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要想做大做強,就不能一成不變的老走在別人後麵,照搬就套,那等於是自毀前程。隻有學會不斷地創造市場需求,才能迎合市場,不斷創造成功。天底下無所謂誰比誰聰明,隻有誰比誰用心,經營企業尤其如是。
捕捉市場上的需求
商機表現為需求的產生與滿足的方式上在各種條件下的不平衡狀態。新的商機會伴隨著舊的商機的消失而出現。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當你還在困惑如何獲得成功,如何開創未來的時候,不防低頭看看腳下的路,看看您腳下的商機,不要讓商機由於您的疏忽而溜走。
資金不多、沒有經驗與技術的人,走在創業的十字路口,也許會感到彷徨,不知道自己的路該怎樣走。市場需求中蘊藏著許多商機,隻要用你的勇氣、用你善於捕捉機會的眼光,就能找到賺錢機會,開辟一片新天地。
米勒啤酒公司通過市場細分,開發新型啤酒,從而使這一家小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的。
米勒公司在做出營銷決策之前,對市場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他們按飲用者的用率,把啤酒飲用者分為輕度使用者與重度使用者兩人類。他們發現,重度使用者大都是藍領階層,年齡多在30歲左右,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活動。而輕度使用者人數雖然多,但其總飲用量卻隻是重度使用者的1/8。
米勒公司決定將目標市場定位在重度使用者身上,並果斷決定對米勒公司的“旗艦”啤酒一一“海雷夫”牌啤酒重新進行定位。“海雷夫”牌啤酒一向有“啤酒中的香檳”之稱,在很多消費者心中是一種價高質優的“精品啤酒”,十分受婦女與社會中的高收入者歡迎,但這些人多是一些輕度使用者。
米勒公司決心將“海雷夫”獻給一些“真正愛喝啤酒之人”。
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針對目標顧客的心理、年齡、職業、習慣等特征,在廣告信息、廣告目標、媒體選擇方麵做了許多變化。他們精心設計出令人興奮的廣告場麵:船員們專一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鑽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消防隊員在緊張滅火,年輕人騎著摩托衝下了陡坡。他們甚至請來當時美國最著名的籃球明星張伯倫來為啤酒廣告客串助興。
接著,他們又在電視台設立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為了很好地配合廣告攻勢,米勒公司又推出一種容量較小的瓶裝“海雷夫”,以滿足一部分輕度使用者,尤其是老人與婦女,他們喝完一杯,不多不少正合適。
“海雷夫”的重新定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種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量達到2000萬箱,僅次於AB公司的百威啤酒。“海雷夫”的成功,可以說完全是因為米勒公司善於研究市場,善於在市場中發現機會的結果。米勒公司決定充分發揮自己在市場分析方麵的優勢,乘勝追擊進入另一個細分市場中一一低熱量啤酒市場。
那年美國各地的“保護健康運動”方興未艾,米勒公司注意到對食物十分敏感的顧客群也在日益擴大,即便那些很喜歡啤酒的人也在關心喝酒會使人發胖的問題。當時,美國已經有低熱啤酒出現,但銷售情況不理想。米勒公司斷定這種情形的出現並不是由於人們不能接受低熱啤酒的概念,而是不當的定位所致。以前他們錯誤地將這種啤酒向一些注重節食但並不喜歡喝啤酒的人銷售。
米勒公司看準這一市場後,他們花了一年多時間來尋覓一個新配方,這種配方能夠使啤酒的熱量降低,但其口感和酒精度與一般的啤酒無異。這種米勒公司的低熱啤酒一一“萊特”牌啤酒最終問世了。米勒公司經過市場細分,製造出了重度使用者啤酒市場、輕度使用者啤酒市場、低熱量啤酒市場等,並開發出了衍生型啤酒占據這些市場,從而填補了市場空白而取得巨大成功。
可以說,米勒公司的成功,就是在市場中尋找商機的結果。事實上,很多成功的小老板的經驗已經表明,小本經營要想做強、做大,隻能將自己拋到市場中去錘煉。市場競爭是激烈的,如何巧妙地降低競爭的激烈程度,采取柔性競爭策略,就是要在買方市場中做出賣方市場的買賣來。之所以能做到這點,就是通過市場調查,有針對性地從事生意。
小本經營如想發展壯大,必定要經受市場的錘煉。經營者不能畏懼市場,相反,要更積極地投入到市場中去,在市場中不懈地努力尋求各種各樣的商機,因為商機就蘊藏在市場裏。隻有直麵市場,才能最終使自己發展壯大起來。
馬先生起初是一個小縣城砂鍋廠的推銷員。一次,他要出差到上海,朋友托他買一本家電維修方麵的書。
馬先生到了上海去了一家著名的書店,書店二樓是專賣科技圖書的。馬先生發現二樓顧客十分多。他心想:現在喜歡技術,對科技圖書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找了一陣子。馬先生找到了朋友需要的那本書。
後來,馬先生下崗了,一次偶然遇到那位修理電器的朋友。那位朋友說:“你不如開個書店,你不是說現在市場需求科技書嗎?”
馬先生知道,縣城中除了一家新華書店之外。還有好幾家個體書店,這些書店專賣一些大學生讀的時尚雜誌。為何不開設一家實用性比較強的科技書店呢?沒過多久。馬先生便籌措了少量資金。開設了一家小小的書店。除了進購少數文藝讀物之外,大多數都是科技類的書。可馬先生所在的縣城不大。人口也不多。因此科技類圖書的需求量不大。因此,他的書店生意不太好。
正當他愁苦不堪之時,有一天,他忽然看見一個農民模樣的人走進書店,左挑右選。最後失望地搖了搖頭。馬先生看到來人唉聲歎氣的樣子,便問:“先生,我這書店沒有你需要的書嗎?”那人回答:“我需要一些農業技術方麵的書。可你這裏沒有呀!現在我們縣城的農民富了起來,都想多學習農業推廣技術。在農業方麵獲得大成就。我們最需要一些農業技術方麵的書。”
從買書人的一番話中。馬先生了解到縣城中的市場需求就是這些農業方麵的書籍。於是,他進貨時特意進了許多農業方麵的書籍:有防病蟲害的、有大棚種植技術的、有防治家禽疾病的……
進購到這些圖書後。馬先生特意搞了一次促銷活動。吸引得全縣城的農民紛遝而來。僅僅一個下午,馬先生書店中農業技術方麵的書籍便銷售了2000冊。嚐到了這個甜頭後,馬先生在書店特辟了一個農業書籍展銷專櫃,生意蒸蒸日上地發展了起來。
馬先生經商的成功,就在於他抓住了市場需求的商機,進而投入小額資金,從而獲得了一筆不菲的財富。由此可見,致富的機會時常存在於我們周圍,就需要你獨具慧眼去把握。
商機躲在市場中而不在想象中。因此,小老板想要找到商機,就隻能到市場中去尋找,學會細分市場,窺測商機。成功的小老板往往會抓住這條規律,成功獲得利潤。隻要你有一雙慧眼,敏銳地捕捉市場上需求的生意,就能順利找到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
獨具慧眼,發現商機
日本“繩索大王”島村起初在一家包裝公司做店員時,由於薪水不多,家庭負擔過重,因此他時常囊中空空。
有一天,他在街頭漫無目的地走著,看到許多花枝招展的小姐、女士們,除了手中拿著自己的皮包外,還拎著一個紙袋。這些紙袋是她們在買東西時,商店給她們用來裝東西用的。用這種紙袋裝東西既方便又實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用紙袋的人愈來愈多,由此推斷紙袋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東西。
於是,他又參觀了一家造紙袋的工廠。果然,工人忙得團團轉,參觀後,他斷言:將來紙袋定會風行一時,那麼,提紙袋用的繩索也會有大量需求的。於是,他投入少量資金去生產繩索,幾年之後,他成為日本的“繩索大王”。
渴望致富的小老板,大腦中那根生意之弦應該時時繃緊,時時想著賺錢。隻有這樣,才能夠敏銳地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商機,做到捷足先登。
有位失業在家的人。一天下午。正當他在家中暗自發愁的時候,隨便翻看了一下報紙。頓時一條消息躍入眼中:西歐十分流行魔方玩具,許多兒童樂此不疲。他馬上預料到這是一個發財的商機,因為這種魔方將來肯定會作為舶來品備受中國兒童的鍾愛。因此,他將手中的報紙放下,快速乘飛機到西歐購置了一個樣品,便返回香港快速趕製加工,利用很少的資金將產品投入市場,此時正好趕上魔方流行,生意做得很好。僅憑這一次,這位商人就沒少賺錢,
有些人經常抱怨,說自己沒有賺錢的信息,沒有致富的門路,其實,商機在於發現,致富門路需要自己去找尋。
許多人對於寄存行李物品已經司空見慣,可你聽說過寄存大活人的嗎?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如今,在廣州就有這麼一個行當一一“候妻吧”。而且幹這行的老板,竟然是一個收入低微的“打工妹”,3年不到,她就成了有車有房的“富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