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我愛祖國,思念故鄉,能為國家為鄉裏盡點心力,我是引以為傲的。
李嘉誠說:“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我賺錢不是隻為了自己。為了公司,為了股東,也為了替社會多做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
許多經商者有時對錢財看得很重。他們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創業,掙點兒錢實屬不易。而智慧的經商者卻把錢財看得很淡,他們解囊相助,慷慨捐助公益事業。他們的這種做法值得經商者借鑒。
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誠就是這樣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人。
李嘉誠長期以來懷著這樣一種思想,錢來自於社會,應該用於社會。因此,無論自己在生意場上是否順利,他都將對社會的責任放在重要的位置。
李嘉誠說:“一個發了財的人,不應該隻顧自己的揮霍,也不應該當守財奴,更沒有必要把財產遺留給自己的子孫!”而“應該為社會多做一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特別是要用在教育和醫療方麵……”
1992年8月16日,李嘉誠與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會晤。他對鄧樸方說:“我和兩個孩子經過考慮,再捐一億港元,五年內把內地四百九十多萬患者的疾病全部治好。我掙錢,你為殘疾人辦事。”我國華東地區大雨成災時,李嘉誠以長實集團四大公司名義捐款5港元賑助華東災區。他說:“過去,對公益事業,我一般以私人名義去做。這次,以公司的名義,則別有深一層的意義。作為以中國股東為主的香港公司,應該用最快的時間對中國的緊急呼籲做出反應。中國人要比外國人更快、更自覺地做這件事情!我希望藉這一快速反應,能起到一點兒引導作用。”
他謙虛地表示:“我們捐出的錢,和國家所需要的數目相差還很大,但希望小小的貢獻能起一點兒好作用。”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過:“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愛因斯坦也曾經這樣說過:“人隻有貢獻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工作上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把人的社會價值確定為貢獻,是馬克思主義曆史哲學在對人與社會互助關係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的社會價值本質的正確揭示。可見,奉獻主要體現於個人對他人和社會需要的滿足,即體現於人的社會價值。李嘉誠正是在慷慨捐助一項又一項公益事業的同時,完善著自己的奉獻哲學,實現著人生更大的價值。
“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