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富貴與博大(2)(2 / 3)

十幾年以前,當李嘉誠開始捐建汕頭大學的時候,當時香港大學的校長曾經警告過他,說醫學院很貴的,好像一個大海洋一樣,比一般的大學可能貴10倍。買儀器及各方麵的投入都要多,而且醫學院一定要有附屬醫院才有用。他勸李嘉誠捐建大學不一定要建醫學院,可以建一些費用較低的大學,可是李嘉誠堅持要搞一個醫學院,這當然不會是沽名釣譽。

多年以來,李嘉誠對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捐資巨大。他對於醫學院眼科中心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他說人沒有一個腿,沒有一個手,還能看得到這個世界,可是沒有眼睛的人,整個人生都是黑暗的。

中國人素來有句俗話叫做“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在籌建汕頭大學之時,有人建議將其命名為李嘉誠大學。然而,當李嘉誠為汕大投入了無數的金錢、心血和感情的時候,汕頭大學裏卻沒有留下李嘉誠的名字,提及於此,李嘉誠的回答是,“這個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個大學,太多的股東的名字,這邊一個,那邊一個。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點,更醒目一點。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這個國家民族有利的,隻要能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麼沒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緊的。”

走進汕頭大學,有兩點會給所有來訪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在整個校園裏,你幾乎找不到李嘉誠的痕跡;另一個就是李嘉誠如果來到汕大,學生對他的愛戴程度,看了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動。當學生們搶著和他握手的時候,能把他一隻胳膊都握滿了。

當一隻隻年輕的手掌,和那隻並不蒼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時候,那力量,就是希望。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的時候,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對於外界總把他定型為成功商人,李嘉誠自有一番不同看法,更直言:“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他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最關鍵的成功方法或許是尋找到導航人生的坐標。

沒有原則的人會飄流不定,正確的坐標可讓我們在保持真我的同時,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揮灑自如;在不同的崗位上擁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會活得更快樂、更精彩。

5.財富與愛的轉換

李嘉誠說:“在別人無助的時候,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李嘉誠可謂是個名人,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他都無需用名片表明身份。可在中國的西部,他卻破例給幾個殘疾孩子留下了自己的名片。

2001年2月,李嘉誠到西部去考察那裏的教育及醫療情況。臨行前,他特意指出,這次一定要去看望看望殘疾人。2月20日,李嘉誠來到他8年前捐資建設的甘肅省殘疾人康複中心。當時正在進行康複訓練的腦癱患者見到李嘉誠,邁開蹣跚的腳步,伸出了顫抖的雙手。李嘉誠快步迎上前去親切撫慰。經過聽力語言訓練的聾兒在動聽的樂曲中齊聲朗誦兒歌、跳起優美的舞蹈,李嘉誠臉上不時洋溢出舒心的微笑。他還非常仔細地查看了“長江普及型假肢”裝配的整個流程,關切地詢問假肢是否舒適耐用,當他親眼看到剛裝上假肢的殘疾人邁出第一步時,一絲欣慰的笑容浮現在李嘉誠飽經滄桑的臉上。隨後,他和殘疾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爭著向李嘉誠說各自的心裏話。殘疾人發自心底的話語,使李嘉誠十分動情,其中有幾個孩子的故事更讓他無法安坐。

田楠從小雙耳失聰,李嘉誠資助的聾兒語訓項目使她學會了說話,能與健全孩子一起在普通學校學習。她現在已是一名高中一年級學生。田楠激動地講述著自己的經曆,動情之處忍不住抽泣起來。李嘉誠繞過半個會場走到她身邊,安慰她說:“我聽懂了,不要難過,忘掉不幸的過去,未來會更美好!”

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張靜,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失去左腿。每天早上,她都單腿蹦到門口,眼巴巴地看著小夥伴們背著書包去上學,心中有說不出的羨慕。去年7月,李嘉誠資助她裝上假肢走進課堂。小張靜驕傲地告訴李爺爺,她語文考了97分,數學得了100分,還當場表演了踢毽子,並且拿出了自己的獎狀。李嘉誠高興地接過張靜的三好學生獎狀,撫摸著她的頭說:“將來科技發展了,你還會跑起來。”

6歲的兒童竇軍,長得虎頭虎腦,一派童真,不幸的是失去了一條腿。他見到李爺爺時,毫不羞怯地仰著頭大聲說:“李爺爺給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掙好多好多錢,坐著大大的飛機去看您。”李嘉誠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