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商業企業中,逆勢營銷就是顛倒傳統營銷思考與法則的“創造性思維”。

李嘉誠認為,由於營銷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有營銷的變數、利器或戰略、戰術等,往往會有無效失靈或射程有限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正常的思考方法已不足以解決難題,此時就要毫不猶豫地運用逆勢思考。

當所有可以運用的營銷手法、變數都已到了創意不再,難以突破之際,則不妨跳出原來思考邏輯的框架、格局,以全新反向的角度來看問題或商品。如此一來,很可能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或截然不同的概念。營銷專家稱之為“逆思考營銷”。

1982年,中國政府宣布將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香港的股市、地產、港元彙率等,在一夜之間狂瀉千裏,港人籠罩在世界末日的恐慌中。但是,像李嘉誠、郭炳湘、吳光正等人則大量低價收購英資和地產。匆匆十多年已過,香港之繁榮更勝於昔日。於是這些當年冒著風險逆勢而上者,如今都已成為億萬富翁。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黃埔、港燈三家公司,市值共達3249億港元,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和世界第十大富豪。

除了李嘉誠以外,逆勢營銷成功的例子很多,也有許多富豪善於使用此招。譬如:王永慶先生在冬天開冰店、義美在冬天賣冰棒、豐田在不景氣時投資廣告、宏基電腦施振榮先生“賣電腦給不懂的人”,甚至愛維斯租車的“老二哲學”等,可以說都是逆勢營銷的成功範例。

台塑王永慶、宏基施振榮,以及義美、豐田等,都因為該企業或經營者具有“逆向思考”的習慣,所以能打破傳統,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行人之所不敢行。所以才能創造事業的王國。

商界巨子的成功之道往往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棄”,而不是“追漲殺跌”,也可以說是“火中取栗”、“行險致富”。而從營銷的角度,用營銷的術語來說就是“逆勢營銷”,而李嘉誠則善於使用這類招式,使自己的事業獲得巨大的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