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體現了“有容乃大”的智慧不但在工作中奏效,在生活中同樣是智者的選擇。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丈夫厭煩了妻子,於是在外麵納了一個美妾。
有天晚上,丈夫照例去小妾那裏過夜,妻子笑著送他出門。丈夫覺得奇怪,莫不是她紅杏出牆?於是偷偷地轉回來,爬在牆上看。隻見妻子在院裏徘徊,輕聲吟誦“急風吹,波濤凶,夜半山路君獨行……”大意是外麵大風急作,半夜的山路不安全,我的丈夫怎麼能獨自行走呢……是一首擔心丈夫的詩。丈夫聽後羞愧萬分。
這位妻子的智慧和大氣,不得不令人佩服。其實智慧不單隻是體現在如何麵對大事上,生活中小事更能體現出一個人海納百川的氣場。
生活和工作中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彼此之間的偏見與隔閡是在所難免的,學會為人處世首先要增進彼此間的合作態度,其重點就在於能否相互尊重與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器量。
後漢時期有一位以寬厚著稱的仁者叫劉寬,年輕時,有一次他趕著牛回家,一位鄉親說,自己家的牛丟了,並把劉寬的牛認成自己的。劉寬沒有表示任何異議,就讓鄉人把牛領走了。後來那位鄉人的牛找到了,他就來到劉寬家還牛謝罪。劉寬隻是說:“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老子認為,大氣做人,要受得住委屈,經得起冤枉。他說:受得住委屈,才能保全自己;經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糾正。被人誤解而不爭辯,讓清者自清,劉寬的容人氣度之大讓人感歎。
進入社會,慢慢地就發現自己每天會見很多人,會遇到很多事。寬容,往往能夠為事情的解決帶來最佳結果。
器量是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生活態度平和,不急躁,不懈怠,不該出手的時候呆若木雞,一出手讓人瞠目結舌。心若大海容風雨,誌如高山納鮮苔。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器量是種境界。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站得高看的遠,在井裏看天隻有一片,有時還會有被埋掉的危險。
器量是總能站在智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人感覺厚重,像一本好書,內容讓人蕩氣回腸,不輕不浮,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不會感覺索然無味。一旦讀起來,隻能讓人愛不釋手,從中受益匪淺。
世界是人和人組成的,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要看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一個人能和另一個人相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若是雙方沒有足夠的因緣、深厚的緣分,即使是相處一天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環境,不一樣的個性,難免會有衝突發生。想大家彼此愉快相處就要培養海納百川的大氣,看對方的優點,記在心裏,是懂得珍愛;不看對方的缺點,不生煩惱,是真正的包容。看與不看中透著感恩與關懷,也透著深愛和厚德。我們很容易被死亡所震撼,然而我們更容易被活著的瑣碎所淹沒,不要在意那些繁雜的糾葛、苦痛、傷害、低迷等,一切的一切僅僅是生活中小小的注腳而已。有容乃大的氣場就說明了這樣一個深刻道理:隻要心中裝有仁、義、禮、智、信,則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一個人的器量大小決定著氣場的強弱。器量大的人,氣場更強,更能贏得周圍人的好感,因此,也會得到更多的助力,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