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富貴與博大(2)(1 / 3)

不久,“長實”集團便發布聲明,表示完全服從中央路線,聲明指出:“由於東方廣場地段所在地為北京舊城危房改造區,根據北京城市規劃法例規定,有關地段必須按規劃發展,該地段之內土地使用者,必須服從有關城市規劃。‘長實’認為北京市有關城市規劃法例極為合理,同時,類似城市規劃法例亦在西方國家及香港被普遍采用。任何到中國投資的外商均須遵守中國的法律,任何希望通過國際輿論壓力,而使其身處中國法律之外的做法均是不當的。”

李嘉誠的積極主動態度,充分顯示了他做事果斷,處處以大局為重,知錯就改的行事作風。

李嘉誠明白,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上,中國政府是不會做出半點讓步的。但又知道,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也不是不可變通的。於是,“長實”主動與北京有關部門協商修改方案,使項目不致胎死腹中。盡管這樣會使東方廣場計劃遭受一點損失,但絕對不會虧本,隻不過是少賺一點罷了。

3月11日,李嘉誠向外界宣布,“長實”與北京市政府的合作非常愉快,隻是方案需要修改而已。他強調,在任何地方建任何工程都要經商討後才能最後確定,東方廣場目前遇到的問題並不奇怪。3月12日的《聯合報》做了如下報道:“有報道指出‘長實’公司因工程延期及地積比率減少而有些損失,李嘉誠對此的回應是:‘鬼才有損失呢!’他說,麵積多少完全無關係,內地地價與香港地價是天與地比。香港地價貴,香港最高時地價與起樓價為十比一,內地則全倒過來。”

“……李嘉誠又說,他現在‘無甚煩惱’,球照打、會照開。”

李嘉誠既然“開心”,“長實”的股東們也就放心了,“長實”股價並沒有多少波動。

東方廣場的項目不可能永遠停頓下去。其現址已經夷為平地,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不久,雙方決定重新合作。新方案這次自然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擬定、申報與審批,一切都慎之又慎,以免再出差錯。

1996年6月,形勢終於有了轉機。東方廣場項目由國家計委報經國務院得到批準。東方廣場一波三折,幾經起伏,但總算大功告成了。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東方廣場宣告全部竣工。

人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以自己為中心,不顧整個大局的整體局勢和要求,僅從自己出發,最終給自己和整個局麵帶來不良的影響。要努力做到時時以大局為重,忍一時之所失帶給你的將不光是一時的沉浮,而是將引領你走向更大成功的通天大道。

4.超越生命的極限

李嘉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十幾年前,當時兩個孩子還年幼時,記得當時是夏天,我們來到這個湖,在這裏劃獨木舟。一樣的山色,一樣的環境;一百年、一千年後,山色依舊,人可不同了。當你想起人生隻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著有能力做事的時候,盡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種子,這是值得的。”

李嘉誠說:“中國有很多哲學,有的到今天還是有用,但是有的也是不可思議。因為我有的時候,一個人事這麼多,自自然然煩惱也多。甚至辦這個醫療教育,也有受氣的地方,也感到不公道。有的時候,你也氣餒。在國內做醫療跟教育,金錢當然也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時間、心血、擔心,還有投入的感情。所以有的時候也激動。”

長年累月辛勞,李嘉誠坦言自己也會覺得累,但是能夠令他維持熱誠、思維清晰的原因,卻是他對名利得失有個人的看法,不會刻意經營。李嘉誠說:“成功之後,利用多餘的資金做我內心所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間自有天地。”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來到香港,與李嘉誠約好在午飯時間商談籌建汕頭大學醫學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誠的兒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與李嘉誠商談,李嘉誠說,給你五分鍾,五分鍾之後我約了汕頭大學的人談公益。對於那些要用錢的公益項目,一談兩三個小時還嫌少,然而對那些賺錢的生意,卻是隻給兒子5分鍾,這就是大富之後的李嘉誠。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汕頭大學(李嘉誠私人捐資迄今已逾20億港元)。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附屬的兩所醫院和一個眼科中心。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中國第一個較為正規的臨終關懷機構“寧養院”。

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曾經說過一句幾乎讓所有汕大人所傳誦的名言,“我對教育和醫療的支持,將超越生命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