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商人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
文化傳統的差異也使得商人的性格有明顯的區別。作為中國商人,卻有著與世界各地商人渾然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理論。炎黃子孫不僅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站穩了腳跟,而且在事業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擁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華資集團的崛起,就代表了華僑生意經的成功。國外不少實業界人士對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華僑生意經進行了全麵的研究,認為華僑生意經的特點包括以下五點:
(1)吃苦耐勞,勤奮工作。
如美國金融界巨富、華人蔡誌勇常年堅持每天工作達15小時,每晚隻睡5小時,中午吃飯隻花幾分鍾。正是靠著“勤奮”二字,他的事業才獲得了成功。
(2)崇尚節儉,反對奢華。
如香港的船王包玉剛對自己的四位千金在生活上嚴格要求:“不要以為富裕,就可以大手大腳。”他認為,女孩不應過分地追求華麗的服飾,用他的話說:“一雙鞋夠了。”
(3)重視信譽,質量第一。
在華商的店堂裏一般都高懸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橫匾。不論是做小本生意,還是經營大公司,華商取得成功的秘訣是:取得顧客和廠家的信用;一旦取得了信用,就不顧一切地去維護。華商往往視信譽重於生命,他們經常督促企業員工注重質量,發覺問題後立即追查,並予以改正和提高。
(4)審時度勢,靈活經營。
華商眼活腦靈,善於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如華人徐複人得知聖誕燈飾在歐美市場銷路甚好的消息後,立即創設了亞洲電器工業公司,生產美觀新穎的聖誕燈飾輸往歐美市場,獲利甚豐。
(5)家族經營,群體互助。
華商作為異鄉客,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而相互依靠,扭成一股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群體——“幫”。海外著名的有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客家幫、海南幫等。家族鄉幫的關係使華商抱成了團,他們相互鼓勵、幫助,且具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傳統道德觀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