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三星堆海貝來源及其影響》,劉江曙,載《四川文物》1993年5期。

《三星堆海貝來源初探》,敖天照,載《四川文物》1993年5期。

《從月亮灣到三星堆》,王仁湘,載《文物天地》1994年6期。

《三星堆文化與二裏頭文化的關係及相關問題》,杜金鵬,載《四川文物》1995年1期。

《廣漢三星堆遺址一、二號坑的時代、性質的再討論》,陳顯丹,載《四川文物》1997年4期。

《三星堆文化與夏商文化的關係》,鄒衡,載《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研究》,陳德安,載《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2期。

《從古代中國看琉球列島的寶貝》,木下尚子,載《四川文物》2003年1期。

《三星堆話古》,敖天照、劉雨濤,載《廣漢文史資料選輯》第九輯。

《三星堆神壇考》,樊一、吳維羲,載《四川文物》2003年2期。

《三星堆玉石器再研究》,敖天照,載《四川文物》2003年2期。

《三峽考古瑣記》,林向,載《四川文物》2003年3期。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構架特征》,趙殿增,載《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1期。

《三星堆探索》,趙殿增,載《中國旅遊報》2001年2月9日。

《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科生長點》,趙殿增、陳德安,載《蘇秉琦與中國當代考古學》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三星堆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神》,趙殿增,載《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1期。

《三星堆青銅神壇賞析》,趙殿增,載《文物天地》2002年5期。

《又一個“三星堆”驚世現成都》,周其俊、李緒成,載《北京晚報》2001年4月3日。

《金沙遺址的主人是古蜀國王》,新華社,載《北京晚報》2001年4月5日。

《金沙遺址再次震驚世界》,丁文亞、宋陽,載《北京晚報》2001年11月14日。

《繼三星堆後四川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朱章義、張擎、王芳,載《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7日。

《金沙:閃耀古蜀國珍寶的輝煌》,朱章義、王芳、李緒成、李升,載《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19日。

《成都金沙遺址發現與文物搶救記》,張擎、朱章義,載《中國曆史文物》2002年1期。

《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發掘與意義》,朱章義、張擎、王芳,載《四川文物》2002年2期。

《金沙——一個可能是古蜀國都邑的地方》,王芳、張擎、朱章義,載《文物天地》2002年5期。

後記

在采訪與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曆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四川省文化廳、四川大學考古係、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博物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同時得到了黃景略、鄒衡、吳九龍、林向、馬繼賢、趙殿增、陳德安、陳顯丹、胡昌鈺、楊曉鄔、王家祐、王有鵬、敖天照、肖先進、鄧懿梅、張文彥、朱章義、張擎、肖平、劉鈴、鍾麗霞等專家學者,以及燕道誠四世孫燕氏兄弟的關懷與支持,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嶽南

201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