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讓利與得利(3)(3 / 3)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兩千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地比喻把舍與取問題,引入深刻的哲學。

魚和熊掌全都要,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但這種可能也最小,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魚與熊掌選一個可取的,這是理智的,是現實的,雖然僅得一個,其實恰是成功;魚和熊掌一樣也沒撈著,是悲劇,其原因又多是出自什麼都不想放棄,吃著碗裏看著鍋裏,結果是雞飛蛋打。

舍棄是理智的最好注釋。如果“得兼”已限定為“不可”,說明已經不再屬於他,愛也沒用。

在興安嶺,被夾住的狼會咬斷自己的腿。它明白,想當完整的狼已經沒有可能,等下去皮會變成褥子,肉會被燜在鍋裏。當瘸狼總比釜中狼強,於是它理智而果斷地咬斷了被夾住的腿,而人們在麵對舍棄的痛苦時,卻常常不如金雕和狼的果斷。

舍棄是大自然的規律,舍棄是生存的一種方式,舍棄是勇敢者的行為。應該勇敢地麵對,該舍棄時就舍棄。要知道,成功者都是那些善於取舍的人。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古風悠悠中陶淵明吟唱於田園菊下,坦然笑嘲一切幻望虛之子。也有哲人說,人如負筐采石者,於歲月的崎嶇蜿蜒間采擷心愛的珍寶,載著越來越重的行囊,追趕流逝著的光陰而懷揣曾經希冀的未來。當衣食使人淪於瑣屑庸俗,成敗使人墮為勾心鬥角,擁有竟成了累贅。或許,讓昨天隨風而逝,讓明天姍姍而至,失去些擁有,人們會更輕鬆。

有登山者不幸將腿夾於兩石間,呼喚、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將腿卸下,血流殷紅,浸潤石土,他忍著劇痛爬行找人幫助。後來他得救了,雖丟失了健壯的肢體卻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麵對強權富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超凡於名利之上,慨然擺脫擁有的羈絆,名垂千古。

學會舍棄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富貴麵前,有人並沒有接受,而是選擇了舍棄,放棄了富貴自己去闖一番事業,結果獲得了成功;在功名麵前,有人並沒有接受,而是選擇了舍棄,放棄了功名自己鑽讀一門學問,最後獲得成功;在學業麵前,有人並沒有接受,就像比爾·蓋茨一樣,最後也獲得了成功。所以說,隻有學會了舍棄,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學會舍棄,是一個人進步的關鍵。麵對曾經的榮譽,人們舍棄,因為隻有這樣,人們才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並獲得更高的榮譽;一個人有時難免會有自卑的心理,麵對自卑的心理,人們舍棄,因為隻有這樣,人們才可以獲得自信,取得更大的進步;對於別人的讚美,人們舍棄,因為隻有這樣,人們才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得更多的成功;麵對人生的挫折,人們舍棄,因為隻有這樣,人們才可以獲得堅強的信念,取得更大的進步。所以說,學會了舍棄,一個人才會取得進步。

可是,要成功,要進步,要灑脫,就必須會舍棄,而有些東西人們絕不能舍棄,上進心,人們絕不能舍棄;自信心,人們絕不能舍棄;自尊心,人們不能舍棄,責任,人們不能舍棄;尊嚴,人們不能舍棄;還有很多東西,人們都不能舍棄……一定要學會舍棄,更美好的東西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