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全稱是政治委員。政委是軍隊的政治主官,是教育和管理部隊的靈魂式人物。思想教育看起來似乎與打仗無關,因為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展示的多是統帥部裏的運籌帷幄,是彌漫硝煙中的鬥智鬥勇。在一般人看來,司令員、軍長、師長等軍事指揮員,才是戰場上的主角,重大軍事決策也都是軍事指揮官說了算。其實,在人民解放軍這支隊伍裏,政委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政委的誕生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紅軍時期,毛澤東就為軍隊創設了政委製度,實行“軍政雙主官製”,政委與軍事指揮員共同為部隊的最高首長,但兩者各有側重。軍事指揮員主要謀劃作戰行動,需要的是策略、謀略和韜略,而政委主要考慮人員組織管理,開展思想教育,全麵掌控部隊,需要的是智力、魄力與魅力。

軍事指揮員在作戰指揮上當然講服從,而且是絕對的服從,也就是要樹立一種威信,這種威信有時是不講道理的,因為有句話叫“軍令如山”。確實,戰場上的指揮員就是要有一副很嚴肅、很剛性的姿態。

政委在思想教育上也講服從,但這種服從是通過思想滲透而發揮作用的。勇士們戰場上衝鋒陷陣,被比喻為“鋼鐵戰士”,但他們也是人,是又血有肉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歡樂、也有痛苦。政委就是通過卓有成效的疏導和教育,將這些思想、情感與智慧,化作戰場上的戰鬥力。

我軍的各級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委員,同屬部隊主官,兩者是相互配合、親密合作的“搭檔”關係,每場戰役、每次戰鬥的勝利,都離不開高超的軍事指揮和卓越的政治工作。本書描繪的政委的精彩故事,也充分展示了軍事指揮員的巨大作用,頌揚了軍政主官的密切配合。

在人民軍隊創建和發展的光輝曆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委員,如鄧小平、譚震林、譚政、蕭華、薄一波等,都在我軍政治工作史上具有重要曆史地位,為我軍政治工作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們的事跡已通過各種書籍、報刊和影視作品廣為傳頌。因篇幅所限,本書隻收錄了我軍政治工作者這個優秀群體中的十四位政委,他們是這一群體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輝煌戰績和赫赫威名不斷被後人傳誦和讚揚。

羅榮桓、黃克誠、王平、韋國清、杜平、薄一波、譚震林、譚政、蕭華、餘秋裏、劉誌堅、朱良才、李誌民、唐亮等是我軍十四位著名的政委,他們從轟轟烈烈的偉大戰爭中脫穎而出,有的參加過著名的秋收起義、上過井岡山,曾經曆漫漫的長征;有的參加過北伐戰爭,聆聽過南昌起義的隆隆炮聲;有的縱橫在雪域叢林,馳騁在白山黑水之間;他們討軍閥、反“圍剿”、打日寇,為著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著新中國的建設,或親自帶兵征戰沙場,或鼓動宣傳,出謀劃策,以自己壯麗的人生和聰穎的智慧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他們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都多次擔任政委這一重要職務,他們非同尋常的人生閱曆展示了政委這一角色的足智多謀和豐富多彩。

十四位政委英名遠揚,故事廣為流傳。本書選取的是他們戰鬥生涯和人生經曆極富傳奇性的精彩片斷,他們成長的故事,他們戰鬥的曆程,具有與眾不同的個人魅力,讀起來令人興趣盎然。本書能夠使讀者了解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輝煌曆史,走進十四位政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極具趣味性和可讀性。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曾經參考了大量的軍史戰史資料、將帥回憶錄等公開出版的各類圖書,有些已在參考文獻中列出,有些也可能有所遺漏,在此,謹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謝意。因本人水平有限,加之占有資料還不夠豐富,書中錯漏及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