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說作為政治機關的負責人,還要善於發揮機關裏每個人的作用。現在正處在嚴酷的戰爭環境,機關裏就這麼幾個人,要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多麵手,既能獨擋一麵,又能統籌全局;既會做政治工作,又會指揮戰鬥。政治機關還應成為團結的表率。在對幹部的任用上要出以公心,一視同仁。不管是哪裏來的幹部,都是黨的幹部,都要持歡迎的態度,都要公平合理地使用。特別對那些能打仗的幹部,更要注意培養。
羅榮桓的談話,很少有慷慨激昂,抑揚頓挫之態,但卻似潤物無聲的江南春雨,娓娓道來,令唐亮折服。一天的談話結束後,每當夜深入靜,唐亮都要就著跳躍的燈光,回憶著羅榮桓談話的內容,在小本子上記敘著羅榮桓的教誨。
唐亮把羅榮桓當作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榜樣。在唐亮的晚年,他曾深情地回顧了與羅榮桓交往的這段曆史:“回想起羅帥在住院期間對我的教誨,真像是補了一堂深刻而生動的政治工作課,對我以後所從事的軍隊政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八 潤物細無聲
唐亮病愈後,任濱海軍區政委,與他搭檔的濱海軍區司令員是陳士榘,陳是參加過秋收起義上過井岡山的老紅軍,曾任115師343旅參謀長和115師參謀長。唐亮調到濱海軍區後,與陳士榘聯手指揮了裏應外合奪莒城的戰鬥。在戰鬥中,唐亮與陳司令員密切配合,將戰時政治工作滲透到部隊作戰行功之中去,使政治工作發揮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唐亮認為,口號是政治行動的高度概括,是對作戰任務、目標的高度濃縮,特別是對一支文化水平不高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來說,簡明而崇高的東西遠比高奧深遠的長篇大論更容易被消化和理解。因此,每次作戰,他都適時地提出言簡意明的行動口號。針對八路軍的裝備的問題,他提出“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叫敵入送來,還不打收條”的口號,激勵部隊多從敵人手裏繳獲武器裝備。
戰鬥發起前,隻要時間允許,唐亮總要到第一線去做宣傳鼓動工作。在濱海軍區獨立團攻打大興莊據點時,唐亮精神抖擻地站在隊伍前麵,用洪亮的聲音對大家說:“大興莊據點象個大鐵釘,釘在我們海陵縣的東麵,它保護著沙河敵偽據點,威脅著我們3個區的工作。為了紀念我們黨的生日,為向抗戰7周年獻禮,為給光榮棲性的符竹庭政委和烈士們複仇,我們一定要打下這個據點,要堅決拔掉這個釘子!”
戰士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齊聲高呼道:“堅決拔掉這個釘子!”“一定要完成戰鬥任務!”“拿不下據點,消滅不了敵人,就不回來!”
每次戰鬥,唐亮都要求各級政治機關和政工幹部深入前線,把有力的政治工作做到指戰員的心坎裏。他自己也經常深入火線激勵指戰員。每當激戰中指戰員看見自己的政委出現在自己麵前時,就會迸發出極大的拚殺力量。
戰鬥中,唐亮不顧警衛員的勸阻,前出到離敵人陣地不到百米的塹壕裏對偽軍喊話,偽軍槍彈象水潑般地掃過來,突然一發炮彈就在他喊話的地方旁邊爆炸了,警衛員的臉都嚇白了,他卻幽默地說:“要不是你們幾個小鬼拉著我走,今天我們可要坐飛機啦!”唐亮的行動極大地激勵了戰鬥中的幹部、戰土,他們都欽佩地說:“有這樣的政委在身邊,我們怎麼能不英勇殺敵呢?”
有一次,唐亮正在吃午飯,正巧看見“日本反戰同盟”的木村小島從他身邊走過,就把木村叫住,把自己的小米幹飯全給木村吃了。幾個警衛員看在眼裏,心裏挺不高興,又不好說什麼。木村吃過飯,激動地對站在兩旁的戰土說:“中國人真偉大,這麼高級的首長對我還這麼好!”
對由日本戰俘組成的“反戰同盟”的成員,唐亮經常去看他們,給他們講中國戰場及國際形勢,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努力做好抗戰的宣傳工作。唐亮對他們說;“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這裏麵也有你們的一份功勞!”說得這些日本戰俘心裏熱乎乎的。
為了反擊日軍的頻繁“掃蕩”,部隊連日行軍,十分疲勞,有時連飯也吃不上。一次,唐亮騎在馬上看到一個日本人一步一拐地艱難地走著,便跳下馬,讓那個日本人騎上去。
那個日本人一個立正:“長官的馬,我不能騎!”
唐亮說:“我命令你騎!”又說;“你們幫助我們抗戰,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抗戰勝利了也有你們的功勞,我們要一起努力,克服困難,讓戰爭早些結束,戰爭結束,你們就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了。”
一席話,說得在場的日本戰俘熱淚盈眶。這些“反戰同盟”的成員,不少人以前在戰場上是我們的死敵,後來在我軍俘虜政策的感召下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在人民軍隊裏,他們才親身體會到官兵一致、官兵平等,對此初覺不解,繼而羨慕不已。
九 宿北戰役化險為夷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毅率新四軍主力由華中北進山東,進到山東的新四軍主力和留在山東的八路軍一部,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後改稱山東野戰軍,由陳毅任司令員,唐亮出任政治部主任。
唐亮走上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的崗位,覺得能在陳毅軍長直接領導下工作十分幸運。在此之前,他沒有在陳毅領導下工作過,彼此都不熟悉,但對陳毅在創建紅軍、開展井岡山鬥爭和堅持3年江南遊擊戰爭、開辟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卻是如雷貫耳的。
野戰軍成立後,鑒於部隊有的來自新四軍,有的來自八路軍,部隊的隸屬關係不同,戰鬥作風不同,生活習慣也有差異。原在蘇皖地區的部隊,到山東後對吃高粱、小米、大蔥、煎餅不習慣,而大米又沒有,白麵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擔任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的唐亮十分重視做好部隊的團結工作。
唐亮常說:“部隊打勝仗,靠的是高度的團結一致。內部不團結,力量再大也相互抵消掉了”。唐亮要求部隊各級領導教育指戰員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多體諒地方上的困難,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有什麼就吃什麼。同時,他強調各部隊之間,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多看人家的長處,少挑剔別人的短處;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對保證部隊的團結協作和集中統一,有重要意義。
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指揮25個半旅,分4路從江蘇東台、淮陰、宿遷和山東嶧縣出犯,企圖占領蘇北,消滅華東地區的解放軍主力,或迫使華東解放軍主力北撤山東。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和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研究認為,國民黨軍雖是4路進攻,但其間隙大,應援不便,而宿遷一路孤立突出,對蘇北解放區威脅最大,他們報經中央軍委批準,決定集中24個團的兵力,發起宿北戰役,殲擊由宿遷向北進犯的國民黨軍第69師。陳毅還明確了指揮分工:他在指揮部坐鎮,東麵由粟裕、譚震林指揮,西麵由陳士榘、唐亮指揮。
戰役打響前,唐亮隨陳毅來到華中前線,在宿縣參加由陳毅主持召開的會議,為了盡量將有生力量集中到第一線作戰,上級決定減少指揮機構和擔任會議警衛的兵力。唐亮也主動把身邊的警衛人員減少了。趁著夜色,唐亮和幾個隨行的警衛人員正騎馬疾行。突然,聽到前頭傳來警衛員的喝聲:“站住,前麵是幹什麼的?”
語音未落,密集的子彈從前方幾棵黑乎乎的大樹下噴射而來,“嗖嗖”地從頭上和身邊擦過,唐亮甚至都能感覺出子彈擦過帶來的灼熱。他們趕緊臥倒拔槍反擊,等把這小股土匪打跑,唐亮一看自己的馬,兩個眼睛都被打瞎了。到了駐地,有的同誌說,到處是敵人,首長的警衛不能少啊!唐亮說:“這次敵人偷襲我們,我們人少不是也打跑了他們嗎?說明人多不如人少好啊!勇敢加技術,就是戰鬥力!”
戰役打響後,唐亮和時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的陳士榘一道,指揮第1縱隊和第8師,趁國民黨軍立足未穩,從西北方向向東南實施猛烈突擊,割斷了國民黨第69師與第11師的聯係,奪取和控製了戰場的製高點峰山,震撼了敵人,打亂了敵人的指揮部署。爾後,協同第2、第9縱隊和第7師,逐點攻擊,僅用4天時間,將有2.1萬餘名官兵的第69師全部殲滅,其中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這是解放戰爭期間,華東戰場國民黨軍唯一執行蔣介石所謂“不成功,便成仁”訓詞的將領。宿北戰役,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的第1個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編師的勝仗,中央軍委致電祝賀,並號召華東全軍:“以宿北戰役為例,力爭打大殲滅戰。”
戰役期間,按照陳毅總指揮的部署,為了誘敵深入,我軍主動北撤。當時正值雨季,大雨滂沱,河水暴漲,唐亮一行40多人,行軍來到一條河邊。河本來並不寬,一發大水,河麵竟寬得認不出來了。唐亮想,時間不等人,隨即提出牽馬淌過河去。大家不同意,他堅持快走。越走水越深,到了河中間,水急浪大,水一下子沒過了胸口。唐亮到底年紀大了幾歲,身體又不太好,漸漸地有些支持不住。警衛員扶著唐亮拚命往岸邊走。還沒到對岸,一小股敵人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在他們背後“砰砰砰”直放槍。人在水裏,又前後受敵,情況十分危險。唐亮指揮大家一邊開火還擊,一邊加速強行渡河。好在敵人不多,打了一陣就跑了。
上岸清點人員,雖說一個不少,但有幾個受了輕傷。唐亮不無幽默地對大家說:“這次沒聽你們的意見,是我的不對,今天用你們山東話說,我們都差點被包了‘餃子’”。
唐亮一次次脫險,所以總是對警衛戰上說:“我們同生死共患難,是有革命感情的。”以表達他對警衛人員的感激之情。宿北戰役結束後,唐亮和陳毅、陳士榘聯名給山東野戰軍各部隊下達指示,指出:宿北戰役意義重大,要認真總結協同作戰和分割、包圍、殲滅敵人的經驗,獎勵參戰有功的部隊和指戰員。
十 揚威孟良崮戰役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1947年1月21日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下轄12個縱隊,約27萬人,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唐亮為政治部主任。
作為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唐亮把使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土氣當作自己崇高的使命。看到部隊生龍活虎的樣子,他打心眼裏高興。他常說,部隊象一麵鏡子,政治工作、機關工作做得怎麼樣,是要從這麵鏡子裏準確無誤地反映出來的。
在陳毅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唐亮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優良的傳統和寶貴的經驗,華東野戰軍的政治工作活躍,不斷創新發展,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陳毅這位前委書記。在具體工作中,陳毅對政治機關非常尊重,對政治工作非常支持,使唐亮非常感動。
在魯南戰役結束後的野戰軍幹部會上,陳毅專門講到野戰軍全體官兵要服從黨的領導,提高政治認識,尊重政治工作製度,學習政治工作。陳毅說:在魯南戰役打快速縱隊時,我們召集幾個部隊政委來開會,商定統一集中使用汽車和工兵、炮兵、坦克器材,由各政委出麵去各後方機關集中收繳器材,不料竟有人員說必須有司令員的條子才算數,這簡直是荒謬的回答,這不僅不尊重政治委員,而且是不執行上級決定的違法行為。陳毅嚴肅地說,我擔任司令員,必須首先尊重和服從政委、副政委以及政治部的意見和提議,野戰軍的每一個軍事指揮員都要養成這種尊重政治工作、提倡政治工作、參加政治工作的良好習慣。
唐亮當初走上這領導幾十萬大軍政治工作的領導崗位,是常存“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的,但有陳毅這樣的好司令員,陳毅對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幹部的尊重和理解,增添了唐亮做好政治工作的信心和責任感。
1947年3月,蔣介石在對全國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失敗後,被迫轉入重點進攻。重點進攻的矛頭首先指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企圖先在這兩處得手後再轉向華北和東北解放區。5月,華野陳毅、譚震林、粟裕首長決定,發起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唐亮率野戰軍政治部駐在離野戰軍指揮部不遠的地方,協助陳、譚、粟首長指揮作戰。
張靈甫率整編74師(轄整51、57、58三個旅)驕縱冒進,被我軍圍困在蒙陰地區的孟良崮一帶後,蔣介石突發奇想,一麵督導整編74師固守持援,一麵嚴令整編11師,整編65師、整編25師、整編83師、整編48師和第7軍迅速向整編74師靠攏,企圖來個中心開花,在蒙陰、青駝寺地區裏外夾擊,聚殲我軍。
唐亮知道,孟良崮這一仗將十分艱苦,雖然整編74師已成甕中之鱉,但他的戰鬥力仍不可小視。整編74師原是74軍,擔任過南京衛戍任務,曆來自稱為“禦林軍”,蔣介石曾封它為“模範軍”,抗戰期間,多次得到蔣介石統帥部的嘉獎,稱為“鐵軍”;日本投降後,被空運到南京受降並拱衛南京,裝備精良,待遇和憲兵一樣。蔣介石發動內戰,兩次調兵遣將都令不得將其調出南京。因此,這個師驕氣十足,師長張靈甫曾狂妄地吹噓道:“有74師在,就有國民黨在。”
麵對變幻莫測的戰局,唐亮在野戰軍政治部,好幾天沒睡覺,兩眼熬得通紅。他不斷用電話和各縱隊首長聯係,了解情況,布置任務,要求各級政治機關要全麵落實陳毅司令員的指示:發揮夜戰、近戰特長,發揮連續作戰的精神,要“殲滅74師,活捉張靈甫”。
各路敵軍在蔣介石嚴令催促下,先後逼近戰區,情況十分危急。唐亮在進行政治動員時說:“這一仗關係重大,74師是蔣軍中的‘強中強’,消滅了它,對全國人民是個很大的振奮,對蔣軍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
唐亮要求各級政治機關,要根據華野首長決心,全麵貫徹前委“堅決、幹脆、徹底消滅敵主力整編74師”的召號,教育部隊堅決執行命令,發揚猛打猛衝的戰鬥作風,忍饑耐餓,英勇奮戰,盡快消滅敵人。
戰鬥打響後,華東野戰軍主攻集團5個縱隊,從15日13時,分頭向孟良崮發起總攻。戰場上空天黑雲低,細雨蒙蒙,到處那是槍聲、喊殺聲和刺刀搏擊的鏗鏘聲,戰至16日17時,終於全殲74師,擊斃了不可一世的張靈甫。
孟良崮大捷震動了全國,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是全軍上下,同心同德英勇奮戰的結果,也是山東人民節衣縮食支援前線的結果,又是全國戰場各兄弟部隊配合作戰的結果。在戰鬥中,唐亮領導政治機關配合華野首長決策和作戰指揮,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