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潭在八兄弟中威望最高,在1920年被張作霖削去軍職,任命為奉天省洮昌道道尹。爾後隱居於四平私邸,很少再過問政事,馮德麟和張作霖交惡時,馬龍潭曾一度出山調解緊張關係。九一八事變後,日方曾多次邀請馬龍潭出任偽職,均被其嚴詞拒絕。馬龍潭於1940年在四平寓所無疾而終,終年84歲。
馮德麟曾和張作霖兵戎相見,張勳複辟失敗之後得張作霖搭救回到東北,與張作霖言歸於好,此後便再沒有執掌軍權。但馮德麟的兒子馮庸卻頗受張作霖重用,馮庸和張學良還是結拜兄弟,出資開辦了馮庸大學,後被任命為東北空軍司令。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心髒病突發,死於廣寧,終年59歲。
在東北易幟之後,湯玉麟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熱河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六師師長。1933年日軍進攻熱河,湯玉麟率部退至灤平,遂被宋哲元收編,委任為第二十九軍總參議。1934年5月,湯玉麟出任北平軍分會高級顧問,半年後辭職居於天津意大利租界寓所。在抗戰期間,湯玉麟多次拒絕出任偽職,到解放戰爭時,又搬到花園路3號居住。1949年2月,湯玉麟病逝於天津,終年80歲。
和其他幾位兄弟相比,張景惠的名聲就要差很多。九一八事變之後,張景惠先後出任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偽軍政部總長、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等職。抗戰結束之後,張景惠被蘇聯軍隊逮捕,隨後於1950年8月在綏芬河移交給中方,後被關押於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1月,張景惠病逝於撫順戰犯管理所,終年88歲。
張學良執掌東北之後,張作相悉心輔佐,所以張學良稱其為老叔、輔帥,並且讓自己的原配夫人於鳳至做了張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幹女兒。張學良率部退入關內以後,張作相留守東北,任東北四省留守司令,駐大帥府,主持東北後方事務。1933年,張作相退出軍政界,在天津英國租界內隱居,抗戰期間張景惠曾多次派人邀其出任偽職,均被拒絕。抗戰勝利之後,出任東北行轅政治委員會委員。1949年3月,張作相患心髒病(另有腦溢血說)逝世,終年68歲。
除了這幾位把兄弟,張作霖最為倚重的便是奉軍的“五虎將”薑登選、郭鬆齡、韓麟春、李景林、張宗昌。薑登選在郭鬆齡倒戈時被殺,其在奉軍中素有威望,與楊宇霆同屬士官係,所以楊宇霆專門在奉天省城南的風雨台修建了薑廟。而另一員虎將郭鬆齡則是兵敗被殺,張學良晚年回憶說,“第二次奉直戰爭,東北軍很好,良心話,訓練得很好,那時候郭鬆齡負責訓練……等到郭鬆齡叛變了以後,這個東北軍的訓練就沒有那麼好了……”
在郭鬆齡兵敗被殺之後,跟在張學良身邊的心腹將領,便是韓麟春。還是在1927年冬天,張學良和韓麟春率領奉軍與閻錫山的晉軍對峙時,韓麟春突然中風,因病辭去第四方麵軍軍團長職務,而交由楊宇霆繼任。張學良和韓麟春配合時,連挫晉軍,等到換成楊宇霆以後,就連戰連敗,可以說是高下立現。1931年韓麟春因病去世,張學良就此失掉了左膀右臂。
李景林被張作霖解除軍職之後,即南下到上海攜手武術名家孫祿堂弘揚國術。1928年3月24日,中央國術館在南京成立,張之江任館長,李景林出任副館長。1929年,李景林出任“浙江國術遊藝大會”籌備主任,在杭州國術遊藝會後一度在浙江國術館執教。1930年,在南京拜訪西北軍名將、武術高手張之江,隨後赴濟南創建“山東國術館”。1931年12月3日,因為突患痢疾,李景林在濟南病故,終年僅47歲,但為國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奉軍兵敗出關之後,最可憐的人就是張宗昌。張宗昌當時還有5萬餘人,但他的部隊軍紀差、戰鬥力更差,關外的奉軍首腦都不願意收留他,這時候北伐軍白崇禧部又將他包圍,他隻好化裝從一條小巷逃走,然後坐著小漁船自灤州口逃到大連,又坐船東渡日本,其所部的5萬餘人則盡被白崇禧收編。1929年,在日軍支持下,張宗昌集合直隸、山東的殘部在煙台登陸,結果再次被擊敗,又逃往日本。
九一八事變以後,張宗昌在日本花光了身上的錢,就逃回北平,張學良安排他在北京鐵獅子胡同居住。通過石友三,張宗昌認識了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便一心想要利用其關係再回到山東。1932年8月底,張宗昌悄悄偕原參謀長金壽昌入魯。9月2日,張學良恐怕有變,借張宗昌姨太太之名給他發出電報,假稱其母祝巫婆病危。3日,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被省議員鄭繼成刺殺身亡,終年51歲,而鄭繼成便是西北軍將領鄭金聲的兒子,可以說是為父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