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已不再是單獨的個體之間的鬥爭,而是團隊與團隊的競爭、組織與組織的競爭,任何困難的克服和挫折的平複,都不能僅憑一個人的勇敢和力量,而必須依靠整個團隊。一個人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將直接關係到他的工作業績。

任何成就都來自團隊協作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三隻小狼狗一同圍追一匹大斑馬。麵對著身材高大的斑馬,三隻兩尺多長的小狼狗一擁而上,一條小狼狗咬住斑馬的尾巴,一隻小狼狗咬住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麼掙紮反抗,這兩隻小狼狗都死死咬住不放,當斑馬前後受敵、疼痛難忍時,一隻小狼狗就開始啃它的腿,終於,斑馬支撐不住倒在了地上。一匹大斑馬就這樣被三隻小狼狗吃掉了。

三隻小狼狗之所以能夠擊敗大斑馬,不僅由於它們自身的優秀,還在於它們組成了一支優秀的團隊,並分工協作,致力於共同的目標。

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職場,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麵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的。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能力與別人的能力結合起來,就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一個哲人曾說: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交換後,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兩人交換的結果,就不再是一種能力了。

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術題,可是用在人與人的團結合作上,所創造的業績就不再是一加一等於二了,而可能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四、等於五……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了。

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在招聘新人時,都十分注意人才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和別人相處與協作,要比他個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一個沒有團隊精神的人,即使個人工作幹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在這個講究合作的年代,真正優秀的員工不僅要有超人的能力、驕人的業績,更要具備團隊精神,為團隊整體業績的提升做出貢獻。一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團隊成功的基礎上的,隻有團隊的績效獲得了提升,個人才會受到嘉獎。

所以作為公司的一員,隻有把自己融入到整個公司之中,憑借整個團隊的力量,才能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棘手的問題解決好。當你來到一個新的公司,你的上司很可能會分配給你一個難以完成的工作。上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考察你的合作精神,他要知道的是你是否善於合作、善於溝通。如果你不言不語,一個人費勁地摸索,最後的結果隻能是“死路”一條。明智且能獲得成功的捷徑就是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

一位專家指出:“現在年輕人在職場中普遍表現出的自負與自傲,使他們在融入工作環境方麵表現得緩慢和困難。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項目都是自己做,不願和同事一起想辦法,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結果,最後對公司一點用也沒有,而那些人也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績來。”

認清團隊精神,實現自我超越

有一位英國科學家把一盤點燃的蟻香放進了蟻巢裏。

開始,巢中的螞蟻驚慌萬狀,過了十幾分鍾後,便有螞蟻向火衝去,對著點燃的蟻香,噴射自己的蟻酸。由於一隻螞蟻能射出的蟻酸量十分有限,所以很多“勇士”葬身火海。但是,“勇士”們的犧牲並沒有嚇退蟻群,相反,又有更多的螞蟻投入“戰鬥”之中,它們前仆後繼,幾分鍾便將火撲滅了。活下來的螞蟻將戰友們的屍體移送到附近的一塊墓地,蓋上薄土安葬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科學家又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了那個蟻巢裏。雖然這一次的“火災”更大,但是螞蟻已經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它們很快便協同在一起,有條不紊地作戰,不到一分鍾,燭火便被撲滅了,而螞蟻無一殉難。

從螞蟻撲火的實驗中可以看出,個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則可以實現個人難以達成的目標。

人也是一樣。每一個公司都類似於一個大家庭,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僅僅是其中的一分子,每個人單獨可以做好的事情很少,而且效率和質量都極低。但如果幾個人組成一個團隊,就可實現協同合作,從而使整個組織的戰鬥力得以提高。所以,團隊精神是相當重要的。隻有具備團隊精神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更大的效益。每個人的價值也會因為團隊合作而變得更大,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隻有對團隊認真負責的人,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負責。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團隊精神呢?很多人認為團隊精神就是與別人一起去做某件事。事實上,這種認識太過膚淺和狹隘了。正是因為對團隊精神的膚淺理解,使得很多標榜自己善於與人合作的人並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團隊精神的核心是無私和奉獻精神,是主動負責的意識,是與人和諧相處、充分溝通、交流意見的智慧。它不是簡單地與人說話,與人共同做事,而是不計個人利益,隻重團隊整體的奉獻精神。

最能體現團隊精神的真正內涵的莫過於登山運動。

在登山的過程中,登山運動員之間都以繩索相連,假如其中一個人失足了,其他隊員就會全力挽救。否則,整個團隊便無法繼續前進。但當所有隊員絞盡腦汁,試了所有的辦法仍不能使失足的隊員脫險的時候,隻有割斷繩索,讓那個隊員墜入深穀,隻有這樣,才能保住其他隊員的性命。而此時,割斷繩索的常常是那名失足的隊員。這就是團隊精神。

所以,要想具備團隊精神,首先就要檢視自己的靈魂,隻有高尚的、無私的、樂於奉獻的、勇於負責的靈魂,才能具備這一致勝的優點。

去掉愚蠢的“個人英雄主義”

個人英雄主義是團隊合作的大敵。如果你從不承認團隊對自己有幫助,即使接受過幫助也認為這是團隊的義務。你就必須拋棄這一愚蠢的態度,否則隻會使自己的事業受阻。

亨利是一家營銷公司的一名營銷員。他所在的部門曾經因為團隊精神而創造過奇跡,而且部門中每一個人的業務成績都特別突出。

後來,這種和諧而又融洽的合作氛圍被亨利破壞了。

原來,公司的高層把一項重要的項目安排給亨利所在的部門,亨利的主管反複斟酌考慮,猶豫不決,最終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工作方案。而亨利則認為自己對這個項目有十分周詳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為了表現自己,他沒有與主管商量,更沒有貢獻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過他,直接向總經理說明自己願意承擔這項任務,並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他的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部門經理,破壞了團隊精神。結果,當總經理安排他與部門經理共同操作這個項目時,兩個人在工作上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產生了重大的分歧,導致團隊中出現分裂,項目最終流產了。

要想獲得成功,你就應該學會與人合作,而不是單獨行動。隻有把自己融入到團隊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融入團隊必須要有團隊意識,摒棄“獨行俠”的思想,和“狂妄”“清高”、“剛愎自用”堅決作別,代之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眾誌成城”、“齊心協力”的團隊意識。

扮演好自己的團隊角色

與人合作的前提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保證團隊工作的順利進行。若站錯位置,亂幹工作,不但不會推進整體的工作進程,還會使整個團隊陷入混亂。

團隊要想創造並維持高績效,員工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也是根本,有時它甚至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

要想扮演好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總讓團隊出頭做“好人”是扮演好團隊角色的首要原則。在工作中,不要直接否決團隊的決定,始終讓團隊作為與客戶打交道的主體。如果可能的話,也要讓團隊與上級打交道。如果你不得不插手,就公開支持自己的團隊。實在需要作出什麼改動,那就同團隊成員私下解決,並把功勞讓給團隊。讓客戶覺得在你這兒得到的承諾,遠不如在團隊那兒得到的多,最好讓上級也產生同感,這樣,他們就會養成與團隊直接打交道的習慣。站在員工個人的角度來講,直接和團隊打交道可以使工作更加輕鬆;站在團隊的角度講,讓團隊成為主體可以使團隊的運作更有效率——真正的一舉兩得。

第二,要扮演好團隊隊員的角色,還應主動尋找團隊成員的積質。在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優缺點都不盡相同,你應積極尋找團隊中其他成員的優秀品質,並且向其學習,使自己的缺點和消*質在團體合作中減少以至消失。在提升自己的同時,提升團隊成員之間合作的默契程度,進而提升團隊執行力。團隊強調的是協同,較少有命令和指示,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團隊的工作效率。如果你積極尋找其他成員的積質,那麼你與團隊的協作就會變得更加順暢;你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會使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第三,要時常檢查自己的缺點。改變工作角色之後,你應該時常檢查自己的缺點。比如自己是否依舊對人冷漠,或者依舊言辭鋒利。這是扮演好團隊成員角色的一大障礙。團隊工作需要成員之間不斷地進行互動和交流,如果你固執己見,難與他人達成一致,你的努力就得不到其他成員的理解和支持,這時,即使你的能力出類拔萃,也無法促使團隊創造出更高的業績。

如果你意識到了這些缺點,不妨通過交流坦誠地講出來,承認缺點,讓大家共同幫助你改進。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你得到的隻會是理解和幫助。

新一代的優秀員工必須樹立以大局為重的全局觀念,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將個人的追求融入到團隊的總體目標中去,從自發地遵從到自覺地培養,最終實現團隊的最佳整體效益。

集思廣益,聽取他人的建議

工作中有個方向問題,向著正確的方向,就會事半功倍,而若向著錯誤的方向則會事倍功半。因此,找到正確的方向是相當重要的。但遺憾的是,單憑我們個人的能力和經驗,可能並不能迅速準確地找到正確的方向。因為當一項全新的、完全陌生的工作放在我們麵前時,我們常常會不知所措,找不到頭緒。即使曾經做過的工作,我們也不一定能找到最準確的方向,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完成它。這時我們就需要別人的幫助,向那些能力更強、見解更獨到、經驗更豐富的同事請教,懷抱感恩之心熱情地對待同事的建議和批評——即使這些批評和建議十分不中聽,也要認真地加以對待。

在現代公司裏,許多人恃才傲物不願請教他人,不願承認別人比自己懂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心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勤學好問,對不知道、不清楚的事總要問個為什麼。

美國電力公司的老板斯泰因麥茲說:“如果一個人不停止問問題,世上就沒有愚蠢的問題和愚蠢的人。”他不斷告訴他的員工:能真正從工作中成長起來的唯一方法便是發問。我們隻學我們要學的,你之所以問一個問題便是因為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因為你想知道,於是便在心裏牢記它。所以,一個時時產生問號的頭腦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它可以讓平庸者走出事業的低穀,讓成功者更加成功。

向專業人士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素質,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能力,拓展我們的知識麵,使我們的工作能力變得更強,更重要的是,請教別人還有利於我們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做個重要人物的衝動,請求同事幫忙,能使對*得自己很重要,而且也能為你贏得友誼和合作。

有時,我們並未主動請教,別人也會對我們的工作發表一些自己的意見。千萬不要對這種意見產生反感,不管意見是對是錯,我們都要真誠地向對方道謝,並客觀地評價這些建議。這些建議通常都極其有價值,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工作思路或為我們開辟出一段嶄新的職業生涯。

19世紀50年代,在美國舊金山掀起了一股淘金熱。有一個叫李威 施特勞斯的年輕人,放棄了自己的文職工作,隨著兩個哥哥來到舊金山,開了一家雜貨店。一天,有位淘金工人來店裏購物,對李威說:“你的帆布包雖然適合我們用,但不如用帆布做成褲子更適合淘金工人穿。礦工們現在穿的工裝褲都是棉布做的,很容易磨破。若改用帆布,就結實耐用了。”

李威經過一夜的思考後,很快采用了這位淘金工人的建議,取出一塊帆布來到裁縫店做出了第一條工裝短褲。這種工裝褲誕生後,受到了許多礦工的喜愛。

不久,一位遠方的朋友來看望李威 施特勞斯。朋友看到工人們購買這種工裝褲的火爆情形後,建議他:“你應該投入一些資金,進行廣告宣傳;另外,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裁縫,把這種褲子重新設計一番,全麵推向市場。”李威 施特勞斯聽從了朋友的建議。把這種工裝褲重新進行設計,推向了市場,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後來,他引進了設備,大批量生產,並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牛仔褲,大談“牛仔褲文化”。鋪天蓋地的宣傳,使牛仔褲深入人心。“西部牛仔”成了美國青年崇拜和模仿的對象。不少中老年人,連上層社會的人物也開始喜歡牛仔褲了,牛仔褲的市場越來越廣闊。現在,他的公司已經成為世界馳名的跨國公司,他的事業也傳到了他的第四代子孫身上。

善於傾聽別人對自己工作的建議,是一種對別人眼光、見識、經曆、智慧、創意的吸收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卻常常為此付出代價。

竹下君被公司委派去俄羅斯開發當地市場。在接到公司的工作安排後,他很快擬就了一份市場開發方案。開會研究時,他把自己的方案簡單地講解了一遍,就算通過了。他手下的業務精英當場提出一些疑問和合理建議,但他卻傲慢地說:“我負責開發各地市場這麼多年了,難道不知道怎麼做?我的方案是正確的,不用再討論了。”結果,公司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代價,卻未能提升當地的市場份額。公司隻好對他進行降職處分,然後,重新安排一個人頂替他的職務,開發這片市場。

新安排的人名叫崎川一雄,他深知集合眾人智慧的重要性,所以,他一上任便安排業務員對當地市場開展調查,然後集合所有負責俄羅斯市場的員工討論。會上,他把自己設想的市場開發方案列舉出來,讓大家根據考察的情況來討論其可行性。業務員們都熱情高漲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崎川一雄從中選了一些好的建議記了下來,進一步完善方案,最後,擬訂出一個穩妥可行的方案。很快,公司就在俄羅斯的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集思廣益,善於從別人的建議中汲取智慧,幫助自己取得工作上的進步。

作為工作團隊中的一員,你是不是從來不向上司或同事請教有關工作上的事,或是探討自身的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從今天起,你就應改變自己,

即使工作多年,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難題和困境也可以向其他同事和上司請教,這樣一方麵可以降低錯誤率,而且還有助於合作。

但值得一提的是,凡事有度。如果你遇事就去問別人,就會顯得你無能、缺乏主見,這樣的形象是很難獲得老板的賞識的。

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

你知道一般人才與頂尖人才的真正區別在哪裏嗎?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才能。那你就錯了。哈佛大學商學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事業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關係,而人際關係好占了69%。

可見,要想成為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不僅要提升你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脈,提升你的人脈競爭力,隻有這樣,你才會脫穎而出,取得事業的成功。

豐富的人際資源可使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人脈網絡上的優勢,就是人脈競爭力。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在一個人取得成就的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曾針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過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取不同的人脈策略,這些人會多花時間與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培養良好關係,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他們還發現,當一名表現平平的實驗員遇到棘手問題時,會去請教專家,卻往往因沒有回音而白白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因為他們在平時就建立了豐富的資源網,一旦前往請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柯力和維波都受雇於一家管理谘詢公司,這天,他們同時接受了一項任務,為一家生物公司寫一份管理報告,以獲得一份50萬美元的合同。正因為如此重要,公司才安排他們兩個人同時寫,以從中選優,或者把兩人的報告中的精華結合起來,打造一份出色的報告。

柯力接受任務後,表現得很輕鬆,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由於時間緊,柯力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盡可能多的那家生物公司所使用的生物鑒定過程的信息。他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現在已去了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工作,她應該認識負責生物公司產品鑒定的科學家。於是他馬上撥通了同事的電話。果然不出所料,同事把他介紹給了那位科學家。他虛心向科學家請教,對方也很樂意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並立即通過互聯網傳給他。

僅僅通了兩個電話,僅僅一封電子郵件,柯力便獲得了報告中所需的關鍵信息。

而維波又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