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倒戈讓張學良走到前台,而與傅作義孤城對峙則讓張學良名傳海內,到西安事變之後少帥之名更是震驚中外。但僅是這些刀光劍影,還不足以讓張學良成為民國最富傳奇性的人物,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自然是他與趙四小姐的那段戀情,轟轟烈烈,至死不渝,不管是史學家還是小說家,對這個故事都欲罷不能。哪怕少帥在晚年口述時給這一段傳奇減色不少,但人們仍然願意不管不顧地用最浪漫的思維去為這段故事添姿增色。
(一)
現在想想,風流倜儻的少帥張學良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要是沒有一段鮮活的情愛故事穿插其間,實在是大大的無趣。於是,張學良邂逅了趙一荻,一段轟轟烈烈的故事就此掀起大幕,加上後世善男信女一廂情願地添油加醋,便成就了一段膾炙人口的生死戀情。其實剝去那些華麗的傳說外衣,少帥與趙四小姐的戀愛,與平凡人家並無不同,隻是形勢所迫,個人命運被時代左右,些許無奈,些許牽掛,便促成了這段故事。曆史本來就是這樣,再枯燥的情節一經記載,便成了激動人心的傳奇。
早在與趙一荻相識之前,張學良就已經有了家室,他的妻子是於鳳至。於鳳至是富商於文鬥的女兒,於文鬥早年曾對張作霖有恩,於是就訂下了兒女親家。張學良和於鳳至結婚的時候,張學良16歲,於鳳至19歲,人說“女大三,抱金磚”,於鳳至恰恰比張學良大了三歲。據說張學良本來就對這門婚事不太滿意,但父親張作霖是專橫跋扈的“東北王”,平素說一不二,哪怕麵對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張學良心裏老大不願意,但也隻能同意,婚後張學良稱呼於鳳至為“大姐”。
後來的人們一談起趙一荻,便會將各種溢美之詞安在趙四小姐的名字前,比如“傾國傾城”“天姿國色”“韻月淑香”等。其實,於鳳至之貌美絲毫不遜於趙一荻。在留存下來的照片上,依然能夠依稀瞧出於鳳至的風姿綽約。她長得非常清秀,加之家境豐盈,得以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所以端莊大方,可以說是純正的古典美人。連曾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末代皇帝溥儀,在見過於鳳至以後都感慨於鳳至“長得很美”。
除了於鳳至,張學良還與穀瑞玉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戀情。關於少帥與穀瑞玉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前一個讓人覺得繾綣纏綿,後一個則讓人唏噓慨歎。穀瑞玉的容貌與於鳳至、趙一荻的風格完全不同,據說穀瑞玉是中俄混血,想來必有別樣的異國風情。以照片來看,穀瑞玉與於鳳至、趙一荻也大不相同,於鳳至是傳統的女性,趙一荻更像個洋學生,而穀瑞玉則更具風情,換言之,有一種成熟女性的魅力。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說是穀瑞玉與少帥相識於穀家的家宴上。當時的穀瑞玉正在天津租界一家英國人開辦的學校裏學習英語,而剛剛自講武堂畢業的張學良也在學習英語,兩個人因為學業從而有了共同的語言。想來那個場景是足夠浪漫的,燭光洋酒,笙歌燕舞,一對俊男靚女款款而談,怎麼可能不迸發出火花?於是,穀瑞玉與張學良都有相見恨晚之意,穀瑞玉更是對張學良芳心暗許。後來,奉軍自英國訂購了一批飛機,張學良便請英語嫻熟的穀瑞玉在談判時擔任翻譯,經過這一番相處,兩人的關係就更為親密。
故事的高潮戲份出現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當時張學良率兵在山海關九門口與直軍激戰,穀瑞玉聽說戰事膠著,心中掛念著張學良,竟然不顧槍林彈雨,親自到前線去陪伴張學良。少帥終於被穀瑞玉的真情所感動,於是在戰事結束之後,就在奉天城的經三路28號購置一處房產,將穀瑞玉安置其中,正式納為自己的妾室。但穀瑞玉作為張學良的如夫人,始終無法得到大帥府的接納,直到二人感情破裂,穀瑞玉都未能踏入大帥府的大門。
在張學良南征北戰的歲月裏,穀瑞玉也被描述為緊緊跟隨在少帥左右的唯一女子,她跟在張學良身邊任勞任怨,甚至還向少帥吐露衷腸:“隻要有你的地方就有我,就是天涯海角也敢隨你去。”在張學良駐兵秦皇島時,對海鮮過敏的穀瑞玉為了適應當地的飲食好陪伴少帥,竟然學會了吃海鮮。在郭鬆齡反奉和征戰河南的時候,穀瑞玉也時刻不離少帥左右,張學良為了感謝穀瑞玉的悉心陪伴,特地在天津租界內為穀瑞玉買了一處豪華住宅。
但是張學良到底是遇見了一生中的天命真女趙一荻,於是和穀瑞玉的關係便逐漸冷淡。被張學良冷落的穀瑞玉開始自甘墮落,開始到處去尋歡作樂。皇姑屯事件爆發之後,奉軍曾秘不發喪,而穀瑞玉不經張學良同意自天津返回奉天,日本報紙因此推斷“張學良的如夫人穀瑞玉由津返奉,說明張作霖在皇姑屯必死無疑”。1928年冬,張學良在籌備“東北易幟”的時候,穀瑞玉竟然被楊宇霆收買,暗中破壞統一。忍無可忍的張學良遂於1931年1月正式和穀瑞玉斷絕了關係,又給她10萬元作為生活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