄧小平:“我們搞些小噸位的船,世界上也需要吧?”

包玉剛:“需要!二三萬噸位的船更需要。”

鄧小平:“二三萬噸位的,我們的造船廠,恐怕還沒有這樣的本事。”

盧緒章:“我聽柴樹藩部長說,我們有造二三萬噸位船的本事。”

鄧小平:“好,好!包玉剛先生,聽說你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有私交,是這樣的吧?”

包玉剛:“是的!尤其是關於中國的政情和香港的金融,他經常向我谘詢。”

鄧小平:“這很好嘛!希望你能為香港回歸祖國出力。”

包玉剛:“請放心,我也有一顆中國心嘛!”

鄧小平:“很好!包老先生,你這次來北京,有什麼事情,就隻管說。”

包兆龍:“我聽說北京有人反對叫兆龍飯店,是這樣的嗎?”

鄧小平:“我不能說沒有,但我是讚成的。”他轉身取來一個大信封,“這就是我送給你們父子的禮物。”

包玉剛雙手接過信封,取出一幅字,打開特寫:兆龍飯店包兆龍、盧緒章激動地鼓掌。

鄧小平的會客室

鄧小平坐在沙發上,認真地審閱一份文件。

廖承誌走進:“鄧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上報的解決香港問題的十二條意見,你看了吧?”

鄧小平搖了搖手中的材料:“我正在研究之中。”

廖承誌:“有何意見?”

鄧小平:“很好!再和英國人打交道就有了依據了。”

廖承誌:“外交部已經收到英國外交部的涵告:前首相希思將於近期訪華,點名要見你。”

鄧小平:“可以!他見我的目的是談香港問題吧?”

廖承誌:“對!據外交部得到的情報,中國公布了解決台灣的辦法以後,英國朝野都在關注香港問題。另外,他們剛剛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取得勝利,想以此為籌碼和我國談判香港問題,妄圖多得到一些好處。前首相希思訪華,隻是為現任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起個投石問路的作用。”

鄧小平:“英國的底牌是什麼呢?”

廖承誌:“據說,英國外交大臣歐文已經準備了一個以‘主權’換‘治權’解決香港問題的方案。”

鄧小平取過一份香港報紙:“他們已經有意地透露出來了:一九九七年前由英國先行讓出香港整個地區的名義主權;作為回報,中國應作出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承諾,使英國現行對香港的統治權至少延續到一九九七年,然後逐年作‘滾動式’的延長,直至二十一世紀。”廖承誌:“對!”鄧小平:“一副老殖民主義的嘴臉!”

人大會覺

鄧小平微笑著站在迎賓廳的中央,望著希思走來。

鄧小平緊緊握住希思的手:“歡迎你,老朋友希思閣下。”

希思高興地:“用你的話說,我們這兩個老朋友不但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相同,而且也都是運動員。”

鄧小平:“對,對!你是體育運動員,我愛打橋牌。”他指著沙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坐下談吧!”

鄧小平、希思分主賓落座。

希思:“我記得結識閣下的時間是一九七四年,那時我作為英國的首相來北京訪問。在談到香港問題的時候,毛澤東問周恩來:‘還有多少時間?’周恩來說:‘是一八九八年租給他們的,租期九十九年,到一九九七年期滿,距現在還有二十三年掛零。’毛主席指著閣下說:‘是他們的事了’。”

鄧小平:“當時,毛主席是這樣說的。”

希思:“轉眼八年過去了,現在離一九九七年隻有十五年的時間了,你是如何考慮在這期間處理這個問題的呢?因為很多人都要在香港投資,怎樣才能使香港投資者放心呢?為了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我們兩國政府必須公開聲明,立即為簽訂新的協議進行談判。”

鄧小平:“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關於這一點,我在一九七九年會見你們駐香港總督麥裏浩時已經講清楚了。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裏的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的外國人管理香港。”

希思:“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鄧小平:“我國憲法有規定,允許建立特別行政區, 由香港人自己組成政府,不管是華人、英國人或其他人都可參加,可以作政府的雇員嘛,甚至成為香港政府的成員都可以考慮。各種製度不變,對外可以用‘中國香港’的名字發展民間關係。對英國來說,商業方麵不會受到影響,還可以發展。”

希思:“看來,中國在一九九七年是一定要收回香港了?”

鄧小平:“對!如果中國到那時不把香港收回來,我們這些人誰也交不了賬。”

希思:“我提醒閣下,這個問題條約裏寫得很清楚啊!”

鄧小平:“新界的租借,香港的割讓,是過去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廢除的問題。”

希思微微地點了點頭:“我懂了中國的立場。”

鄧小平:“無論將來香港的政治地位如何,香港的經濟現狀都會保持不變,投資者大可放心。”

希思微微地搖了搖頭:“不一定吧!”

鄧小平堅定地:“我相信,隻要香港有錢賺,逃走的錢還會回來的。我還相信,大部分人是有遠見的。”

希思:“我是十分讚賞閣下的自信的。”

鄧小平:“不!這是十億中國人民的自信。另外,請你轉告撒切爾夫人:中國政府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歡迎她來中國討論香港問題。”

倫教店寧街首相官邸

撒切爾夫人首相傲岸不遜地:“政治家的自信,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上;同時,也必須來自香港人的民意和民心。”

希思:“我懂了夫人的意思:中國無力決定香港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更是難以獲得香港各界人民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