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1 / 1)

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曆代關於《論語》的注釋及講義多達幾百種,內容則各有千秋。本書是集字詞注釋、曆史背景簡介、白話文翻譯以及對其思想進行引導性解讀的入門書籍,文字力求簡潔精練,通俗易懂,適合初學者閱讀和使用。關於本書的內容需要做以下幾點說明:

第一,原文采用現在通行的版本,但根據傅佩榮先生的考證分析,下列幾處作了更改:

1.(1.15)“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改為“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2.(2.4)“六十而耳順”改為“六十而順”。

3.(5.5)“吾斯之未能信”改為“啟斯之未能信”。

4.(7.35)“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改為“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

5.(16.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改為“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6.(16.12)“誠不以富,亦隻以異”由(12.10)移至(16.12)

第二,為了方便對照原文閱讀,白話文翻譯采用直譯的方法,必要時兼顧意譯。其間主要參考了傅佩榮的《細說論語》,其用字精準,理融辭暢,善於思辯;錢穆的《論語新解》,其文重視考據,長於敘事;黎千駒的《論語導讀》,其書精於訓詁,涉獵廣博,令人眼界開闊。我則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其中進行了取舍和綜合,盡量使其通俗易懂但又不至於淺陋,更適合初學者選用。

第三,字詞的解釋和拚音主要依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漢語成語小詞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第四,導讀部分是我自己閱讀和講授《論語》的心得體會。解讀不求麵麵俱到,主要是引導讀者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或者是其中的思想傾向。其間除了盡量聯係《論語》中意義相近的內容互相印證外,還適當地引用了《易經》《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等著作中的相關段落,以便拓寬學生的視野並加深對經典文本的理解。

為了方便今後的教學,我將自己在教學中使用的資料和心得體會編著成這本《論語導讀》的教材,其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指正。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