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富貴與博大(2)(3 / 3)

臨別時,李嘉誠出乎意料地向秘書要來自己的名片,逐一遞到殘疾人手中,溫和地說:“今後,有事找我。”在蘭州,從未看見李嘉誠給任何人送名片,現在他拿出來,給的卻是最普通的殘疾人,幾個孩子!

一周後,李嘉誠返回了香港。就在第二天,他給張靜和田楠各寫了一封信,表示很高興與她們見麵,同時鼓勵她們努力學習,積極麵對自己的人生,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日後如升學遇到困難,可以和他聯絡。

這樣一個商界巨子,每天要務繁多、百事纏身,但他沒有忘記那兩個普通農村的小姑娘。如此迅速寫信,更是出人意料,同時也讓人敬佩。

中國殘聯的一位盲人理事講述了他下基層經曆的兩件事:青海一位因外傷而雙目失明的70歲老人,終生沒有走出過草原。老人對同是盲人的中國殘聯一位負責人說:“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遠,可聽很多從我家經過的人都提起李嘉誠。他沒來過我們這兒,可他讓草原上的許多盲人都睜開了眼。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在四川自貢,盲人理事去看望一個白內障手術後複明的聾人。盲人和聾人無法交談,聾人就把他的哥哥找來,打著手勢再由哥哥轉述:感謝政府和殘聯,感謝李嘉誠先生。這位聾人現在在給一個工地挑土,一天挑100擔,掙6塊錢。他“講”:每天攢一點,等攢夠了,真想到香港當麵謝謝李嘉誠這位老爺子。繼而,他手指南方,雙手作揖……

李嘉誠說:“人在無助的時候,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早在1984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鄧樸方首次訪問香港時,李嘉誠就捐款200萬元港幣。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之後,1991年李嘉誠再次捐資1.05億元港幣。

其間發生的故事令人回味:1991年8月,鄧樸方率中國殘疾人展能團和藝術團訪港。時值華東水災,在李嘉誠的率領下,港澳同胞紛紛為災民捐款。鄧樸方申明,此次赴港不進行募捐籌款。李嘉誠執意前往看望,在剛剛向華東災民捐獻5000萬元港幣後,又當麵送給中國殘聯一張500萬元港幣的支票。

晤談時鄧樸方特別提到:“我們把你的捐款作為‘種子錢’,每用1元,帶動各方麵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資金,用到殘疾人最急需的項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鄧樸方的一席話,恰與李嘉誠的辦事原則不謀而合。李嘉誠連聲稱讚,說:“每一個銅板都是辛辛苦苦得來的,你們使用資金的效益這麼高,令人佩服!你們所作的,是一項高尚的事業。”李嘉誠向鄧樸方索要了殘疾人事業的資料回去參閱。次日,李嘉誠約鄧樸方再次晤談。

8月12日,兩人見麵。李嘉誠說:“我決定再捐1億元,也作為一顆種子。你們隻需爭取四五倍的配套經費,便可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士。我捐錢,你們落實這個計劃,為殘疾人辦事。”

12月初,李嘉誠委派次子李澤楷來北京,全麵了解內地殘疾人狀況、工作的要點、難點及正在擬定的計劃綱要草案。幾天後,李嘉誠致函鄧樸方:“貴會最能了解殘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決策亦能令殘疾人士無論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幫助,本人及屬下公司均樂意配合……”

如今,李嘉誠播下的這粒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不僅促進殘疾人事業由小到大,從點到麵,走上係統發展的軌道,而且使眾多殘疾人實實在在地受益。

1999年12月,鄧樸方將赴香港兩天參加國際會議。李嘉誠聞訊,致電北京,希望與鄧樸方在港期間見麵晤談。12月18日,兩位老朋友再次相聚。李嘉誠真誠地向鄧樸方表示,1990年交談的情景,印象猶深,當時非常高興,新世紀來了,彼此一定要加強合作。李嘉誠樂意再捐款籌辦新裏程計劃,原則上不要錦上添花,一定要實實在在的東西。為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願意不斷付出精力、時間和資金在醫療、教育和公益事業上。

鄧樸方說:“1991年的捐款,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我55歲了,內地是60歲退休,我想在退休前紮紮實實地做幾件事,為後來者留些東西。主要著眼於薄弱環節和發展需要,創造條件、建立基礎、形成機製,使殘疾人事業得以與經濟社會協調地持續發展。無論如何,選好項目,用你的捐款主要做拓荒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