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隻考慮自己的事情,不寧考慮別人,考慮集體,考慮社會。
人不能隻是考慮自己的事情,還要考慮別人,考慮整體。
把一件事情做成功是不容易的,以平和健康的心態去麵對成功則更不容易。很多人做生意一旦有了一定的資本,就會自我膨脹,覺得自己了不起,誰都不放在眼裏,這樣往往會吃大虧。李嘉誠向內地投資時,已經是成功人士,但他卻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就是一切,自己做的事情都正確,相反,他總是不斷地提醒自己,凡事應以大局為重,以利國利民為重。而這一點充分表現在他對內地的一次投資活動中。
1992年6月,北京市政府向外界表示,可以考慮與外商合作王府井舊城區改造工程。一時間,香港各大財團聞風而動,都想分得一杯羹。
眾所周知,王府井是首都北京最繁華、曆史最悠久的商業區,地位有如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銅鑼灣。一般來說,在這些黃金地段,想找一間鋪麵都是難上加難。現在居然有希望獲得以公頃計算的大幅土地租用權。眾多地產大亨們喜出望外,誰也不想放過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要知道,如果能擁有王府井的一塊土地,就等於擁有了一個聚寶盆。
1992年6月25日,李嘉誠、郭鶴年在上海閘北聯手搞定一塊土地後,共同乘機飛往北京,於26日與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簽署意向書。簽約的雙方分別是香港嘉裏發展公司和北京東城區房地產公司。
郭鶴年身為香港嘉裏發展公司主席,在香港的名氣雖說不如李嘉誠,卻是大馬首富。李、郭兩人能如此神速搞定這麼大的項目,是他們多年來在內地耕耘(捐贈與投資)的結果。
位於王府井大街南口的這塊地皮麵積共5.11公頃,可規劃建築總麵積14萬平方米,計劃建成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商業中心。
雙方簽署的意向書中並未涉及該項目的地價、投資金額、工期、物業規劃等內容,可見合作意向是在匆忙中敲定的,細節有待以後再談判。消息傳來,在香港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逐漸把李嘉誠看成神了,似乎世界上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然而,形勢卻在時刻變化著。1993年,因經濟發展過熱,中央政府決定加強宏觀調控,壓縮基本建設規模。這意味著要與北京方麵談妥這一項目,將會異常艱難。麵臨此境,不大善於談判的郭鶴年知難而退,留下李嘉誠孤身應對。一時間,發展王府井地盤物業的控股權便順勢完全落入“長實”手中。
李嘉誠依然信心十足,再一次運用他非凡的智慧與談判技巧,使得有關立項、規劃等異常繁雜的手續在1993年間全部獲得市政府的批準。該建築被正式定名為東方廣常
東方廣場建築高度計劃為70多米,地盤麵積10.1萬平方米,這比當初意向書中的14萬平方米要少許多,但畢竟這一年的形勢和去年大不相同,能達成這一協議,已經很不容易。
該大型物業投資預算超過12億港元,“長實”負責起樓價,合作夥伴東城區房地產公司負責地價。香港是地貴樓賤,內地則正好相反。
當地居民與商家的搬遷本來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難題。李嘉誠將這道難題交給北京市政府去做,即由他負擔地價和搬遷費,請市政府做好原住戶和業主的搬遷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搬遷過程非常順利,很快就基本完成了。李嘉誠感歎道:“北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這在香港簡直不可想象。”
但是,搬遷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全球最著名的快餐集團麥當勞成了此次搬遷的“釘子戶”。王府井麥當勞分店是該集團最大的一家分店,兩層樓麵共計2.8萬平方英尺,設有700餘個座位,每天平均有1萬多人光顧。在開業之初,顧客排隊竟有幾裏之長,盈利之豐厚,自不待言。
麥當勞當然不願意把這棵搖錢樹從聚寶盆裏連根拔出。但是,北京市政府依照其最新文件,責令麥當勞限期搬遷。於是,麥當勞拋出了它的殺手鐧,即麥當勞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簽署的長達20年的經營合同。營業地區為王府井現址,租期要到2010年才滿,而現在才經營兩年多。此時,王府井這塊地盤已快夷為平地,隻剩下麥當勞孤零零地站在空曠的廢墟上。
其實搬遷隻是北京市政府與拆遷戶之間的事,李嘉誠並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但李嘉誠一直奉行以和為貴的原則,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僵。於是他出麵與北京市政府協商,表示隻要麥當勞答應遷出王府井,日後東方廣場將留一個比現在麵積更大的鋪位給麥當勞。
北京市政府隻好與美國麥當勞公司重新進行談判。除了李嘉誠提出的條件外,又列出了一係列更優厚的條件,包括批準麥當勞在北京多開若幹家分店等。麵對如此優厚的條件,麥當勞當然同意搬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