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死後,大約過了一百多年又出了個孫臏。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孫臏曾經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龐涓雖然已經為魏國服務,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裏派人請孫臏來。
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幹,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據法律用刑挖去了他兩足膝蓋骨並在他臉上刺上字,想使孫臏這輩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麵。後來,齊國的使者偷偷地載著孫臏回到了齊國,把他推薦給了齊國將軍田忌。十三年之後,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帶兵去援救韓國,在孫臏的幫助下,大敗龐涓,最後迫使龐涓引劍自刎。
龐涓因為嫉妒,扭曲了自己的氣場,因此暗害朋友,最終也沒有得到好的下場。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但是往往會宣揚自己的長處,回避自己的短處。在潛意識中超越自我,就會有嫉妒衝動,因而表現出來的就是排斥、挖苦、打擊比自己強的人。這樣的妒忌扭曲了人格,也扭曲了氣場。
日本學者詫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學》一書中說:“所謂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寶貴的東西被別人奪取、或將被奪取的時候所產生的感情。”
嫉妒心過強,妒火中燒、喪失理智而毀壞事業的,在今天也不乏其例。很多情況是企業領導對有才能之人、有功之臣懷有妒忌之心,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想盡一切辦法對人才進行排擠,最終使企業陷入困境,不但扭曲自己的氣場,也扭曲了企業的氣場。
猜疑讓氣場失去吸引力
生活中,對氣場有很大負麵影響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猜疑。心中的猜疑就如同飛行動物中的蝙蝠,生活在陰暗的洞穴裏,它可能會摧毀光明的信仰,破壞美好的感情。
猜疑是各種不確切的信息在特定的背景下聚集而成的疑惑,它有時可以濟事和成事,有時卻會誤事和壞事,這種心理短板常常會導致一些誤會、鬧劇的發生,過多的猜疑就會讓氣場失去吸引力。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他,看他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他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他在上山的時候發現了他的斧子,等到第二天再見到鄰居家兒子,就覺得他的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事情,因為猜疑,夫妻離異;因為猜疑,朋友反目;因為猜疑,親人大打出手,導致悲劇。所以我們必須做到:開闊自己的胸懷,不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的人品,敞開心扉與人溝通,不輕信流言,經常自省,把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每當我們遇到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就必須要努力克製無端多疑的短板,把自己從內向的趨勢拉轉到外向的趨勢,麵向外部世界,麵向他人,以真誠的心去交往、去了解,以獲得對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準確判斷,徹底擯棄多疑的缺點,提升我們氣場的吸引力。
法國短尾沙皮狗,堪稱世界第一疑心狗。它是終生不能換主人、換環境的,一旦外界環境發生改變,它便生活在驚恐中,整天膽戰心驚,連覺也不敢睡。它對周圍的一切都會存有戒心,並會因為懷疑而拒食,連水也不喝,直到生命結束。因此,法國短尾沙皮狗的數量越來越少,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僅存幾十隻。它們大多是毀在自己的疑心上的,可見猜疑的害處有多大,它不但讓自己本身的氣場失去吸引力,同時會因為猜疑而丟掉性命。
我國曆史上因為猜疑而發生的慘劇數不勝數,其中被大家熟知的是發生在一代奸雄曹操身上的。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每個人他都不相信,因此很多能人都離他遠去,因為猜疑讓氣場失去了吸引力。
其中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曹操與陳宮逃難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出門去打酒,呂家人準備酒肉款待他們二人。驚魂未定的兩個人疑心重重,忽然聽見莊院後麵有磨刀的聲音,曹操說:呂伯奢不是我的至親,此番前去打酒可疑,應該去偷聽一下後麵的聲音。於是兩人潛行輕步來到草堂的後麵,但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說:“綁起來殺了,怎麼樣?”
曹操說:“果然!現在如果不先下手的話,必定遭到擒獲。”於是和陳宮拔劍闖了進去,把裏麵的人不分男女都殺了,一下殺死八個人。當搜索到廚房時,才看見綁著一口豬,原來呂家人要殺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