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姐:“人家尤才兩口子是我的東家,又開了一家美國獨資的電子公司,老鄧關心是應該的。我嘛……”

鄧小平:“就更應該關心!”

陶大姐:“可時間過去大半天了,你什麼時候關心過我這個小廠子啊!”

鄧小平:“放心,我要關心兒天。”

陶大姐:“真的?”

王震:“真的!小平同誌和我商量,說你這個洋娃娃工廠具有方向性的意義,如果全國各地下崗工人和離職幹部都向你學習,辦起像洋娃娃這類性質的工廠該有多好啊!”

陶大姐:“真的?”

鄧小平:“真的!等我回到北京以後,我將請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到時,你可要做專題發言!”

陶大姐:“我?……不行,不行!”

卓琳:“行!尤才,今天的演出你和海倫上台嗎?”

尤才:“上!”

小劇場

報幕小姐款款走到台前:“第一個節目,男女二重唱:《小平.你好》!由‘海發電子有限公司’的總裁海倫女士、總經理尤才先生聯合演出!”

台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尤才挽著海倫走到台前,向著聽眾深深地鞠了一躬。

觀眾席中:

老尤生氣地站起,欲要離去。

王震一把拉住老尤:“坐下,聽《小平.你好》。”

老尤:“你看我那個兒子的樣子,挎著老婆上台,真是丟人現眼。”

王震:“這不是丟人現眼,這叫改革開放!”

台上:

隨著熱情的音樂響起,尤才和海倫放聲唱起了《小平.你好》。

台下的聽眾漸漸站起,情不由己高歌《小平.你好》.最後形成了一曲棍聲大合唱。

在《小平.你好》的合唱聲中送出鬱教授的畫外音,並疊印相應的曆史資料片:

鬱教授:“鄧小平在參觀過珠海經濟特區之後,為深圳揮筆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接著鄧小平又來到了廈門,經過認真地考察,又揮毫寫下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再接著,鄧小平又風塵仆仆地北去上海……”

北去的火車專列

鄧小平、卓琳、王震、牟記者坐在專列車廂中,一邊望著窗外壯麗的山河,一邊自由地交談。

王震:“J、平同誌,你對深圳的印象如何?”

鄧小平:“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蓋房子幾天就是一層,一幢大樓沒有多少天就蓋起來了。”

牟記者:“深圳的效率為什麼這樣高呢?”

鄧小平:“主要是搞了承包製,賞罰分明。說到蛇口工業區發展更快的原因,是中央給了他們一點權力。五百萬美元以下的開支,他們可以做主。另外,我是讚成他們提的這個口號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牟記者:“你能談談特區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嗎?”

鄧小平:“我認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牟記者:“隨著改革開放大門的打開,深圳最有希望的新興產業是什麼?”

鄧小平:“是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說,鄉鎮企業不僅會逐漸變成我國產業的重要支柱,而且還將帶動中國億萬農民脫貧致富。”

王震:“我還敢斷言:在中國沿海開放地區,還會誕生一大批像榮毅仁這樣的紅色資本家。”

鄧小平興奮地:“我投王震同誌的一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王胡子,我們到上海應該幹些什麼呢?”

王震:“看寶鋼!”

鄧小平讚同地:“好!我們就看寶鋼。”

通往寶山的公路

一輛乳白色的麵包車飛馳在公路上。化人車內:

吳鋼自豪地介紹:“寶鋼第一期工程即將完工,至遲明年就可投產。也就是說,一座世界級的現代化的大型鋼廠將傲然屹立在上海。寶鋼那飛濺的鋼花將把東方明珠照耀得更加光彩奪目!”

鄧小平:“沒想到吳鋼這小子還有些文采!”

卓琳;“不要忘了,他媽媽是有名的記者。”

王震:“這就是遺傳吧!”

牟記者:“什麼遺傳啊,他們這一代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長大的,別的本事沒學到,嘴皮子功夫倒練出來了!”

吳鋼把嘴一嗽:“鄧伯伯,我媽呀就是魯迅先生批評的九斤半老太婆!等我們寶鋼二期工程上馬以後,她就知道我們這一代絕不是天橋的把式―隻說不練了!”

麵包車上發出愜意的笑聲。

牟記者:“看你得意的,寶鋼二期工程能不能上馬,還得問問你鄧伯伯呢!”

鄧小平:“黎總,你的意見呢?”

黎總:“不管有多少反對的意見,我認為寶鋼第二期工程非上不可!”

鄧小平:“我讚同黎總的意見,寶鋼二期工程上是肯定的,問題是什麼時候上。”

黎總:“我們經過科學的論證,認為應該趁熱打鐵,立即七馬。”

鄧小平:“如果一九八四年開工,兩年能不能完工?每年需要多少投資?投資高峰在哪一年?”

黎總:“投資高峰在一九八五年,有兩億元就可以了!”

鄧小平:“原來國家計委考慮寶鋼二期工程在‘七五’期間上,如果一九八五年隻要兩億元,還可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誤時間。”

王震:“對!還是要爭取時間。”

在牟記者的畫外音中疊印出相應的畫麵:

“鄧小平一行在寶鋼黎總的陪同下,驅車巡視了寶鋼縱橫十三平方公裏的廠區。他來到延伸到江中一千六百米的寶鋼主原料碼頭上,遠眺滾滾東去的江水心潮澎湃,堅定地說了這句話:‘我們要把日本的技術都學過來’!最後,他驅車來到就要竣工的4063立方米大高爐進行視察……”

4063大高爐

高爐工地上熱火朝天,建築工人們緊張地勞動著。

鄧小平大聲地問:“工人同誌們,你們是從哪裏來支援寶鋼建設的啊?”

“四川!”

鄧小平笑了:“是我們家鄉的啊,同誌們辛苦了!”

“小平同誌辛苦了!”

鄧小平頻頻向家鄉的建築工人招手致意。他望著這座大高爐:“黎總,這座大高爐在世界上能排第幾?”

黎總:“我隻能這樣說,應該是名列前茅。詳細情況嘛,”他指著吳鋼,“由他介紹。”

吳鋼認真地:“就容量而言,我方提供的這座高爐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就其先進程度而言,我方提供的這座高爐無疑是屬於世界最先進的水平。”

牟記者生氣地:“吳鋼,什麼一口一個我方我方的,不要忘了,我是你媽!”

同行參觀的人不約而同地笑了。

鄧小平:“這符合價值規律,也符合時代潮流嘛。”

牟記者歎了口氣:“咳!吃著人家的嘴短,拿著人家的手軟,幾個臭錢,就把我的兒子收買過去了。”

鄧小平:“王震同誌,有何感想啊?”

王震:“我是第三次來寶鋼了!想想寶鋼這幾年走過來的路,真是一言難盡啊!”

鄧小平:“黎總,你可以告訴寶鋼的同誌們,就是王震同誌沒有吹冷氣!”

黎總:“我們非常清楚!”

鄧小平:“我建議:一期工程投產時應由工震同誌來點火。”

黎總:“行!”

吳鋼忙說:“不行!”

鄧小平一怔:“為什麼?”

吳鋼:“鄧伯伯,您知道嗎?這座高爐點火以後,爐內的溫度高達一千八百度啊!”

鄧小平:“我告訴你:你王震伯伯的溫度是三千度!”

寶山賓館

鄧小平站在書案前,揮毫題字的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