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普列漢諾夫和列寧的解釋路線(1 / 2)

談到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不能不首先關注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因為這種見解至今仍然影響著對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關係的理解。

普列漢諾夫曾到倫敦拜訪過恩格斯,並就一些理論問題與恩格斯展開過熱烈的討論。恩格斯高度讚揚普列漢諾夫,肯定他理解並掌握了馬克思主義。[1]普列漢諾夫不僅翻譯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並為之作序,還翻譯了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並為之作序和作注。在《黑格爾逝世六十周年》、《論一元論曆史觀之發展》等一係列論著中,普列漢諾夫論述了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並在這個過程中論述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的理解。

首先,普列漢諾夫認為,“談了現代社會主義起源問題的人們,常常對我們說:馬克思的哲學是黑格爾哲學的合乎邏輯的和必然的結果。這是正確的,但這是不完全的,很不完全的。馬克思的承繼黑格爾,正像丘比特的承繼薩茨爾奴斯一樣,是貶黜了後者的王位的。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出現,是人類思想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最偉大的革命。”[2]這表明,普列漢諾夫堅信,馬克思是通過唯物主義立場的確立而揚棄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

其次,普列漢諾夫認為,馬克思是在一般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批判改造黑格爾辯證法,從而創立自己的哲學的。在談到《哲學的貧困》第二部分時,普列漢諾夫指出:“在那個時候,馬克思已經把辯證法(它在黑格爾那裏有著純粹唯心主義的性質,在蒲魯東那裏也保存了這樣的性質)放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麵了。”[3]正是基於這一思想,普列漢諾夫提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不僅是唯物主義的哲學,而且是辯證的唯物主義”[4]。這裏,普列漢諾夫借助於“辯證的唯物主義”這一術語,強調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辯證性,其基本思路是:馬克思的哲學是由唯物主義(以費爾巴哈為媒介)和辯證法(以黑格爾為媒介)的結合而產生的。

最後,當普列漢諾夫把馬克思哲學稱為“辯證唯物主義”時,拉布裏奧拉則把馬克思哲學稱為“曆史唯物主義”,這兩個不同術語的使用引起了米海洛夫斯基的困惑。普列漢諾夫為此而答複道:“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涉及到曆史,所以恩格斯有時將它叫做曆史的。這個形容語不是說明唯物主義的特征,而隻表明應用它去解釋的那些領域之一。”[5]這表明,普列漢諾夫實質上把曆史唯物主義理解為辯證唯物主義在曆史領域中的應用。這一思想後來在列寧和斯大林那裏得到了明確的表述。

可以看出,普列漢諾夫關注的焦點始終集中在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所引發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軍對陣,以及對唯心主義辯證法的改造中。普列漢諾夫涉獵過黑格爾的許多著作,如《邏輯學》、《曆史哲學》、《法哲學原理》、《精神現象學》、《美學》等,但他探討的重心始終落在《邏輯學》上。

列寧也非常重視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在對約翰·普連厄博士的《馬克思和黑格爾》一書的摘要和評論中,列寧指出:“我總是竭力用唯物主義觀點來讀黑格爾的著作:黑格爾學說是倒置過來的唯物主義(恩格斯的說法)——就是說,我大抵拋棄神、絕對、純粹觀念等等。”[6]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列寧對“一般唯物主義”的內涵及其與馬克思唯物主義的關係作了具體說明:“物質是第一性的。感覺、思想、意識是按特殊方式組成的物質的高級產物。這就是一般唯物主義的觀點,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7]這就是說,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沒有本質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從一般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來閱讀並批判黑格爾的。這是其一。