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 / 3)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喜愛遊山玩水乃人之天性。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到雨天,小孩子踩水坑幾乎是無師自通的共同遊戲。因為人類是從山水中誕生並走出來的。

古今中外的許多經典詞句,都或多或少和遊山玩水有些關聯。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三人行,必有吾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還有好多名言佳句都是在詩人遊山玩水中或回來後的感慨。

這些曠世之作都有一個共同來源——遊山玩水。真正意義上的遊山玩水不等同於漂泊;因為遊山玩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閱曆、經驗的積累,是一種文化、人情的修煉。

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瑰麗山水,隻有當我們走進去,才能親身欣賞那無比神奇的境界;參觀那博大精深的古老人文;了解那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感人故事;感悟那書本裏無法言表的人事哲理;體驗那或豪放或細致的故人情懷;發現那被曆史塵封的古老文明;激發那心靈深處的衝動……

我們遊山玩水後一定會明白,遊山玩水不隻是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緬懷一段逝去的曆史,品嚐一些別樣的滋味,而是要往那從未到達的地方,尋找似曾相識的記憶,重溫夢魂深處的甜酸……

懂得遊山玩水,就會很好的把握陌生與熟悉;

懂得遊山玩水,就能很好的借鑒過去和現在;

懂得遊山玩水,就能很好的調節體力或心情;

……

出去轉轉,以現在的條件不再是遙不可及;放鬆心情,以現在的收入不會是奢侈浪費。

現實是一張無形的巨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觀念早流淌在大多數人的血脈中,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無奈和煩惱,都在人群中苟延殘喘,根本將那一點點浪漫之火熄滅殆盡。現代城市是一種緊逼的生存形式。高樓讓人失去抬頭的意義,狹巷讓人心情壓抑,工作讓人陷入其中,人生總是在狹窄的某個環節上自吊自殺,再加上數不清的約束,數不清的責任義務,如此一來,天長日久,人不變成神精才怪呢。就算沒那麼嚴重,人們的才智幾近窒息這是很普遍的。

如果能於節假日與閑方野鶴,綠林清泉聚會,把魂兒交給自然界清洗、涵融一下,實在是詩化情裏,優化靈智的聰慧之舉。

田園山林,大海細流,自然界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資源。過慣城市生活的人,偶爾在鄉下小住數日,或登山望遠,或臨波垂釣,都是人生無限樂事。

我很欣賞的一些窮驢,其實都是白領,有的甚至還是金領,可他們卻背著幾十元錢的背包笑著跳著;穿著普通的牛仔裝穿梭於山水,這就是發揮人的積極作用。我一直在想我們接近自然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在自然中還要保持城市裏的安逸和舒適,你為什麼要選擇戶外運動?那是為了看風景嗎?既然有了電視和照片,何必去花一大堆錢去自助遊?

原因也許很多,但我認為最主要就是由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就成了臥室到辦公室,廚房到市場等的直線模式,幾乎很難找到例外。城市文明的發達,隔離了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使我們成了有家難歸的遊子。於是,我們感到恐懼和不安,不知道我們的歸宿到底在什麼地方。就連死後我們也不能夠落葉歸根,隻能被一把火燒而“當風揚其灰”了。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限製,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從而感到無限的悲哀。

可是。科學的發展縱然使我們獲得了一些物質上的享受,但卻從更大的角度上束縛住了我們的視野和感受力,使我們不知道除了那些機械之外還會有什麼更美好的東西。

城市的擴展,將自然的風景幾乎全部地消滅了,人們已經沒有辦法與自己的母親——大自然進行任何溝通了。我們本來就是自然人,但卻完全被隔離了自然,就像一棵大樹被挖掉了根本一樣,怎麼還能夠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呢?

《莊子》中所說的蜉蝣蟲朝生而暮死,不知道晦朔是什麼樣子。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爭來爭去,古往今來,種種紛紜,白駒過隙,怎麼能夠抵得住這時間的洪流呢?

但是假如像那些窮驢一樣,我們的心靈中少卻了那些名韁利索的糾纏,敞開寬廣的胸懷,解脫掉汙濁塵世的約束,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裏,花間一壺酒,醺醺醉倒在萬花叢中,以青天為衾被,以大地為枕褥,伸展開四肢,縱放開心靈,這是何等無所掛礙的胸懷和歡樂啊!

人類要走出困境,要生存得幸福,就必須回歸到大自然當中去。與其我們扭曲了自己的心靈,去與人勾心鬥角,斤斤計較,而所獲無幾,何不放下這名利的念頭,坐在那方方廣廣的磐石上,暢開了胸懷,讓那清風吹拂著我們的心房。仰望著天光雲影,以自己清淨本來的心眼,觀看這無限美麗的天地呢!

享受悠閑的生活決不需要金錢。有錢的階級不會真真領略悠閑生活的樂趣,隻有那些鄙視財富的人們才懂得怎樣領略悠閑生活的樂趣。他必須有豐富的心靈,愛好簡樸的生活,對於生產賺錢的事不大起勁。如果一個人決心享受人生,人生盡夠他的享受。如果人們不能領略我們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深愛人生,而使生活變得平凡,刻板而無聊。有人說老子嫉惡人生,那是大錯;我以為老子之所以鄙棄俗世的生活,乃是因為他太愛人生,不願使生活退化而成“僅為生活而生活”的事情。

“文章是案間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清人張潮的這個名句經常浮現腦際,同時不由自主會產生出去走走的衝動。身處自然,閱讀山水,常常使得內心異常平靜。

遊山玩水,健康了身體,充實了生活,開闊了視野……

隻要你願意,腳下就是旅途;遊山玩水,可以從現在就開始……

遊了山玩了水才知道為什麼“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上中小學時,什麼長江三峽、漓江雲霧、蘇杭天堂、雲貴高原,隻是在地理書上見識過,在唐詩宋詞中“神會”過,有的隻是藝術的聯想,朦朧的向往。遊山玩水,就可以零距離接觸、麵對麵交流、平心靜氣地品味。

張家界奇詭的山、九寨溝神奇的水都曾令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祖國的遼闊、壯麗、偉大……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再是一個隱隱約約的印象,而是清清楚楚刻在心中、常記腦海的“母親”,願為這樣的“母親”獻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再是一句豪言壯語,而是發自內心的誓言!

遊了山玩了水才能蕩滌塵心、遠離喧囂、親近大自然,獲得真正的恬靜。古代的文人高士,為了躲避亂世,不得不隱遁密林,寄情山水,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今日中國雖欣逢太平盛世,但“水泥森林”、汽車煙塵也常使人心煩意亂,頓生遠離這人滿為患、汙染嚴重的大都市之想。而旅遊可以實現這一願望。

當你漫步萬籟俱寂的原始森林,傾聽潺潺流水,沉浸在花香鳥語之中,躺臥在大草原之上或登上泰山之頂觀噴薄而出的紅日,遠眺千尺飛瀑從天而降之時,你會感到你自己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赤子之心、童子之真油然而生,你這時隻想對著天空大喝一聲:“大自然,我愛你,我來了!”

遊山玩水更能增進身心健康。遊山玩水可使人忘卻人生的煩惱,擺脫人事的羈絆,獲得一份單純而簡約的好心情。

所以,朋友們,在條件許可時,趕快走出家門,去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1.不必在乎目的地的遠近,需要在乎的是沿途和目的地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2.懷揣著一張紙上路,管它是泛黃的還是嶄新的,看雲舒雲卷,花開花落。記得錄下旅途的點點滴滴,還有那些曾經溫暖過我們、感動過我們的人和事。所有的這一切,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一道無法磨滅的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