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2 / 2)

[33] 嚴瑞,論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與相通[D].安徽大學,2015。

[34] 鄧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D].東北師範大學,2016.

[35] 楊朝明,崇正義 尚和合 求大同[N]. 光明日報,2014-07-29(016)。

[36] 肖群忠、楊建強,論中國夢的“大同”文化根基[J].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06):59-65+2。

[37]王軍,近代以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心態演變[J].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15,36(06):76-82。

[38] 楊茂玉,當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路徑[J\/OL]. 中國培訓:1-2[2019-03-04].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22.054。

[39] 盧澍,唯物史觀視域下中國近代文化自信的喪失與當代重建研究[D].蘭州大學,2015。

[40]王軍,近代以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心態演變[J].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15,36(06):76-82。

[41] 藍誌勇、魏明,現代國家治理體係:頂層設計、實踐經驗與複雜性[J]. 公共管理學報,2014,11(01):1-9+137。

[42] 石海兵、劉繼平,天人合一與征服自然——中西自然觀的比較[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79-81。

[43] 何葉菊,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差異分析[J].管理觀察,2008(09):143。

[44] 方光華,“命運共同體”彰顯中華文化精髓[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1-19(001)。

[45] 王保國,地理環境、農耕文明與中原文化的基本趨向[J]. 殷都學刊,2006,(1):97-101。

[46] 王睿,論希臘化時期亞曆山大裏亞的文化特征及其曆史地位[D].陝西師範大學,2012。

[47] 簡丹,《大國崛起》:讓曆史照亮未來的行程[J]. 當代廣西,2007,(1):60-63。

[48] 百度百科:地理大發現

[49] 賈海濱,再論自然環境對政治體製的影響[J]. 世紀橋,2014(09):53-54。

[50] 習近平用“和”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學習中國,2018.8.13。

[51] 關立新,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

[52] 盧靜,當前全球治理的製度困境及其改革[J].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4,(1):107-121。

[53] 範黎波、施屹舟,理性看待和正確應對“逆全球化”現象[N]. 光明日報,2017-04-02(007)。

[54] 石晨霞,全球治理機製的發展與中國的參與[J]. 太平洋學報,2014,22(01):18-28。

[55] 朱雲漢,逆全球化潮流與全球治理改革的新動力[R].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孫運璿科技講座的演講,2017。

[56]蔣好華,論人類治理模式的演變[J]. 唯實,2004,(Z1):78-82。

[57]蔣好華,論人類治理模式的演變[J]. 唯實,2004,(Z1):78-82。

[58]左鳳榮,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標與追求——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J].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17,11(01):108-113。

[59] 江應中,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哲學基礎[J].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1):1-8。

[60] 任潔,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J]. 東南學術,2018(01):10-17。

[61] 李向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J]. 中國領導科學,2017(05):46。

[62]左鳳榮,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標與追求——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J].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17,11(01):108-113。

[63]左鳳榮,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標與追求——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J].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17,11(01):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