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所乘坐的專車共18節車廂,他原本坐在第三節車廂,專車在經過山海關時,吳俊升的專車又加入,因此張作霖便排在了第四節。吳俊升是專門到山海關來迎接張作霖的,他原本就不同意奉軍入關,因此在張作霖決定北歸之際,他深感欣慰,親自到山海關迎接張作霖,更希望與張作霖討論日後的東北局勢。吳俊升出發之前,其家屬及幕僚本並不願其前往,但吳氏執意而往,對眾人的勸阻置之不顧。
(二)
有關於皇姑屯事件中的情況,後來的人主要依據的是張作霖的衛兵溫守善的回憶,但後來比照張作霖孫子張閭實的講述,很多地方頗有出入。
張閭實是張學良六弟張學浚的兒子,屬於張家的第三代人,而張學浚的母親則是張作霖的五夫人壽懿。五夫人壽懿是黑龍江將軍壽山的外室王氏所生,又名王雅君,所以大帥府的人則稱之為壽夫人。雖然這位壽夫人上麵還有四位夫人,下麵則有張作霖後娶的六夫人馬嶽清,卻是最得張作霖寵愛,大帥府的大小事情都由這位壽夫人做主。關於皇姑屯後的事情,如果多來自壽夫人的講述,那麼張閭實的講述倒是可信的。
1928年6月4日淩晨5時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車進入奉天皇姑屯一帶,到達南滿路與京奉路交叉路橋下時,忽然聽得一聲巨響,列車的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車廂立刻被炸毀,吳俊升及部分隨行人員當場斃命,張作霖則身受重傷,日籍顧問義賀信也隻是腳踝受微傷,同車而行的張作霖六夫人馬嶽清也隻是受到輕傷。其他車廂的隨行人員迅速開展搶救,將交道口出事地點戒嚴,不準人接觸現場,並用汽車將重傷的張作霖送回奉天。
當時在奉天大帥府打理內務的正是壽夫人,張作霖被送回奉天之後,其他人都心慌意亂,隻有這位壽夫人鎮定冷靜,從容布置一切。張作霖所乘的小汽車徑直開到壽夫人所住的小青樓下,張作霖隨後即被安置在臥室的床上。為了封鎖消息,除了壽夫人和她的貼身丫鬟之外,任何人不得進入。而張作霖在爆炸後其喉嚨就已經被飛片切斷,所以根本無法再說話,也就沒有留下遺言一說,到上午10時,一代梟雄撒手人寰,終年53歲。
在張作霖去世之際,壽夫人體現出了作為張家當家人的從容不迫,她親自著手安排秘不發喪的計劃,並派人秘密前往京畿設法通知張學良。皇姑屯事件使張作霖的生死變得撲朔迷離,東北軍群龍無首,此時軍隊內部可能借機奪權的大有人在,外麵日本人也是步步緊逼,壽夫人卻始終如常地麵對眾人,饒是所有人都對張作霖的近況存憂,麵對從容不迫的壽夫人也不敢輕易下斷論。
除了壽夫人,另一位站出來穩定東北局勢的就是吉林督軍張作相。因為奉軍在關內戰敗,黑龍江督軍吳俊升又在皇姑屯被炸死,吉林督軍張作相便成為當時最大的實力派。在帥府秘不發喪的時候,是這位吉林督軍挺身而出,有張作相支持壽夫人,其他人縱然存疑,也不敢公然質疑。張作相是張作霖的結義兄弟,所以不管是在大帥府還是奉軍中,他都說得上話,壽夫人能夠一直堅持到張學良回奉天,張作相可以說居功至偉。
那麼,當時張學良在哪裏呢?按照張閭實的說法,張學良“失蹤”了,找不到了。一直到十三天後,張學良才微服回到奉天,就任奉天軍務督辦。其實,雖然張作霖乘車準備逃出關外,但關內的戰事並沒有結束,孫傳芳、張宗昌、褚玉璞等人還在率部和北伐軍交戰,依然是一片狼煙四起的混亂景象。因為張作霖的死被保密,沒有人知道,所以派去尋找張學良的人自然也是秘密的,這樣就造成了很多麻煩,一直到十三天以後,才在兵荒馬亂中找到了張學良,而張學良則急急忙忙趕回奉天。
張學良回到奉天之後,即得到了張作相為首的舊派軍人、韓麟春為首的大學係軍人的支持,所以即便張作霖並未留下什麼遺言,張學良要繼承奉天的軍務,也沒有人敢反對。這又恰恰是他與楊宇霆矛盾的源頭,舊派、大學係與士官係本來就是有矛盾的,尤其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和郭鬆齡事變之後,士官係最為得寵。張學良一上任,士官係便不再得寵,楊宇霆、常蔭槐也因此對張學良開始有意見:舊派、大學係認為張作霖是誤信士官係,如今時移世易,楊宇霆自然也就認為張學良選擇相信舊派、大學係是錯誤的。
至於張作霖的死,後來經查明是由時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河本大作一手策劃,他在戰後審判時交代了當時的具體情況:“我指揮他們事先在沈陽北一公裏半京奉路和南滿路交接點皇姑屯布下‘必死之陣’,設置了30麻袋黃色炸藥,在500米外的瞭望台用電氣機控製觸發爆炸。在交叉點以北裝置了脫軌機,在附近又埋伏了一排衝鋒隊。1928年6月4日5時半,張作霖所乘的藍色鐵甲車剛剛開到鐵路交叉點,東宮大尉一按電鈕,裝甲列車全被炸毀。”不過,近年也有學者提出乃是蘇聯炸死張作霖嫁禍給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