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懂得打造自己的氣場(2)(2 / 3)

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冷靜思考的意義,所以他們無畏困難,行事穩重,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漂泊的浮萍,他們擁有穩重的氣場,在沉思過後能夠爆發出更大的力量。相反,一個急於求成而忽視困難,或畏首畏尾控製不住自己的人往往會被困難所絆倒而被成功拒之門外。結局永遠隻能是不可原諒的悲劇。

潮起潮落,冬去春來,日出日落,自然界萬物都在循環往複的變化中,人的情緒也不例外,總會時好時壞。情緒是指人們對環境中客觀事物的特種感觸所持的身心體驗,是一種對人生成功活動具有顯著影響的非智力潛能素質。如何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形成穩重的氣場,首先是控製住消極情緒,這關係到一個人在未來成功的路上能走多遠。

看問題的消極方麵,就會產生悲觀的情緒,可是相當多的人不由自主地會選擇悲觀,所以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注意力以調控自己的情緒。美國有位科學家發現,原本心情舒暢、性格開朗的人,如果整天與一個心情沮喪、愁眉苦臉、唉聲歎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抑鬱起來。

在人生的整個航程中,消極思維者一路上都暈船,無論眼前的境況如何,他們總是對將來感到失望。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一些問題而使情緒發生變化,也會因此認為,個人的情緒表現是由某些不順心的事所引起的,其實並不是如此,由於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許多固定的思維模式,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我們就會認為那是不好的事情,這是消極情緒在作祟,它是我們成功最大的敵人。

如果有意讓生活變得積極,從而不讓它在我們的情緒中引起不良反應,或盡可能減小它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或利用它來產生一個有益的、積極的反應。無論做任何事情,隻要帶著振奮與熱情,就會變得多姿多彩,情緒就會跟著開朗起來。一個人做事要有熱情,講話要有力,看事情要長遠,以無比的決心去追求所期望的目標,而不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要在工作中學會自我控製情緒,隻有控製了情緒、具有穩重的氣場,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經常喜怒無常,在意外事變麵前驚慌失措、坐臥不安;有的人因為意見不同,和上司、同事發生激烈的爭執,甚至引發人際關係的衝突;也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點的不如意,就會怒氣衝衝,隨時準備“討個說法”。在遇到較強的處界刺激時,當被別人諷刺、嘲笑時,如果立刻生氣,反唇相譏,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裏,非常生氣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羞辱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言語犀利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寫得真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人活著總會有向現實妥協的時候,需要控製自己的情緒,這不是懦夫的表現,實則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做事原則,是一個人成熟穩重的表現。客觀存在的隻是一種外界刺激,而刺激和煩惱是兩回事,煩惱是人的主觀情緒對刺激所作的一種反應。凡是允許其情緒控製其行為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強者會迫使自己的行為控製其情緒。誠然,能否很好地控製自己不滿情緒,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涵養,胸懷,毅力。曆史上和現實中氣度恢宏、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斷然、無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憂傷來了又去了,而我內心的平靜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