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1 / 2)

[1]京劇名戲,別名《戰馬超》《葭萌關》,講述了三國時期馬超與張飛在葭萌關大戰的故事。葭萌關,位於四川廣元。若無其他說明,本書注釋均為編者所加。

[2]京劇傳統劇目,又名《張飛歸天》。關羽死後,張飛悲憤不已,醉酒後鞭打部下範疆、張達,命令他們造白色盔甲準備報仇,範、張趁張飛熟睡時殺死張飛,投奔東吳。

[3]梅派經典名戲之一。秦末楚漢相爭之時,楚霸王項羽軍隊被困江邊,項羽與虞姬飲酒作別,二人先後自刎。

[4]傳統京劇劇目。此劇包括《蔣幹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打黃蓋》《借東風》等劇之情節,取材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至第四十九回。曹操率軍南下攻吳,蜀將諸葛亮力主聯吳抗曹。吳帥周瑜設群英會誘陷魏臣蔣幹,又聯手諸葛亮設草船借箭、苦肉計、連環計,最後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軍戰船,大勝曹軍。

[5]傳統劇目。亦稱《斬蔡陽》。關羽在黃河渡口將蔡陽之甥秦琪刀劈馬下之後,行至古城,蔡陽率軍追來,欲報仇。關羽急命馬童進古城向劉備、張飛報信,此前關羽久居曹營,張飛擔心有詐,拒絕收容。關羽斬蔡陽自證清白,張飛迎關羽入城。

[6]傳統劇目。亦稱《麥城升天》。蜀將關羽兵敗,撤退麥城,途中被吳將截獲,中了埋伏,最終遇害。

[7]傳統劇目。宋將焦讚殺死奸臣王欽若的女婿謝金吾,被發配到沙門島。楊延昭命任堂惠暗地隨行保護,途經三岔口,焦讚等人留宿劉利華店中。任趕來時與劉發生誤會,黑暗中展開搏鬥。後來大家相見,誤會消解,共奔三關。

[8]傳統劇目。亦稱《慶頂珠》《討漁稅》。宋時梁山好漢阮小二與兄弟分別後改名蕭恩,與女兒桂英打魚為生。土豪丁自燮前來征討漁稅,蕭恩報官卻遭到刑罰,憤怒之下與女兒桂英以慶頂珠為名,闖入丁府,殺死丁自燮全家。

[9]現代戲。抗日戰爭時期,鐵路工人、共產黨員李玉和為保護機密,不幸被捕;李母將玉和身世告訴孫女鐵梅。李母和玉和被日寇殺害,鐵梅繼承遺誌,痛擊日軍。

[10]傳統劇目。亦稱《一夜白須》。伍員(即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投奔吳國,行至昭關,卻因此處畫像緝拿伍員,無法過關。伍員留宿七日,須發盡白,東皋公設計謀讓伍員得以混出昭關。

[11]傳統劇目。漢與匈奴戰亂之時,蔡文姬逃難被匈奴抓獲,侍奉左賢王十二年。曹操贖蔡文姬回漢,臨行前與孩子訣別,哭拜王昭君之墓。

[12]新編古裝戲。亦稱《攔馬過關》。北宋時遼國南侵,楊八姐女扮男裝潛入遼國刺探軍情,返回途中被焦光普攔馬引入酒店。焦原為宋將,隱姓埋名在遼國謀生,想要行竊卻被楊八姐察覺,一番打鬥後兩人道明實情,同回故國。

[13]傳統劇目。三國時期魏、蜀交兵,蜀相諸葛亮以街亭為門戶,參軍馬謖自願鎮守。但馬謖狂妄自大,不聽副帥王平力諫,紮營山上,被魏軍切斷水源,蜀軍不戰自亂,失守街亭。

[14]傳統劇目。魏帥司馬懿攻取西城,城內僅餘老弱病殘。諸葛亮設空城計,司馬懿見城門大開,諸葛亮穩坐城樓撫琴,懷疑城內有伏兵,不進而退,西城得以保全。

[15]傳統劇目。亦稱《單騎救主》《當陽橋》。劉備軍民敗退至長阪坡,曹軍追及交戰,趙雲保護幼主阿鬥突出重圍,張飛在當陽橋喝退曹兵。

[16]傳統劇目。亦稱《普天樂》。宋代少女柳金蟬被謀殺,書生顏查散冤判死刑。顏的仆人訴至包拯,包拯親下陰曹查明真相,鍘判官,救活金蟬,免顏生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