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由於本人瀏覽器問題,上一章的分段都沒有分出來,對作品的影響很大。。。。由於本人慢熱描寫造成了情節的拖遝,故作者開始換吸引讀者的風格了,第一章大家可以當成楔子來看,也不影響文風的。請大家多多支持本作,本人會奉獻精彩絕倫的情節的。)
。
。
。
京城的冬天已經到來,秋天的枯葉徹底的告別了枝頭。光禿禿的樹杈和穿行在每一個巷陌的寒風無不在傳遞肅殺的氣氛。
然而,即使整個京城都在有些肅殺的氣氛中盡顯淒冷,有一個地方絕對還是歌舞升平。那就是穀安王的王府。那裏永遠有京城最熱鬧的宴席和最美妙的絲竹聲。
現在,穀安王的宴席方興未艾。在絲竹管弦嫋嫋圍繞中,穀安王白夢麟斜倚在首席上,手中托著一個古董酒爵,正饒有興趣的打量著眾賓客。而眾賓客的目光卻被牢牢黏在了穀安王豢養的舞姬們身上。這些舞姬誘人的姿色和綾羅輕紗的打扮姿勢不用說。而她們的舞藝則是更不同凡響。別的貴族宴會上的舞姬無非是以香豔與媚俗來助興的。但是穀安王的舞姬們則是地地道道的而藝術追隨者。這些舞姬們表演的舞曲的編製者正是穀安王!所以,穀安王豢養的舞姬無不是極盡舞者的悟性與絕美的肢體來淋漓盡致的表現出穀安王雜糅在舞曲中的千思萬緒與悲歡離合。因此,觀賞這些舞姬們的舞蹈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是的,穀安王雖貴為王爺,卻沉迷於歌舞藝術。對於朝中的人際關係來往和明爭暗鬥,他從來不染指。仿佛音樂與舞蹈才是他的一切。他不貪財不結黨,僅靠著王爺的身份來享受皇家的供養以維係著他夜夜笙歌、醉心於藝術的生活。他在音樂上是極有造詣的,他譜的曲中有不少在京城酒巷青樓中流傳,為那些名士與才子和名噪一時的歌妓所彈唱。他結交的並不是朝中權貴與富甲商賈,而是文人雅士與同樣醉心於詩詞歌賦的紈絝子弟。他的心血全部被灌注到他所愛好的上去了。例如這些舞姬就他消耗重金與極大精力打造的。
一曲舞畢,賓客們紛紛鼓掌叫好。穀安王環視眾賓客,等眾賓客目光都轉向他後,他站起來說道:“列位高朋,今日本王讓大家歡聚一堂,是因為本王有一支雪藏多年的舞曲要給大家欣賞。至於為什麼要請列位來觀賞,其中緣由,聽完後本王自會娓娓而來,各位先請!”說罷,朝著舞姬們做了一個手勢,舞姬們開始擺好姿勢。眾賓客們匆匆回一聲“王爺請”後,都迫不及待的把目光貼向哪些身姿攝人魂奪人魄的舞姬們。
伴隨著一聲孤鴻長鳴般的音符,都精通音律的賓客們詫異地發現在這個歡樂的宴會上,穀安王要給他們欣賞的竟然是一關於離愁的舞曲。果然,惆悵的樂聲中舞姬們的舞姿如暮色下離散的雁群,在無邊無際的黃昏中孤獨的飛翔。舞姬們用女性特有的柔韌的姿體演繹著故人離別的落寞傷懷。舞曲中的九轉愁腸在笙簫與舞蹈中曲折縈回,剪不斷理還亂。一時間,賓客們都開始動容了。
在這支舞在以留給人無限落寞遐思中幽咽結束時,還有不少人仍沉浸在其中。而穀安王也眯著眼睛,似乎也在感受其中韻味。很久以後,在所有人都回過神後,穀安王仍眯著眼睛,但是隨後發出一聲長歎。
等穀安王睜開眼睛時,許多雙帶著疑問的眼睛已經在看著穀安王多時了。穀安王抱歉地拱拱手,便開口講起這支舞曲的緣由:“列位,二十年前,本王年少且頗輕狂,自以為音律造詣無人可及。曾到處賣弄才藝,隻因我身為王孫子弟,無人敢與我爭鋒。直到遇見一位遊走四海的藝人,本王直至領教了他的才能,才知何為無盡之境界,才懂在藝術麵前本王的渺小。本王遂與之為至交。相處一個月勝於癡長百年,本王才得以技藝大增。然而就這一個月後,那藝人又踏上行走四方之路。於是本王盡那一個月之所學,譜成此曲。令舞女們好生排演成舞,特於餞別之日命美人為其表演此舞。以寄本王離別感傷之情。誰知那一個月後,本王遭遇人生最深之痛。家兄因行事不端獲罪於聖上,先父多方為其奔走無果,憂慮成疾以致撒手人寰。本王禮葬先父時也是用此舞曲為其送行。此曲見證了本王所遭的生離死別。昨日思及此曲,雖恍然二十載已逝,仍唏噓不已。再加之思念那位藝人,本王百感交集,故將大家聚集於此,共敘情誼,以寬慰本王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